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在课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改变数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造型数学能力,关键在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要敢放善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前提出的口号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效率,就是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增加学生负担;提高质量,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并会应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要做好这点,教师必须懂“课堂里的哲学”。笔者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
  
  如果一个有威望的数学老师讲课,学生没听懂可能怪自己笨,可要是一个年轻教师,常常想当然地把责任归到老师身上。事实上,在课堂上,逆反心理、主现印象心理、自我成熟感、年龄心理特征等等都将集中表现出来,教师应摸索规律,掌握规律。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课艺术打开学生心扉,培养其求知兴趣。
  
  二、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当学生对某位老师不信任或有误解时,对他讲的课准学不好,原因在于接受知识的心境受到了干扰。为了培养一种更易接受知识的心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知识面、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等。学生听师者言、观师者行,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说到概念,多方描述,形象逼真;举起例来,信手可得,典型生动。数学之美,洋溢其间,讲起课来有血有肉,日久天长,对学生就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把课讲“活”
  
  书本的知识是“死”的,而人接受知识的最佳形式是“形象”的,是“活”的。为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备好课,课堂教学要“多法”并用,“一法”为主,体现开放型教学或创造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用自己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言,主次强调、形象描绘板书,再伴以手势、表情,多渠道的信息,来形成“活”的场面。“活”即生动,生动即形象,因而易懂。
  
  四、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艰苦劳动的品质
  
  教师要教育学生把课堂视为劳动和再发生的过程。听课不仅是欣赏,也是的艰苦的劳动。
  
  1、学生启眼看明白的能力
  学生获得的知识,第一步是观察和实验,这就必须启眼看明白,才能获得合乎客观实际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素材,如通过学生错做填空题:在有理数8,-22/7,-2.5中,整数有(8,-2.5),分数有(-22/7),强调看明白小数点“.”和逗号“,”的区别;通过学生把算式2b+6b=6b读成26+46=66,强调看明白字母“b”和数字“6”的区别……
  
  2、培养学生倾耳听准确的能力
  学生的许多知识、方法和信息,是倾耳听来的。但有的学生把老师讲数轴定义说成: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线叫做数轴;把方程的说成: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把有理数说成:正数和分数的统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口述、小组同述、全班朗读等不同形式,学生便会听准确每个数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
  
  3、启发学生动脑周全考虑问题
  学生获得的知识,必须想周到,这是种极其复杂应变能力很强的心理现象。通过学生误认为字母a表示正数,|a|=a,启发学生思考:a都表示正数吗?还可表示哪些数?通过学生错填“当|x|=5时,x=5;当x2=4时,x=2……”,启发学生思考,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吗?平方呢?通过学生误选择“若|a|=-a,则a<0,若x/x-1有意义,则x≥0”,启发学生思考:还有数使等式成立吗?还有数使式子无意义吗?从学生实际问题犯的不同错误,引导学生不仅要有常规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不仅只是注意应用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注意应用隐含的条件,要考虑到问题存在的各种可能。
  
  4、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用生动的语言传递给别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口述,如:个别回答或齐答某概念、某方法;回答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进行小结和总结;回答巧妙的解法和简捷的过程是怎样想到的,充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对数学实际问题,不仅要学会动手计算和推理,还要学会动手画图和制作数学模型,每一样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见效。不少学生一算就错,一推理就糊涂,想的是“东”,写下的却变成“西”,画图三不像,制数学模型不像样。教师要以自己一丝不苟的演算过程、严谨的推理步骤、迅速准确的作图技巧、精制的数学模型去影响、带动学生,督促学生模仿着去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看到的、听来的、想到的,通过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把它写好、写完整、写熟练。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善教、学生善学,使教和学同步而产生“共振”,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在这种“共振”的气氛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075400河北省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口头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变化和驾驭语言的过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是进行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朗读要做到准确、流利、传情,必须深入研读课文,获得与作者或主人公同样的情感,并对课文进行技术处理,再小声试读,最后大声朗读。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期刊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汉字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表意性,在书写过程中巧妙布局,就会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统一,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我们知道,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书写技能是基
期刊
语文应该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微风,滋润学生。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点燃课堂教学。  什么是诗意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充满爱心的,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作了一定的改动。例如:第九册语文课本中《夕阳》一课,2002年印刷版写的是“每到黄昏时分”,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每临近黄昏时”。再如《桃山工》一课中2002年版写的是“现出黑黝黝的肌肉”,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现出黑黝黝的肌肤”。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2002年版写的是“1989年”,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1994年”,等等。经过反复思
期刊
【教学目标】  1、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初步掌握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等比数列前几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    导使用了迭乘法。  (复习一下旧知识,为下面推导出前n项和公式作准备,并提出了类比)  师:今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实验结果也表明:无厌倦之感,持欢快之兴,是取得每项事业成功的必备竞技状态。因为兴趣导致欢快,成功者从内心欣赏自己的所为,做起来得到内在满足。一般而言,学习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要比学习情绪低落、压抑、忧郁的积分高20%左右。可以说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往往都在激发兴趣、促进“乐学”上花大气力。  寓教于乐,对教师来说有广阔的施展天地。 
期刊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为前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自学能力是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这首小诗的成功与其色彩的妙用分不开。白毛、绿水、红掌、青波,对仗工整,色彩明丽。诗人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词中所写之物如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
期刊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只要直接根据这些面积公式进行运算或推理。但有时也常根据图形面积的等积性质进行转化,从而获得较简单的解题方法,这就是等积法。中考中,常见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图形不同底和高
期刊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新活动就是教师的创新教育和学生的创新学习,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任何一门科学如果离开了创新,它就失去了活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