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共同的本质不同的特点。学习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教育内容,讲的都是过去的事。讲过去,是为了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学生必须以掌握基本史实作为领悟历史的先决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人们知道,只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可以直接观察,而过去的社会现象不能重演,不能用实验装置制造,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通过人们活动的遗迹、遗物和有关文字记载进行间接的观察。
  我们课堂教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就是过去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我们认识历史时,不能通过直接感知生动、完整的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在头脑里想象出历史事实的具体情景,形成想象的历史概念,经过综合分析,形成历史概念,做出科学判断。历史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数学的推理和验证,这最终决定了再现教学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再现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策略。
  再现教学首要的一个要求是教师要“神入”。所谓“神入”是指人们参与客观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作为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客观表述阶段,他应该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体察、认识和分析历史,进而阐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相互沟通和情感上的相互传递。如讲述“渡江战役”时,赋诗一首:“三军号令动山川,樯橹如云敌胆寒。炮火连天争飞渡,雄师百万下江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倾注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朗诵,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要真正主导“神入”,他不仅要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而且也要像学生一样,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联想,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再现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想象根据。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时,他们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再现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完整画面,并据以思维,形成概念。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当然在于目标和意义的明确性,需要教师的语言技巧。但是,更有力的还在于引用作为想象根据的材料本身生动、具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能吸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
  再现教学需要历史教师根据教材和相关的史料、史迹列举有效的事例,既不能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提供的只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问题概念,这就为教师整合教材、再现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做到“神入”,灵活驾驭课堂,尽量还原鲜活的历史事实,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科学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日益显得必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养料,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历史教师什么都研究不可能也没必要,笔者重点谈谈对历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史料,而史料源于史籍。要学会对史料史籍进行收集、整理和检索。了解史学研究的动态。中学教材内容对于专门史的内容要单薄、浅显一些, 特别是考古发掘的许多新成果,史学研究的新突破,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定性和滞后性,并不一定能及时补充。教师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需要的材料信手拈来,课堂教学才不至于发生低级的科学错误。
  其次,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通过课堂上的再现教学,学生处于当时的情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起短暂的神经联系。但是历史在时间上的一度性,决定了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二度出现,它不像语文数学等知识有经常重复的可能性,因而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忘记,所以及时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习不仅仅能促进知识的巩固,而且能补上初学中的不足和从已学的知识中悟出规律性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历史再现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
  再次,要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诚然,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现代教学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更加丰满。特别在材料的选择和组合,以及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地感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对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它既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改也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欠佳——这一困扰目前教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新课程的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舞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台就是在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的综合探究活动,通过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参与性强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就一个课题,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合理化建议。在开放的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对学校优良班风、学风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个案例来探讨班主任工作艺术。  有一年,本人担任八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学生身上,班主任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可是有一天,女生宿舍发生了失窃事件,小梅晒在宿舍外面的校服神秘失踪了。我知道后,心急如焚,立刻着手调查,想找出“元凶”。但衣服是晒在室外的,班内外的学生
语文,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学科!千百年来,人们将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寒来暑往均述之于文字,或诗或文,流传下来。当其中的精华部分写进课本的时候,语文便注定了是诗意的。语文教学,本应该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享受中完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困生的出现,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一个新的难题。学困生的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育人目标。笔者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部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句话时,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呈现。花开很美:黄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优了;魏同学在作文现场竞赛中获奖了;谢同学等在文化艺术节表演的节目取得名次了;班级团员走上街头为宁夏贫困学校募捐的情形上了《泉州晚报》了;班级获得福建省先进班集体的荣誉了……花开时的日子是灿烂的,是馨香的。但等待“花开”的日子则是漫长的,是要天天用心“浇灌”、时时用心呵护的,有时甚至是要能禁得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在持续不断地下降,学生的肥胖率比增长了,眼睛近视的比例快速上升。2007年4月26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试图通过在全国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来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扭转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局面,以补充学校体育开展中的不足,增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界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实现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并把德育放在首位,有其深刻的含义,但现实情况是担负学生德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及思想品德等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在较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成为唯一的副科,笔者称之为“首反为尾”现象。  “首反为尾”的原因既有全国上下长期以来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也有由于种种原因带来的师生对“政治”一词的偏见进而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偏见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得罪权贵被逐出长安,这对他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在东鲁家中住了一段时间,但内心仍十分压抑,为了追求远大的理想,他决定再次离别家乡,踏上远游之路。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表明此诗是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尽管诗题中有“游”字和“别”字,但是却非同一般的山水诗或赠别诗,乃为游仙诗。诗人以记梦为由,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让学生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形式:小品剧、讨论发言、讲故事、演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备好课是其必要的前提。高三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制定周详的计划。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时间安排,从宏观上对高三教学内容作整体安排。措施具体,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周,当然至少要留一周左右机动时间,以确保三轮复习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第一轮复习时间过长,第二、三轮复习讲、
在新课改形势下,课时的减少需要我们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是新课改后历史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主要围绕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生成问题,课堂组织合作探讨,适时启发点拨;二是“学”,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案自主学习,结合知识结构和问题落实基础知识,找出疑难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合作讨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