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以读促写的概念,从当前师范语文写作难的现状出发,浅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和如何以读促写。
关键词:师范语文;阅读;写作;以读促写
随着师范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语文写作中原有的“教师拟题,学生写作”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日渐完善的语文教育体制。使学生“懂写作、会写作、爱写作”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模式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很多语文教育者都加入了对其的研究之中。
一、五年制师范学生写作难的现状分析
1.写作语言贫乏
当前,不少师范学生对词汇的积累还十分贫乏,一篇文章读下来,漂亮的词句太少,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用词不当。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太少,往往有时明明可以写出一个亮点的地方,由于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好词佳句而导致亮点无光。语言的贫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想得到,写不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章,让多少学生的灵感被抹杀,多少美文胎死腹中,可惜、可叹、可悲。
2.写作立意陈旧
要想文章写得好,必须具备一个“新”字。“跟着前人的脚步,你永远走在前人的后面。”写文章如果没有新意,你也最多是模仿,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当前的学生忙于课业,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很难写出适应于当前社会现状且具有新意的文章。
3.写作兴趣不高
当前,多数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显得十分单一、陈旧。作文课的形式一般是:第一节课老师对上节课的作文做基本的点评,再对本节课要写作的文章做一个基本的指导,第二节课学生写作,到下课时交作文。学生的任务仅仅只是写作,写作完成后就没事了,批改、讲评全是老师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只关心作文的分数,而忽略了对自己文章优缺点的认识,对他人文章的取长补短。长时间地为了分数而写作,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
二、如何以读促写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一味的课堂知识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惫,阅读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写作积累。师范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迫切希望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加上课业的繁重,迫切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阅读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放松精神的方法,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于学生年龄段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利用作文课的时间,选择优秀美文让学生阅读,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奇——可以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可以和别的同学互相评价、互通有无;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2.利用阅读文章,培养写作方法
写作虽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却有着互通的方法。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写作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法,大多数文章就能适用。为了利用阅读来培养写作方法,教师可以选取在某方面较为突出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再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的开始在于对事物的观察,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写出来的文章也才入木三分。此外,作为师范生,教师更应该教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必须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所在,通过对作者成长经历,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写作时的环境作一定的基本了解,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较为隐晦或是含义深刻的话语,揭示出作者描写这一事物的真正用意或是象征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文中对故都秋天景色的描绘,对南北秋色秋景不同的描写,更要指导学生从作者郁达夫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了解到:作者是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2)指导学生作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样的文章主题,同样的写作构思,表达方式的运用往往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表达方式虽然是固定的几种,但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却不是固定的。因此,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运用想要靠老师来教、学生来记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让学生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上无懈可击,就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从高手的文章中去体会,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写作文章后,让其阅读同样内容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在文章之中找差距,以此来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表达方式和技巧的重要;以此来培养学生表达方式和技巧的应用水平。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写景文章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文章的整体上,作者寓情于景,思绪变化复杂:不静到求静到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当然,要求师范生写出这样的文章还是过于苛刻,但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中学会寓情于景的方法,杜绝写景文章“为写景而写景”,一篇文章看完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写死物,毫无生气可言。
(3)指导学生的写作顺序安排。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文章才可能条理清晰,文章的整体效果才能凸显,一篇文章,如果结构杂乱无章,读者读后就会觉得不知所云,自然就没有任何记忆可言;只有条理清晰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文章结构安排。例如:阅读《看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让学生阅读:第一部分,写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以及作者自己对戏剧角色的喜好;第二部分,写次日看戏的情况;第三部分,写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借鉴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3.利用阅读,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章的素材便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要想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素材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素材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方面学生还很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来自阅读资料中的信息。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自己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的知识,同时,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他人的文章中借鉴到各种各样的好词佳句,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着学生的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定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综合上述,阅读对写作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该写什么;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方式技巧,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所以,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必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媛媛.浅谈新课标下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8).
[2] 王晓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浅析[J].科技资讯,2009(10).
