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原则,对自己所编写的ESP教材《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程》的编写原则及思路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提出了该教材编写的一些优点,并指出了该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ESP教材 编写原则 编写思路 使用说明
一、引言
《英汉商务口译》这门课程在我校开设已近四年了,开课以来,一直使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编写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级口译教程》。这是一本时代感很强、语言非常优美地道的口译教材,值得学习。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每周只有两节课),只选用了其中的小部分内容,而且本书对于我校很多学生(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来说难度偏高。学生企盼有一套适合他们水平及学习时间的教材,因此,我依据四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材,以适应我校这门课的教学及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这学期我聆听了浙江工商大学陈明瑶教授的《特殊用途英语》这门课,有诸多收获,想结合从这门课所学习的理论分析我所编写的这本教材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以便对本教材作一些修订,更好地为以后该门课的教学服务。
二、课程设计、大纲及教材
本书共分十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口译概述,后面的九个单元分别针对商务口译的常见场合提供了适量的口译培训内容。这些场合包括:接待口译(Interpreting for Reception Service)、会谈口译(Interpreting Conversations)、访谈口译(Interpreting Interviews)、礼仪口译(Interpreting Ceremonial Speeches)、介绍口译(Interpreting Informative Speeches)及商务口译(Interpreting Business Speeches)。而后面三个场合根据目的语不同又分英汉和汉英两个方向。这九个单元的编写结构包括热身听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听译(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词汇预习(Vocabulary Work) 、课文口译 (Text for Interpretation) 、口译笔记 (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口译技巧总结(Developing Skills)、词汇扩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练(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试(Give It a Try)、强化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热身听力”主要让学生听一些真实生动的英语原声录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生可练习重述或听写,因为只有先听懂才可能口译出来;第二部分的“句子听译”直接摘自中级口译的考题录音,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做笔记并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句子口译;第三部分的“词汇预习”是为后一部分的“课文口译”扫除词汇障碍;之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做课文的口译;第五部分的“口译笔记”所留空白是方便学生在口译操练和教师讲解时做一些笔记;第六部分的“口译技巧总结”则是在教师结合课文口译讲解口译技巧时,学生可做一些有关口译技巧的笔记,以便课后反思及运用;第七部分的“词汇扩展”是帮助学生扩大各个口译场合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法;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练”是对各口译场合常见句型及难点句子的口译练习,便于学生在课后做口译练习;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试”则是加大这一课后操练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练习;最后一部分的强化练习包括较高难度的听写、阅读训练及笔译练习,这些都是从历年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的真题中选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负的学生备考中级口译考试。本书的附录中还介绍了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中口译测试的要求、题型和形式,并提供了3套口译测试模拟试卷供学生测试;附录中还补充了其他方面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一编排体例凝聚了我四年来的教学经验,既吸取了其他口译教材的优点,也弥补了其他口译教材的不足,包含了我的一些创新,相信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和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课程设计很好地遵循了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在他们所编写的《特殊用途英语》中所提出的原则。学习理论(Theory of Learning)方面,本书的编写遵循了1.Behaviorism: learning as habit formation,每单元第二部分的课文口译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供学生反复操练的口译材料;2.Cognitive code:learners as thinking beings,如每单元Consolidation Exercise的笔译练习,第十单元的这部分就涉及了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从课程设计的方法来说(Approaches to Course Design),本教材既采用了skill-centered course design(介绍了大量的口译技巧并反复操练这些技巧),也采用了learning-centered course design(课堂上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在大纲设计方面,本教材也特别注意了materials syllabus及learner syllabus,针对学生选用了生动且实用的教学材料。
三、样例单元分析及教师和学习者使用说明
本教材的总体结构是按照口译实践的真实场景及程序设计的,第一单元是口译概述,让学生对口译的定义、特点、口译的今昔及口译难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之后在第二单元是接待口译(比如去机场迎接外宾),第三单元是会谈口译(如外宾到达之后的简单会谈口译),第四单元是访谈口译(如外宾到达之后的简单采访),第五、六单元是礼仪口译(比如在接待宴会上的讲话),第七、八单元是介绍口译(如对公司情况的介绍),第九、十单元是商务口译(涉及中外商务谈判这一实质内容,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中外交流的程序,科学且易理解。
