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树立新型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观;学法;教法;学生主体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可以说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政治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和选择备课的思路,探索提高课堂和效率的增长点和突破点,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生生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分享课堂教学成果。
1 树立新型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科书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有价值。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教材观,那么教科书就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不能被“教材”所困,应该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和使用教材,进而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在教授“政府的职能”这一内容时,我及时引进《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学生对身边经历的人和事、地方的变化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2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1 注重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建立“教学资料库”,并随时充电,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在教学中利用资料,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而获取知识的乐趣。
2.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是政治课教学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2.3 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实物演示、图画再现、影视材料显示等直观的手段,使平淡无奇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的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接受知识,明辨是非,提高能力,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3.1 善于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面给予肯定,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给出的答案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样在和谐友善的关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艺术,不吝啬真诚的赞美之词。
3.2 鼓励探索,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如:五一放假前,我恰好讲到政治学的民族宗教问题部分,便让学生在放假期间自由分组,对自己周围的宗教信仰状况作调查。从回馈的材料看学生们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各组列表反馈了宗教的主要类别、各自的经典教义、活动方式、有何禁忌等,有的组还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了群众信仰宗教的原因。虽然有些内容不是直接服务于考试的,但我感觉从这一次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协作竞争意识,积极有意义地利用了假期时间。
4 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我在备课时,都会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有关纸币的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那国家为什么不多印刷一些给我们呢?”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从纸币的含义、纸币多少对国家以及个人的意义诸角度进行了解答,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观;学法;教法;学生主体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可以说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政治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和选择备课的思路,探索提高课堂和效率的增长点和突破点,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生生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分享课堂教学成果。
1 树立新型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科书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有价值。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教材观,那么教科书就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不能被“教材”所困,应该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和使用教材,进而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在教授“政府的职能”这一内容时,我及时引进《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学生对身边经历的人和事、地方的变化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2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1 注重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建立“教学资料库”,并随时充电,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在教学中利用资料,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而获取知识的乐趣。
2.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是政治课教学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备受学生青睐的,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收到了以往课堂预想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2.3 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以实物演示、图画再现、影视材料显示等直观的手段,使平淡无奇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的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接受知识,明辨是非,提高能力,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3.1 善于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面给予肯定,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给出的答案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样在和谐友善的关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艺术,不吝啬真诚的赞美之词。
3.2 鼓励探索,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如:五一放假前,我恰好讲到政治学的民族宗教问题部分,便让学生在放假期间自由分组,对自己周围的宗教信仰状况作调查。从回馈的材料看学生们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各组列表反馈了宗教的主要类别、各自的经典教义、活动方式、有何禁忌等,有的组还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了群众信仰宗教的原因。虽然有些内容不是直接服务于考试的,但我感觉从这一次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协作竞争意识,积极有意义地利用了假期时间。
4 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我在备课时,都会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有关纸币的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那国家为什么不多印刷一些给我们呢?”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从纸币的含义、纸币多少对国家以及个人的意义诸角度进行了解答,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