[3]王琼.高中作文教学的四个侧重点[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
[4] 顾新梅.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感悟[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关键词:师范语文;阅读;写作;以读促写
随着师范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语文写作中原有的“教师拟题,学生写作”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日渐完善的语文教育体制。使学生“懂写作、会写作、爱写作”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模式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很多语文教育者都加入了对其的研究之中。
一、五年制师范学生写作难的现状分析
1.写作语言贫乏
当前,不少师范学生对词汇的积累还十分贫乏,一篇文章读下来,漂亮的词句太少,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用词不当。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太少,往往有时明明可以写出一个亮点的地方,由于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好词佳句而导致亮点无光。语言的贫乏,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想得到,写不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章,让多少学生的灵感被抹杀,多少美文胎死腹中,可惜、可叹、可悲。
2.写作立意陈旧
要想文章写得好,必须具备一个“新”字。“跟着前人的脚步,你永远走在前人的后面。”写文章如果没有新意,你也最多是模仿,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当前的学生忙于课业,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很难写出适应于当前社会现状且具有新意的文章。
3.写作兴趣不高
当前,多数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显得十分单一、陈旧。作文课的形式一般是:第一节课老师对上节课的作文做基本的点评,再对本节课要写作的文章做一个基本的指导,第二节课学生写作,到下课时交作文。学生的任务仅仅只是写作,写作完成后就没事了,批改、讲评全是老师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只关心作文的分数,而忽略了对自己文章优缺点的认识,对他人文章的取长补短。长时间地为了分数而写作,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
二、如何以读促写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一味的课堂知识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惫,阅读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写作积累。师范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迫切希望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加上课业的繁重,迫切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阅读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放松精神的方法,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于学生年龄段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利用作文课的时间,选择优秀美文让学生阅读,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奇——可以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可以和别的同学互相评价、互通有无;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2.利用阅读文章,培养写作方法
写作虽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却有着互通的方法。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写作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法,大多数文章就能适用。为了利用阅读来培养写作方法,教师可以选取在某方面较为突出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再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的开始在于对事物的观察,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写出来的文章也才入木三分。此外,作为师范生,教师更应该教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必须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所在,通过对作者成长经历,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写作时的环境作一定的基本了解,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较为隐晦或是含义深刻的话语,揭示出作者描写这一事物的真正用意或是象征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文中对故都秋天景色的描绘,对南北秋色秋景不同的描写,更要指导学生从作者郁达夫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了解到:作者是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2)指导学生作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样的文章主题,同样的写作构思,表达方式的运用往往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表达方式虽然是固定的几种,但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却不是固定的。因此,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运用想要靠老师来教、学生来记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让学生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上无懈可击,就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从高手的文章中去体会,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写作文章后,让其阅读同样内容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在文章之中找差距,以此来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表达方式和技巧的重要;以此来培养学生表达方式和技巧的应用水平。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写景文章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文章的整体上,作者寓情于景,思绪变化复杂:不静到求静到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高于现实。当然,要求师范生写出这样的文章还是过于苛刻,但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中学会寓情于景的方法,杜绝写景文章“为写景而写景”,一篇文章看完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写死物,毫无生气可言。
(3)指导学生的写作顺序安排。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文章才可能条理清晰,文章的整体效果才能凸显,一篇文章,如果结构杂乱无章,读者读后就会觉得不知所云,自然就没有任何记忆可言;只有条理清晰的文章才能让读者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文章结构安排。例如:阅读《看社戏》一文时,教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让学生阅读:第一部分,写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以及作者自己对戏剧角色的喜好;第二部分,写次日看戏的情况;第三部分,写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借鉴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3.利用阅读,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章的素材便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要想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素材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素材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方面学生还很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来自阅读资料中的信息。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自己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的知识,同时,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他人的文章中借鉴到各种各样的好词佳句,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着学生的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定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综合上述,阅读对写作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该写什么;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方式技巧,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所以,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必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以读促写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媛媛.浅谈新课标下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8).
[2] 王晓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浅析[J].科技资讯,2009(10).
[3]王琼.高中作文教学的四个侧重点[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
[4] 顾新梅.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感悟[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