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落实写作教学集体备课成效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当前写作集备存在无方、无趣、无序、无效等问题。改善写作教学集备,就要转变集备群体的写作教学观念,强调写作教学的“育人”功能,关注令学生受益终身的长远性目标。落实写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群体备课,形成集备组的合力,不断探索与实践写作教学。
关键词:写作教学;集体备课;写作指导;写作讲评
写作能力作为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每年铺天盖地的高考作文报道,也足见社会对于写作教学的关注。可以说,写作教学的成效是评价整体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通过对以往写作教学的反思,笔者认为落实写作教学集体备课成效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一、 写作教学集备中的几点困惑
从目前我国中学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专家引领、课题研讨、公派学习等等,但以年段为单位的集备组依旧是承担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相互交流、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平台。日常集备是一种化整为零的过程,每一次的集体反思、互助研讨,都将渗透到每一节的常规课中。它是教师个性化精细备课的基础,最终以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得以反馈。然而许多语文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要承担集备的主讲任务,宁可选择常规课也不愿选择作文课。探其根源,笔者认为当前写作教学群体备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无方而无趣的写作集备
在进行写作教学集备时,主讲教师除了统一作文命题外,对如何进行写作指导、课堂如何具体操作、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等问题涉及较少。写作课的集备往往是在常规课集备完成之后,通过一些随机而零散的交流草草完成,规范的作文教案也并不多见。指导也主要局限在审题解析与框架构建上。这样的技法指导固然有它的意义,但片面的写作框架指导既不能完全解决中下等水平学生完成800字写作要求的燃眉之急,还有可能扼杀部分有个性、有思想、血肉丰满的文章。显然,作文的高分值与如此的集备现状是不匹配的。
分享与交流的内在需要,是产生新的思想的重要源泉,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集体备课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发言、讨论,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样的集备过程是高效而有趣的。但在写作集备中,教师常常体会不到这样的幸福感。高中生普遍对作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学生对写作任务的逃避与排斥,令语文教师头疼不已;“全批全改”与“精批细改”的批阅任务,成为教学的沉重负担;教学投入与收效的巨大反差,也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写作集备有时就演变成“吐槽大会”,和谐的集备氛围也自然受到影响。
(二) 无序而无效的写作集备
在写作教学的集备中,集备组对教材的研究和运用还不够充分。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看,必修的作文教材主要集中在“表达交流”部分,选修部分集中在《文章写作与修改》一册教材中。必修阶段,多数集备组采用阶段性写作教学模式,即一个单元之后进行一次针对教材的作文训练,这样的目标体系显得有些零散;更有甚者抛弃教材,任意命题完成写作训练,这就大大破坏了写作的训练体系。选修阶段,不少集备组仅仅在高三上学期花费几个课时学习《文章写作与修改》一册教材;有的集备组在高中三年中没有选择本册教材,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学生缺少了稳定的作文训练体系。
此外,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牵涉的东西甚广。学生的生活经历、人文素养、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语言积累等,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整体的作文水平就难以上一个层次。如此现状使得师生双方都看不到写作教学的美好前景,从而导致双方主体性的更大失落,写作集备也日渐变得无奈且无效。
二、 改善写作教学集备的几点思考
(一) 转变集备群体的写作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是高效教学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在写作教学方面,深入研读新课程標准、洞察写作教学的最新动向、转变与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是每一个集备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解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的过程本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育人”过程,写作教学更是以“育人”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传递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承发展写作智能,培养逻辑思维,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
写作教学要做到令学生受益终身,就必须培养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写作能力。因此,写作的教学目标除了兼顾诸如高考等短期功利性目标外,更应该聚焦生涯发展的长期战略性目标。其实,当我们去研究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与福建省作文阅卷的评价标准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冲突。高考命题与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加广阔真实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代脉搏,把握作为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这与学生将来走进职场、迈向人生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不谋而合。因此,转变集备群体的写作教学观念,集体研读课程标准,捕捉作文命题最新动向,确立写作教学的阶段性与长远性目标,是写作教学集备的关键一环。
(二) 写作指导课的集体备课
写作训练贯穿高中三年语文教学,不同阶段教学任务实施的侧重点、学生写作的引导方向、学生作文的任务要求都不尽相同。以绝大多数考生选择的议论文为例,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论证方法的教学有所侧重。因此,集备组在组织写作指导课的集备时,应首先明确训练的侧重点,再有意识地组织命题。
此外,写作指导课的集备需要更加关注学情。教师可以虚拟师到生的角色转换,尝试还原学生的写作情境。集备组成员各抒己见,不同思维的碰撞,或许能够有效模拟学生的思考过程。只有真正触摸学生写作的思维心理,才可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使指导有方向、有重点、有成效。当然,指导课设计在学生写作之前,“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讲多了,作文千篇一律;讲少了,学生懵懵懂懂。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导课是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特定产物,仅承担辅助功能,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设计写作指导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为了更好地突显逻辑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集备组在设计指导课时,还可以针对具体作文题,设计个性化的写作提纲。例如:针对上述材料作文,本集备组设计以下写作提纲。
写作前问自己:材料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主题)展开?