至于每个单元的设计体例在前面已作了简短说明,这里结合教师和学习者对教材的使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后九个单元的编写结构包括热身听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听译(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词汇预习(Vocabulary Work)、课文口译(Text for Interpretation)、口译笔记(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口译技巧总结(Developing Skills)、词汇扩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练(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试(Give It a Try)、强化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热身听力”主要让学生听一些真实生动的英语原声录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生可练习重述或听写,因为只有先听懂才可能口译出来。该部分材料很多来自于张明伦编写的《听力入门》第一至四册的内容,也可使用可可听力网上每天的VOA或BBC的广播录音;第二部分的“句子听译”直接摘自中级口译的考题录音,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做笔记并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句子口译,学生要学会一些做笔记的技巧并掌握一些常见的速记符号。第三部分的“词汇预习”是为后一部分的“课文口译”扫除词汇障碍;之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做课文的口译;第五部分的“口译笔记”所留空白是方便学生在口译操练和教师讲解时做一些笔记,比如记下一些重要表达方法及难点句子的理解;第六部分的“口译技巧总结”则是在教师结合课文口译讲解口译技巧时学生可做一些有关口译技巧的笔记,以便课后反思及运用;第七部分的“词汇扩展”是帮助学生扩大各个口译场合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法,该部分十分重要,学生课后需花必要的时间熟练掌握;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練”是对各口译场合常见句型及难点句子的口译练习,便于学生在课后做口译练习;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试”则是加大这一课后操练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练习;最后一部分的强化练习包括较高难度的听写、阅读训练及笔译练习,这些都是从历年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的真题中选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负的学生备考上海中级口译考试。本书的附录中还补充了其他方面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生动且有用的词汇,如各类世界著名品牌、全球著名企业及联合国主要机构一览等。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使用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教学方法(如variety,prediction,enjoyment,involvement creativity,atmosphere)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口译的操练,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后学生也需要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自己的口译对子进行练习,只有通过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完美。
四、结语
这篇论文结合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原则对我个人所编写的ESP教材《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程》的编写原则及思路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提出了该教材编写的一些优点,但这本教材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增加课文口译的材料及各个场合常用的口译词汇,补充一些口译技巧的讲解及举例说明等,更好地为教师和学习者所使用。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om.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Press. 2006:21-144.
[2]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47-360.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齐伟钧,孙万彪.基础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夏金成.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程[M].校编教材,2009:3-20.
关键词: ESP教材 编写原则 编写思路 使用说明
一、引言
《英汉商务口译》这门课程在我校开设已近四年了,开课以来,一直使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编写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级口译教程》。这是一本时代感很强、语言非常优美地道的口译教材,值得学习。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每周只有两节课),只选用了其中的小部分内容,而且本书对于我校很多学生(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来说难度偏高。学生企盼有一套适合他们水平及学习时间的教材,因此,我依据四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材,以适应我校这门课的教学及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这学期我聆听了浙江工商大学陈明瑶教授的《特殊用途英语》这门课,有诸多收获,想结合从这门课所学习的理论分析我所编写的这本教材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以便对本教材作一些修订,更好地为以后该门课的教学服务。
二、课程设计、大纲及教材
本书共分十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口译概述,后面的九个单元分别针对商务口译的常见场合提供了适量的口译培训内容。这些场合包括:接待口译(Interpreting for Reception Service)、会谈口译(Interpreting Conversations)、访谈口译(Interpreting Interviews)、礼仪口译(Interpreting Ceremonial Speeches)、介绍口译(Interpreting Informative Speeches)及商务口译(Interpreting Business Speeches)。而后面三个场合根据目的语不同又分英汉和汉英两个方向。这九个单元的编写结构包括热身听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听译(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词汇预习(Vocabulary Work) 、课文口译 (Text for Interpretation) 、口译笔记 (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口译技巧总结(Developing Skills)、词汇扩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练(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试(Give It a Try)、强化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热身听力”主要让学生听一些真实生动的英语原声录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生可练习重述或听写,因为只有先听懂才可能口译出来;第二部分的“句子听译”直接摘自中级口译的考题录音,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做笔记并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句子口译;第三部分的“词汇预习”是为后一部分的“课文口译”扫除词汇障碍;之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做课文的口译;第五部分的“口译笔记”所留空白是方便学生在口译操练和教师讲解时做一些笔记;第六部分的“口译技巧总结”则是在教师结合课文口译讲解口译技巧时,学生可做一些有关口译技巧的笔记,以便课后反思及运用;第七部分的“词汇扩展”是帮助学生扩大各个口译场合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法;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练”是对各口译场合常见句型及难点句子的口译练习,便于学生在课后做口译练习;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试”则是加大这一课后操练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练习;最后一部分的强化练习包括较高难度的听写、阅读训练及笔译练习,这些都是从历年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的真题中选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负的学生备考中级口译考试。