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作了一定的改动。例如:第九册语文课本中《夕阳》一课,2002年印刷版写的是“每到黄昏时分”,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每临近黄昏时”。再如《桃山工》一课中2002年版写的是“现出黑黝黝的肌肉”,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现出黑黝黝的肌肤”。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2002年版写的是“1989年”,而2004年版写的则是“1994年”,等等。经过反复思考推敲,不难看出,修改后的句子比修改前更准确。如第一个例子,“黄昏”的意思是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而“夕照”则是傍晚的阳光的意思,“到了黄昏时分”太阳就落山了,当然不可能看到如诗的夕照了,而“临近黄昏时”就是接近黄昏的时候,这时太阳将要落山,正好看到的是傍晚的阳光——夕照。这样一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更加准确了,也更能表现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夕照了。再如第二个例子中,“肌肉”应该是在皮肤下面,因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改为“肌肤”后,正好对应于“现出”,在句子意思的表达上也是更加准确了。第三个例子,我想不用多说谁都能知道年号的改动意味着什么。
对于这些改动,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们可将其作为修改的典范(这也确实堪称修改的典范),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进去,让学生从中体会修改的妙处,进而为今后自己作文的修改提供一些修改的思路。因此,我想到了在教材中的文章,可以说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可是就是这些选入教材的文章尚需不断改动,以达到至善至美,足见修改在作文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而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学习他们认真修改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养成自己主动修改的良好习惯。为此,笔者就将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的一点粗浅认识拿出来与众多同行们共勉。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修改。为此,我们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如课本中课文的改动,著名作家修改的事例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改动),让学生从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中体会到修改的重要作用。
其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是“双重修改”的方法。
(1)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逐句地阅读自己写出的文章,仔细思考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对每个词、每句话修改的目的,努力做到感情真、段落明、事例具体、语句通畅、用词准、无错字。
(2)学生合作修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以四人为宜),把修改后的作文集体评议,共同评价哪改得好、哪改得不好、应如何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把多人的修改意见集中起来,从而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准确、更完美,也使同学们在修改的过程文中体会到修改的好处。
经过“双重修改”后的文章虽不说焕燃一新,却也真的与原文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感。清人唐彪说:“文章不可能一作便佳,需频改。”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促进其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作者单位:053600 河北省安平县两洼乡教委)
对于这些改动,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们可将其作为修改的典范(这也确实堪称修改的典范),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进去,让学生从中体会修改的妙处,进而为今后自己作文的修改提供一些修改的思路。因此,我想到了在教材中的文章,可以说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可是就是这些选入教材的文章尚需不断改动,以达到至善至美,足见修改在作文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而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学习他们认真修改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养成自己主动修改的良好习惯。为此,笔者就将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的一点粗浅认识拿出来与众多同行们共勉。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修改。为此,我们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如课本中课文的改动,著名作家修改的事例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改动),让学生从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中体会到修改的重要作用。
其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是“双重修改”的方法。
(1)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逐句地阅读自己写出的文章,仔细思考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对每个词、每句话修改的目的,努力做到感情真、段落明、事例具体、语句通畅、用词准、无错字。
(2)学生合作修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以四人为宜),把修改后的作文集体评议,共同评价哪改得好、哪改得不好、应如何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把多人的修改意见集中起来,从而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准确、更完美,也使同学们在修改的过程文中体会到修改的好处。
经过“双重修改”后的文章虽不说焕燃一新,却也真的与原文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感。清人唐彪说:“文章不可能一作便佳,需频改。”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促进其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作者单位:053600 河北省安平县两洼乡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