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好语文并不难,关键在于做一个有心人,学生要定计划,抓重点;会比较,善总结;重细节,增知识;理错题,记心间。坚持这样做下去,学好语文便为期不远了。
  关键词: 学好语文 关键 有心人
  
  课间,与学生闲聊,有学生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回答:“学好语文并不难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行了。”“如何做个有心人呢?”学生又问我。“比如,认真做好语文课堂笔记,记下老师讲的重要内容,以备复习时使用。”我耐心地回答。又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也认真做笔记了,为什么还学不好呢?”我笑着问他:“那你有没有用心去识记、去领会,把记下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还需努力。”与学生的这段对话,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语文这门学科是最基础、最简单不过的了,无外乎读读、背背、写写、练练,要想学好它,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现实却是:愈认为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那么不容易,不是有很多学生苦于学不好语文吗?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学习语文方面没有学会做一个有心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心人就是订计划、抓重点
  有的学生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急急忙忙地奔到教室,又马不停蹄地拿起语文书就读、就背,可读了半小时,收效却甚微。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事先在心里没有制订一份计划:这节早读课我该读什么,务必掌握哪些内容。只有把这些盘算好,读起书来才胸有成竹,才倍有精神,倍有信心,而不是盲目地翻到这页读读,再翻到那页读读,像只无头的苍蝇,没有方向和目标。当然这种高涨的热情应该是用在刀刃上,即抓住重点知识来读,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不然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比方说,学了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后,想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那就应该抓住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有二:一是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二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对于第一个重点,老师在课堂上肯定作了认真的分析,学生应该先加以理解,在早读课上要做的就是领会和识记,大声地朗读,一遍、两遍、三遍……直到记住为止,以后遇到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题时就会毫无惧色、信心十足了。对于第二个重点,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学生们该做的就是把该段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特别是其中关键的几句话,最好做到熟读成诵。这样有目的、有重点地去朗读、去背诵,就成为了一个有心人,就不愁学不好语文了。
  二、有心人就是会比较、善总结
  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课文与课文之间也不例外,找到这种联系,再进行比较、总结,就会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这就要求学生们以联系的眼光来学习课文,不要割断其中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第三册中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我让学生思考:“本文的文体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题目中标明得很清楚,稍加思考,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序文。”接着我继续发问:“在第二册中,我们也学过一篇序文,是哪篇课文呢?”一些学生仍记得,说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然后我让他们找出二者的联系,很快他们就发现二者的联系了,即文体相同,都是序文。接下来,我就进行引导:“虽然都是序文,但是这两篇序文是完全一样的吗?”学生经过思考、比较,最终得出了结论:“《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的,而《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是具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多为劝勉、推重、赞许之辞,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样,学生对序这种文体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再遇到类似的文体就自信满满了。确实是这样,在第四册中又接触了一篇序文,即孙文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由于前面的知识积累,学生一下子就判断出了它属于书序的范畴,并且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比较,还明白了这篇书序和一般的书序有所不同,表现在:这篇序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勉励国人。这使得学生对序这种文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应该都归功于联系、比较,所以说学习中不能就文论文,而要联系、比较前后文,善于总结,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有心人。
  三、有心人就是重细节、增知识
  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的最后面都会有一个方框,里面有一小段文字。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巴掌大的文字,它们都和课文相关联,有的是名人名言,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有的是写作方法的探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还有的是历史故事的补充,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例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课文后面,选用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里的几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如何来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呢?这就要从分析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故都的秋》亦是这样。文中描绘了故都北平的秋色,即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秋雨、秋枣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写景的文字的分析,就可以体会作者郁达夫的情感:抒发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幽思和孤独感。再如在课文《张衡传》的后面,选用的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有关苏武的历史故事,写苏武在匈奴被扣十九年,执汉节而不屈,坚强地支撑了下来,这种不屈的精神使学生感动不已,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不仅深入了解了科学家张衡,而且初步了解了外交家苏武。再比如在一些课文后面选用了一些名人名言,如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几句:(1)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2)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3)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些语句富有哲理,在读完之后,我便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结果他们不仅理解得透彻,而且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如第(2)句,他们有的举例说,当自己生气时,心情很不好,见到别人也没有好脸色,甚至把怨气发泄到别人的身上,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自己要学会克制,学会调整,学会乐观。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地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关注细节,从细节中学到知识,领悟人生的真谛,那么时间一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为了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
  学好语文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内因决定着外因,只有学生主观上认真了、 努力了,学好语文才不是一句空话,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心人,只要有心,就会成功。
其他文献
语言文字符号的价值在于“义”,即理解“义”,运用“义”。这个“义”也就是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事物与现象,言语交流实际上是人们借语言来反映事实,沟通思想。从阅读教学来看,理解语言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全部活动范围都离不开理解语言,如教学目标——设定理解语言的要求;教学过程——展现理解语言的活动;教学方法——保证理解语言的有效;教学评价——分析理解语言的得失利弊。阅读教学也有语言运用,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
摘 要: 英语写作能综合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分析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如何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通过加强语篇阅读、加大语言输入训练、强化写作技巧指导和加强习作点评和佳作汇编等途径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渗透训练  1.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
摘 要: 解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是开放的,任何文本都没有终极意义,强调译者的创造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关键词: 《老人与海》 中文译本 合理性 译学意义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理论开始涌入国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语言学派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课堂用语,却忽视了作业评语。我们往往在改进英语教学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测验考试,却不愿意花点时间用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上,有时因为任教班级多,有时因为学困生数目大,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用在此处。  主体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的教育模式。作业评语就是一方面,可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它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摘 要: 十九世纪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資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反映和批判现实的小说——工业革命小说,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是其代表。本文对这两部小说进行解读和评价,并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革命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情感结构,以及女性主义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劳资冲突、民生疾苦
摘 要: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是不可思议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描摹、塑造的形象美,体味作者的情感美,那美必在字里行间中得以升华,学生必然能在文字中获得美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文字 美    正如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阅读能够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接
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一批适应新世界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育和智育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人的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美育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美、艺术美的审美感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智育 美育    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重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竟争。
摘 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维系的基础。而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环境也会造就不同的婚姻制度。强大的罗马帝国下的婚姻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在东方,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以“夫为妻纲”。尽管如此,不同的时间、空间,罗马法和《唐律疏议》中关于婚姻制度在结婚的要件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关键词: 罗马法 《唐律疏议》 婚姻 成立要件    罗马法学家莫特斯丁称“婚
摘 要: 本文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 SMG ) 旗下的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线公司 ( SITV ) 为视角,对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作了初步的分析。对SITV身兼频道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双重角色的特殊定位展开思考,通过对身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中上游的颇具代表性的SITV的分析,折射出这一产业链独特的现状、性质和将来的发展走势,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国数字电视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