在学习议论文写作初期,引导学生撰写提纲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严谨逻辑思维,强化谋篇布局意识,避免写作的随意性。随着议论文写作的不断深入,写作提纲可以从详写逐渐转化为略写,再到提纲挈领式,甚至以打腹稿的形式完成。这是一个通过不断训练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 写作讲评课的集体备课
讲评课是写作教学的主渠道,集备作文讲评课从集中批阅开始。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許是我们不曾预测到的,需要集备组线上或线下的及时交流,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整理、归类,根据“生情”适时修改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此外,高考作文虽为主观题,但它的评价标准日趋客观化,制定了具体而精细的量化评分标准。为了适应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集备组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需要制定统一而稳定的评分标准,并在历次的大考和日常训练中反复运用,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作文评分准则。
批阅日常作文时,教师通常会使用评价性语言。然而,与其用一句刻板的套话作为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如实实在在就行文中某处明显的缺陷做针对性指导,或对学生局部短板做一次示范性的“下水”指导。全篇“下水”或许并不现实,但集备组可以分配任务进行片段“下水”,集全组之力,收集最具代表性的病例进行修改,共享优秀范文,统一基础教案与课件,提高评讲的成效性。当然,仅仅依靠有限的随堂作文完成学生的写作训练,显然是不够的,写作的训练必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集备组可以就时下新闻、微博热搜统一设计一道随笔,作为日常练笔的主要形式。在呈现方式上可以适当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热衷的方式,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例如借鉴“建楼发帖”“抢楼跟帖”的网络模式,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尽可能激发全员互动,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熟悉而惯用的表达方式。
写作教学承载着语文教学的魂,它不仅是一个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发展人的过程。只有真正形成合力的集备组,才能成为探索与实践写作教学的合作体,而集备团队的整体发展亦是教师个人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王寿山.中学主体性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曾宪一.教语文[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金艳,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写作教学;集体备课;写作指导;写作讲评
写作能力作为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每年铺天盖地的高考作文报道,也足见社会对于写作教学的关注。可以说,写作教学的成效是评价整体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通过对以往写作教学的反思,笔者认为落实写作教学集体备课成效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一、 写作教学集备中的几点困惑
从目前我国中学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专家引领、课题研讨、公派学习等等,但以年段为单位的集备组依旧是承担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相互交流、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平台。日常集备是一种化整为零的过程,每一次的集体反思、互助研讨,都将渗透到每一节的常规课中。它是教师个性化精细备课的基础,最终以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得以反馈。然而许多语文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要承担集备的主讲任务,宁可选择常规课也不愿选择作文课。探其根源,笔者认为当前写作教学群体备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无方而无趣的写作集备
在进行写作教学集备时,主讲教师除了统一作文命题外,对如何进行写作指导、课堂如何具体操作、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等问题涉及较少。写作课的集备往往是在常规课集备完成之后,通过一些随机而零散的交流草草完成,规范的作文教案也并不多见。指导也主要局限在审题解析与框架构建上。这样的技法指导固然有它的意义,但片面的写作框架指导既不能完全解决中下等水平学生完成800字写作要求的燃眉之急,还有可能扼杀部分有个性、有思想、血肉丰满的文章。显然,作文的高分值与如此的集备现状是不匹配的。
分享与交流的内在需要,是产生新的思想的重要源泉,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集体备课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发言、讨论,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样的集备过程是高效而有趣的。但在写作集备中,教师常常体会不到这样的幸福感。高中生普遍对作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学生对写作任务的逃避与排斥,令语文教师头疼不已;“全批全改”与“精批细改”的批阅任务,成为教学的沉重负担;教学投入与收效的巨大反差,也严重挫伤了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写作集备有时就演变成“吐槽大会”,和谐的集备氛围也自然受到影响。
(二) 无序而无效的写作集备
在写作教学的集备中,集备组对教材的研究和运用还不够充分。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看,必修的作文教材主要集中在“表达交流”部分,选修部分集中在《文章写作与修改》一册教材中。必修阶段,多数集备组采用阶段性写作教学模式,即一个单元之后进行一次针对教材的作文训练,这样的目标体系显得有些零散;更有甚者抛弃教材,任意命题完成写作训练,这就大大破坏了写作的训练体系。选修阶段,不少集备组仅仅在高三上学期花费几个课时学习《文章写作与修改》一册教材;有的集备组在高中三年中没有选择本册教材,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学生缺少了稳定的作文训练体系。
此外,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牵涉的东西甚广。学生的生活经历、人文素养、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语言积累等,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整体的作文水平就难以上一个层次。如此现状使得师生双方都看不到写作教学的美好前景,从而导致双方主体性的更大失落,写作集备也日渐变得无奈且无效。
