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共同的本质不同的特点。学习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教育内容,讲的都是过去的事。讲过去,是为了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学生必须以掌握基本史实作为领悟历史的先决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人们知道,只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可以直接观察,而过去的社会现象不能重演,不能用实验装置制造,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通过人们活动的遗迹、遗物和有关文字记载进行间接的观察。
我们课堂教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就是过去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我们认识历史时,不能通过直接感知生动、完整的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在头脑里想象出历史事实的具体情景,形成想象的历史概念,经过综合分析,形成历史概念,做出科学判断。历史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数学的推理和验证,这最终决定了再现教学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再现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策略。
再现教学首要的一个要求是教师要“神入”。所谓“神入”是指人们参与客观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作为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客观表述阶段,他应该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体察、认识和分析历史,进而阐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相互沟通和情感上的相互传递。如讲述“渡江战役”时,赋诗一首:“三军号令动山川,樯橹如云敌胆寒。炮火连天争飞渡,雄师百万下江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倾注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朗诵,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要真正主导“神入”,他不仅要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而且也要像学生一样,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联想,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再现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想象根据。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时,他们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再现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完整画面,并据以思维,形成概念。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当然在于目标和意义的明确性,需要教师的语言技巧。但是,更有力的还在于引用作为想象根据的材料本身生动、具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能吸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
再现教学需要历史教师根据教材和相关的史料、史迹列举有效的事例,既不能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提供的只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问题概念,这就为教师整合教材、再现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做到“神入”,灵活驾驭课堂,尽量还原鲜活的历史事实,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科学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日益显得必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养料,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历史教师什么都研究不可能也没必要,笔者重点谈谈对历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史料,而史料源于史籍。要学会对史料史籍进行收集、整理和检索。了解史学研究的动态。中学教材内容对于专门史的内容要单薄、浅显一些, 特别是考古发掘的许多新成果,史学研究的新突破,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定性和滞后性,并不一定能及时补充。教师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需要的材料信手拈来,课堂教学才不至于发生低级的科学错误。
其次,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通过课堂上的再现教学,学生处于当时的情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起短暂的神经联系。但是历史在时间上的一度性,决定了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二度出现,它不像语文数学等知识有经常重复的可能性,因而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忘记,所以及时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习不仅仅能促进知识的巩固,而且能补上初学中的不足和从已学的知识中悟出规律性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历史再现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
再次,要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诚然,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现代教学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更加丰满。特别在材料的选择和组合,以及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地感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对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它既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改也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我们课堂教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就是过去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我们认识历史时,不能通过直接感知生动、完整的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在头脑里想象出历史事实的具体情景,形成想象的历史概念,经过综合分析,形成历史概念,做出科学判断。历史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数学的推理和验证,这最终决定了再现教学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再现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策略。
再现教学首要的一个要求是教师要“神入”。所谓“神入”是指人们参与客观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作为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客观表述阶段,他应该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体察、认识和分析历史,进而阐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相互沟通和情感上的相互传递。如讲述“渡江战役”时,赋诗一首:“三军号令动山川,樯橹如云敌胆寒。炮火连天争飞渡,雄师百万下江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倾注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朗诵,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要真正主导“神入”,他不仅要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而且也要像学生一样,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联想,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再现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想象根据。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时,他们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再现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完整画面,并据以思维,形成概念。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当然在于目标和意义的明确性,需要教师的语言技巧。但是,更有力的还在于引用作为想象根据的材料本身生动、具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能吸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
再现教学需要历史教师根据教材和相关的史料、史迹列举有效的事例,既不能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提供的只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问题概念,这就为教师整合教材、再现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做到“神入”,灵活驾驭课堂,尽量还原鲜活的历史事实,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要边教边学。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科学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日益显得必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养料,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历史教师什么都研究不可能也没必要,笔者重点谈谈对历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史料,而史料源于史籍。要学会对史料史籍进行收集、整理和检索。了解史学研究的动态。中学教材内容对于专门史的内容要单薄、浅显一些, 特别是考古发掘的许多新成果,史学研究的新突破,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定性和滞后性,并不一定能及时补充。教师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需要的材料信手拈来,课堂教学才不至于发生低级的科学错误。
其次,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通过课堂上的再现教学,学生处于当时的情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起短暂的神经联系。但是历史在时间上的一度性,决定了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二度出现,它不像语文数学等知识有经常重复的可能性,因而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忘记,所以及时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习不仅仅能促进知识的巩固,而且能补上初学中的不足和从已学的知识中悟出规律性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历史再现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
再次,要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诚然,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现代教学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更加丰满。特别在材料的选择和组合,以及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地感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对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它既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只有这样,历史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改也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