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本人谈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公开课的技术秀
我听过一节语文课,在这堂课上,有一个教学设计是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进行表演,充分体验文章中主人公的心里活动。可是由于先前的教学使用过多的媒体展示,以致后续的内容草草收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并且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我认为如果这样强行的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的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这样的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而且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容易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不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在网络资源中迷航
在一节生物的整合课堂上,是讲有关沼气的内容。教师布置的任务是查找沼气的制作,使用有何优势等有关知识,学生在浏览网页时,有很多的选择,每人选取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虽然老师向学生讲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关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要多做记录,可是由于网络上有太多的相关信息和网站,反倒令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管理失控
本人上的是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整合课。在课堂教学中有设计一个分组教学的设计,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务。我发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此任务往往是由一两个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学生无所事事。又比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这堂整合课的教学,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
四.缺乏信息技术技能的支持
我校的老师上整合课都是到一个专用的电脑室,由教师掌握服务器,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在上课之前,专门请教了信息技术的老师,怎么操作教师端,如何通过服务器控制学生的电脑,学生的作业,作品怎么传送到服务器等等。这样的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
为期一月的整合交流学习课终于结束,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高一层的理解,当然还有一些困惑,如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整合呢?需要这方面的达人们能给予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一.公开课的技术秀
我听过一节语文课,在这堂课上,有一个教学设计是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进行表演,充分体验文章中主人公的心里活动。可是由于先前的教学使用过多的媒体展示,以致后续的内容草草收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并且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我认为如果这样强行的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的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这样的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而且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容易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不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在网络资源中迷航
在一节生物的整合课堂上,是讲有关沼气的内容。教师布置的任务是查找沼气的制作,使用有何优势等有关知识,学生在浏览网页时,有很多的选择,每人选取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虽然老师向学生讲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关照学生在浏览网页时要多做记录,可是由于网络上有太多的相关信息和网站,反倒令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管理失控
本人上的是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整合课。在课堂教学中有设计一个分组教学的设计,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所分配到的任务。我发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此任务往往是由一两个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学生无所事事。又比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这堂整合课的教学,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
四.缺乏信息技术技能的支持
我校的老师上整合课都是到一个专用的电脑室,由教师掌握服务器,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在上课之前,专门请教了信息技术的老师,怎么操作教师端,如何通过服务器控制学生的电脑,学生的作业,作品怎么传送到服务器等等。这样的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
为期一月的整合交流学习课终于结束,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高一层的理解,当然还有一些困惑,如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整合呢?需要这方面的达人们能给予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