二、 改善写作教学集备的几点思考
(一) 转变集备群体的写作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是高效教学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在写作教学方面,深入研读新课程標准、洞察写作教学的最新动向、转变与更新写作教学观念是每一个集备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解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的过程本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育人”过程,写作教学更是以“育人”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传递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承发展写作智能,培养逻辑思维,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
写作教学要做到令学生受益终身,就必须培养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写作能力。因此,写作的教学目标除了兼顾诸如高考等短期功利性目标外,更应该聚焦生涯发展的长期战略性目标。其实,当我们去研究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与福建省作文阅卷的评价标准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冲突。高考命题与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加广阔真实的社会生活,关注时代脉搏,把握作为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这与学生将来走进职场、迈向人生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不谋而合。因此,转变集备群体的写作教学观念,集体研读课程标准,捕捉作文命题最新动向,确立写作教学的阶段性与长远性目标,是写作教学集备的关键一环。
(二) 写作指导课的集体备课
写作训练贯穿高中三年语文教学,不同阶段教学任务实施的侧重点、学生写作的引导方向、学生作文的任务要求都不尽相同。以绝大多数考生选择的议论文为例,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论证方法的教学有所侧重。因此,集备组在组织写作指导课的集备时,应首先明确训练的侧重点,再有意识地组织命题。
此外,写作指导课的集备需要更加关注学情。教师可以虚拟师到生的角色转换,尝试还原学生的写作情境。集备组成员各抒己见,不同思维的碰撞,或许能够有效模拟学生的思考过程。只有真正触摸学生写作的思维心理,才可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使指导有方向、有重点、有成效。当然,指导课设计在学生写作之前,“度”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讲多了,作文千篇一律;讲少了,学生懵懵懂懂。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导课是写作教学过程中的特定产物,仅承担辅助功能,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设计写作指导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为了更好地突显逻辑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集备组在设计指导课时,还可以针对具体作文题,设计个性化的写作提纲。例如:针对上述材料作文,本集备组设计以下写作提纲。
写作前问自己:材料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主题)展开?
在学习议论文写作初期,引导学生撰写提纲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严谨逻辑思维,强化谋篇布局意识,避免写作的随意性。随着议论文写作的不断深入,写作提纲可以从详写逐渐转化为略写,再到提纲挈领式,甚至以打腹稿的形式完成。这是一个通过不断训练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 写作讲评课的集体备课
讲评课是写作教学的主渠道,集备作文讲评课从集中批阅开始。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許是我们不曾预测到的,需要集备组线上或线下的及时交流,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整理、归类,根据“生情”适时修改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此外,高考作文虽为主观题,但它的评价标准日趋客观化,制定了具体而精细的量化评分标准。为了适应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集备组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需要制定统一而稳定的评分标准,并在历次的大考和日常训练中反复运用,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作文评分准则。
批阅日常作文时,教师通常会使用评价性语言。然而,与其用一句刻板的套话作为学生习作的评价,不如实实在在就行文中某处明显的缺陷做针对性指导,或对学生局部短板做一次示范性的“下水”指导。全篇“下水”或许并不现实,但集备组可以分配任务进行片段“下水”,集全组之力,收集最具代表性的病例进行修改,共享优秀范文,统一基础教案与课件,提高评讲的成效性。当然,仅仅依靠有限的随堂作文完成学生的写作训练,显然是不够的,写作的训练必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集备组可以就时下新闻、微博热搜统一设计一道随笔,作为日常练笔的主要形式。在呈现方式上可以适当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热衷的方式,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例如借鉴“建楼发帖”“抢楼跟帖”的网络模式,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尽可能激发全员互动,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熟悉而惯用的表达方式。
写作教学承载着语文教学的魂,它不仅是一个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发展人的过程。只有真正形成合力的集备组,才能成为探索与实践写作教学的合作体,而集备团队的整体发展亦是教师个人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王寿山.中学主体性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曾宪一.教语文[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金艳,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