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梅州市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史资源。教师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不仅有利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有利于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资源;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乡土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梅州市作为人文秀区、重点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比如,穿插一些近现代史梅州籍人物故事或者展示近现代梅州的图片等,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穿插黄遵宪的故事。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是清朝大臣、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考中举人。他才华横溢,阅历丰富,戊戌变法期间,署任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黄遵宪不仅是变法思想的宣传者,变法运动的组织者,更重要的,他还是“维新运动”的实践者,是“戊戌变法”中实施变革最有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之一。他所写的《日本国志》对日本国情有详细的介绍,对日本变革的利弊得失有详尽的分析,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代表作”,对甲午战后兴起的维新热潮有深刻的影响。通过介绍黄遵宪及其著作,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激发他们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继而充满热情地探讨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讲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时,教师可以结合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让学生了解“三河坝战役”的重要意义。又如,教师在讲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时,可以结合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
通过搜集大量梅州市的近现代史乡土资源,如著作、文物、图片、纪录片等,并将这些资源运用到历史课堂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本土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中历史课堂,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人情味、家乡味。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何子渊、何天炯、张民达与孙中山之间的故事,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梅州市地区著名的革命先辈,增进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梅江区西阳镇富良美村人丘耀宗所写的《丘耀宗日记》导入。这本泛黄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当年参加“五四运动”的情形,也记载了一位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及爱国情怀。红军长征时,数以千计的梅州儿女投身到长征的革命洪流中。教师可以利用红军女战士李坚真的故事导入,讲述她在长征途中信念坚定,不怕困难,带领女战士们跋山涉水、英勇战斗的故事。课后,让学生们去搜集有关李坚真的故事及其所写的诗歌,感受她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三、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把历史知识傳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赵亚夫教授认为,历史课最重要的是要有历史味,而要想让历史课有历史味,最重要的就是史料。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近年来的中考、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去搜集相关史料,可以挖掘与自己家乡梅州相关的史料,把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辨别真伪、分析探究,进而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史料,分析史料,逐步增强史料实证素养。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由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地方史料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或按类别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校本教材,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四、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徐文秀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探寻梅州籍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革命事迹,发扬革命先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以救国为己任的优良传统。结合梅州籍人物的先进事迹,如,谢晋元、黄梅兴、姚子青英勇抗敌,朱云卿、古大存投身革命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精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以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历史故事大赛、历史漫画大赛等,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利用梅州市乡土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原则和方法,必须要严格依照《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要正确处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避免本末倒置;其次,教师选用的乡土高中历史课程资源要真实、客观,并且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如此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责任编辑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资源;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乡土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梅州市作为人文秀区、重点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比如,穿插一些近现代史梅州籍人物故事或者展示近现代梅州的图片等,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穿插黄遵宪的故事。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是清朝大臣、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考中举人。他才华横溢,阅历丰富,戊戌变法期间,署任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黄遵宪不仅是变法思想的宣传者,变法运动的组织者,更重要的,他还是“维新运动”的实践者,是“戊戌变法”中实施变革最有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之一。他所写的《日本国志》对日本国情有详细的介绍,对日本变革的利弊得失有详尽的分析,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代表作”,对甲午战后兴起的维新热潮有深刻的影响。通过介绍黄遵宪及其著作,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激发他们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继而充满热情地探讨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讲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时,教师可以结合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让学生了解“三河坝战役”的重要意义。又如,教师在讲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时,可以结合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高中历史教学资源
通过搜集大量梅州市的近现代史乡土资源,如著作、文物、图片、纪录片等,并将这些资源运用到历史课堂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本土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中历史课堂,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有人情味、家乡味。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何子渊、何天炯、张民达与孙中山之间的故事,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梅州市地区著名的革命先辈,增进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梅江区西阳镇富良美村人丘耀宗所写的《丘耀宗日记》导入。这本泛黄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当年参加“五四运动”的情形,也记载了一位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及爱国情怀。红军长征时,数以千计的梅州儿女投身到长征的革命洪流中。教师可以利用红军女战士李坚真的故事导入,讲述她在长征途中信念坚定,不怕困难,带领女战士们跋山涉水、英勇战斗的故事。课后,让学生们去搜集有关李坚真的故事及其所写的诗歌,感受她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三、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把历史知识傳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赵亚夫教授认为,历史课最重要的是要有历史味,而要想让历史课有历史味,最重要的就是史料。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它是其进一步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近年来的中考、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去搜集相关史料,可以挖掘与自己家乡梅州相关的史料,把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辨别真伪、分析探究,进而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史料,分析史料,逐步增强史料实证素养。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由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地方史料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或按类别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校本教材,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四、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徐文秀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探寻梅州籍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革命事迹,发扬革命先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以救国为己任的优良传统。结合梅州籍人物的先进事迹,如,谢晋元、黄梅兴、姚子青英勇抗敌,朱云卿、古大存投身革命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精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以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历史故事大赛、历史漫画大赛等,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利用梅州市乡土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原则和方法,必须要严格依照《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要正确处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避免本末倒置;其次,教师选用的乡土高中历史课程资源要真实、客观,并且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如此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