本书的附录中还介绍了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中口译测试的要求、题型和形式,并提供了3套口译测试模拟试卷供学生测试;附录中还补充了其他方面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一编排体例凝聚了我四年来的教学经验,既吸取了其他口译教材的优点,也弥补了其他口译教材的不足,包含了我的一些创新,相信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和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课程设计很好地遵循了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在他们所编写的《特殊用途英语》中所提出的原则。学习理论(Theory of Learning)方面,本书的编写遵循了1.Behaviorism: learning as habit formation,每单元第二部分的课文口译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供学生反复操练的口译材料;2.Cognitive code:learners as thinking beings,如每单元Consolidation Exercise的笔译练习,第十单元的这部分就涉及了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从课程设计的方法来说(Approaches to Course Design),本教材既采用了skill-centered course design(介绍了大量的口译技巧并反复操练这些技巧),也采用了learning-centered course design(课堂上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在大纲设计方面,本教材也特别注意了materials syllabus及learner syllabus,针对学生选用了生动且实用的教学材料。
三、样例单元分析及教师和学习者使用说明
本教材的总体结构是按照口译实践的真实场景及程序设计的,第一单元是口译概述,让学生对口译的定义、特点、口译的今昔及口译难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之后在第二单元是接待口译(比如去机场迎接外宾),第三单元是会谈口译(如外宾到达之后的简单会谈口译),第四单元是访谈口译(如外宾到达之后的简单采访),第五、六单元是礼仪口译(比如在接待宴会上的讲话),第七、八单元是介绍口译(如对公司情况的介绍),第九、十单元是商务口译(涉及中外商务谈判这一实质内容,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中外交流的程序,科学且易理解。
至于每个单元的设计体例在前面已作了简短说明,这里结合教师和学习者对教材的使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后九个单元的编写结构包括热身听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听译(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词汇预习(Vocabulary Work)、课文口译(Text for Interpretation)、口译笔记(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口译技巧总结(Developing Skills)、词汇扩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练(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试(Give It a Try)、强化练习(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热身听力”主要让学生听一些真实生动的英语原声录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生可练习重述或听写,因为只有先听懂才可能口译出来。该部分材料很多来自于张明伦编写的《听力入门》第一至四册的内容,也可使用可可听力网上每天的VOA或BBC的广播录音;第二部分的“句子听译”直接摘自中级口译的考题录音,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做笔记并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句子口译,学生要学会一些做笔记的技巧并掌握一些常见的速记符号。第三部分的“词汇预习”是为后一部分的“课文口译”扫除词汇障碍;之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做课文的口译;第五部分的“口译笔记”所留空白是方便学生在口译操练和教师讲解时做一些笔记,比如记下一些重要表达方法及难点句子的理解;第六部分的“口译技巧总结”则是在教师结合课文口译讲解口译技巧时学生可做一些有关口译技巧的笔记,以便课后反思及运用;第七部分的“词汇扩展”是帮助学生扩大各个口译场合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法,该部分十分重要,学生课后需花必要的时间熟练掌握;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練”是对各口译场合常见句型及难点句子的口译练习,便于学生在课后做口译练习;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试”则是加大这一课后操练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练习;最后一部分的强化练习包括较高难度的听写、阅读训练及笔译练习,这些都是从历年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的真题中选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负的学生备考上海中级口译考试。本书的附录中还补充了其他方面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生动且有用的词汇,如各类世界著名品牌、全球著名企业及联合国主要机构一览等。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使用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教学方法(如variety,prediction,enjoyment,involvement creativity,atmosphere)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口译的操练,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课后学生也需要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自己的口译对子进行练习,只有通过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完美。
四、结语
这篇论文结合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原则对我个人所编写的ESP教材《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程》的编写原则及思路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提出了该教材编写的一些优点,但这本教材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增加课文口译的材料及各个场合常用的口译词汇,补充一些口译技巧的讲解及举例说明等,更好地为教师和学习者所使用。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om.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Press. 2006:21-144.
[2]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47-360.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齐伟钧,孙万彪.基础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夏金成.英汉商务口译基础教程[M].校编教材,20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