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及小城市劳动力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造成留守孩子逐年增多,对留守孩子的成长以及学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近日,我校成立调研组,对全校142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掌握了留守学生的现状,为强化留守学生的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中职;留守生;问题及对策;
一、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是以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问题为视角关注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透过学生的家庭教育、性格特点,折射出“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通过采取网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填写,基本情况如下:
從调查情况分析,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缺少监管。仅有4.9%的学生在父母身边抚养,77.5%的学生是隔代抚养,加上8.5%是独立生活的学生,也就是说有86%的学生家庭监控难以落到实处。而监护人也仅仅只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是鞭长莫及的。
(二)留守学生性格怪异。由于隔代抚养和父母离异的原因,造成的一半的学生任性、懒散,脾气暴躁,因而在教育和管理上难度很大。
(三)留守学生信心不足。普遍为了生计,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给孩子多少关爱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业过问很少,造成的学生成绩不尽人意,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
(四)留守学生前途迷茫。由于对学习没有追求,有的学生业余时间无所事事,靠闲逛闲聊打发时间,更有的学生上网虚度年华,甚至逃课、通宵上网。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享受不均。随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教育制度、教育资源的限制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大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不了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所以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本地,由祖辈看管。
(二)家庭情感教育匮乏。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和大量单亲家庭的出现,导致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三)家庭督促帮助不够。调查发现,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托管监护人怕伤害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状况,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道德教育引导较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少年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对自己的前途毫无设计,因而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三、对策建议
(一)在家庭方面。建议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学校方面。一是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每位导师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四个方面给予留守学生关注引导,让留守学生个个受到关注,人人得到关爱。实施过程中,导师必须完成“四个规定动作”:①建立受导学生信息档案; ②每月与学生谈话交流两次以上;③每周进寝室指导学生住宿生活一次以上;④每月家访或电话联系家长一次以上。“六个自选动作”:同读一本书、同吃一顿饭、同参加一次体育活动、跟学生及家长共同谈一次话、同做一次内务整理、同演一个节目。二是建立留守学生教学班。建议学校因地制宜, 适当调整学校教学布局, 开设留守学生教学班,集中管理留守孩子,并开展差异化教育教学,确保能够全面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以及心理的发展情况,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教育的模式。老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孩子交流谈心,提高信赖程度,给学生更多关爱。四是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确保校园安全。
(三)在社会方面。一是要净化社会环境。建议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监管力度,彻底根除污染孩子精神、毒化孩子心灵的各种有害因素,尤其是网吧、酒吧、游戏厅等,这些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旦染上不良习惯就会成瘾,加大教育难度。二是要开展监护人培训。建议教育部门聘请一些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学家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一定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对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 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 提高对孩子的责任心与监护水平。三是要完善户籍政策。 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完善或取消籍贯差别, 对农民工实行“本地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同时,国家也应该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让农民工有固定的工作栖息地, 让他们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 同时,政府部门应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 让农民工子女能在城镇就近入学, 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农村中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 孙甜,王晨菡.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8)
关键词:中职;留守生;问题及对策;
一、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是以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问题为视角关注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透过学生的家庭教育、性格特点,折射出“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通过采取网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填写,基本情况如下:
從调查情况分析,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缺少监管。仅有4.9%的学生在父母身边抚养,77.5%的学生是隔代抚养,加上8.5%是独立生活的学生,也就是说有86%的学生家庭监控难以落到实处。而监护人也仅仅只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是鞭长莫及的。
(二)留守学生性格怪异。由于隔代抚养和父母离异的原因,造成的一半的学生任性、懒散,脾气暴躁,因而在教育和管理上难度很大。
(三)留守学生信心不足。普遍为了生计,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给孩子多少关爱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业过问很少,造成的学生成绩不尽人意,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
(四)留守学生前途迷茫。由于对学习没有追求,有的学生业余时间无所事事,靠闲逛闲聊打发时间,更有的学生上网虚度年华,甚至逃课、通宵上网。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享受不均。随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教育制度、教育资源的限制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大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不了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所以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本地,由祖辈看管。
(二)家庭情感教育匮乏。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和大量单亲家庭的出现,导致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三)家庭督促帮助不够。调查发现,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托管监护人怕伤害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状况,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道德教育引导较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少年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对自己的前途毫无设计,因而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三、对策建议
(一)在家庭方面。建议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学校方面。一是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每位导师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四个方面给予留守学生关注引导,让留守学生个个受到关注,人人得到关爱。实施过程中,导师必须完成“四个规定动作”:①建立受导学生信息档案; ②每月与学生谈话交流两次以上;③每周进寝室指导学生住宿生活一次以上;④每月家访或电话联系家长一次以上。“六个自选动作”:同读一本书、同吃一顿饭、同参加一次体育活动、跟学生及家长共同谈一次话、同做一次内务整理、同演一个节目。二是建立留守学生教学班。建议学校因地制宜, 适当调整学校教学布局, 开设留守学生教学班,集中管理留守孩子,并开展差异化教育教学,确保能够全面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以及心理的发展情况,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三是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教育的模式。老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孩子交流谈心,提高信赖程度,给学生更多关爱。四是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确保校园安全。
(三)在社会方面。一是要净化社会环境。建议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监管力度,彻底根除污染孩子精神、毒化孩子心灵的各种有害因素,尤其是网吧、酒吧、游戏厅等,这些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旦染上不良习惯就会成瘾,加大教育难度。二是要开展监护人培训。建议教育部门聘请一些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学家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一定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对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 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 提高对孩子的责任心与监护水平。三是要完善户籍政策。 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完善或取消籍贯差别, 对农民工实行“本地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同时,国家也应该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让农民工有固定的工作栖息地, 让他们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 同时,政府部门应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 让农民工子女能在城镇就近入学, 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农村中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 孙甜,王晨菡.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