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充满语文教学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应该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微风,滋润学生。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点燃课堂教学。
  什么是诗意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充满爱心的,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孩子精神的快乐就尤为重要了。“铸就孩子的快乐与幸福”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 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政史、科学、哲学等。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老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让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高雅的意境,感染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道德观念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内化,产生健康、正确的道德动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学生从阅读、欣赏中,主动接受“美”的熏陶,自觉领悟做人的道理,从观察生活中,主动分辨美、丑,自觉流露美好的心境,从创作表现中,主动去赞美美好的事物,自觉去创设优美的意境…… 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以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说话,以诗一般纯洁的心灵生活”。
  3、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譬如,在作文教学中,因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薄弱,作文时情感的苍白,主题的单一,语言表达上的单调乏味,叙述过程中的平铺直叙,作文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让学生将诗的特征(如优美的意境、丰满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强烈的创造意念)运用到作文之中,让“诗”的“分子”隐现在作文中,使学生的文章有诗一般的美丽,诗一般的凝练,诗一般的激情……艺术是不断变化与更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文章有诗一般的美。
  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教师应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童话般的意境中,品味着曲折的故事情节或陶醉在诗歌的美妙境界。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让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那样语文课堂就会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单位:066300河北抚宁县抚宁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期刊
从教学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传统式教学,还是现在异步教学,兴趣都是学好语文的动力源泉。依据具体的语境,结合施教的具体对象,激发兴趣、启动思维的途径也是各有千秋的,只要教师把着力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和思维激发上,学生就能发挥潜在的主动性优势,学好语文。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呢?笔者初浅地认为,教师应在预习(自主学习或课前自学)、听课(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自我强化)这教学过程的三
期刊
作业批改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一种好的方法,不但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及时反馈矫正的目的,而且能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运用启发批改为好。    一、启发批改的具体作法    启发批改,就是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部分,不一定全批全改,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致命弱点、错误 的根源,适当点拨,提出诚恳的建议和希望,起到引路和向导作用,激发学生通过自
期刊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对比——感受形象美    理解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审美的基础。对比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形象的美丑也总是在朴素的对比中显现。例如:鲁迅塑造的闰土,彼此之间始终存在着对比。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住少年闰土这个形象,教学中,首先让
期刊
“诗必穷而后工”,这话对,但又不尽全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特别强调“发愤”而作。  《文心雕龙·才略》中说冯衍:“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坛盛世;《显示》、《自序》亦蚌病成珠矣。”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也认为:“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歌唱都是痛苦使然。”法
期刊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听、说、读、写中,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大纲对“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字要写得正确、匀称、干净”,“注意不写错别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想方设法减少错别字,甚至消灭错别字。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少写错别字,消灭错别字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
期刊
教育改革的口号早已深得民心,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语文课教学怎样以新的教育方式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    一、语文课教学本身要有创造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用死记硬背的方
期刊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悠远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文学中的瑰宝,那些选入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古人云:“诗言志,词为心声。”每次诵读起那些熟悉的诗句,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喜、怒、哀、乐。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豪迈,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柔情,“碧云天,黄花地”的清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雪,这个中的美妙,应怎样传授给学生,让他
期刊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口头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变化和驾驭语言的过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是进行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朗读要做到准确、流利、传情,必须深入研读课文,获得与作者或主人公同样的情感,并对课文进行技术处理,再小声试读,最后大声朗读。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期刊
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汉字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表意性,在书写过程中巧妙布局,就会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统一,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我们知道,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书写技能是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