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在对传统微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微生物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方案。教师从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教学顺序、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基础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关键词: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实验技术广泛渗透到现代生物技术各个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1]。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微生物基础实验是微生物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和基础训练部分,只有掌握好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其他实验。对微生物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课程现状分析
1.1微生物实验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由于微生物学实验涵盖面广,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点多,以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为例,编入的实验项目就有76个之多[2],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难以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
1.2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欠合理。多数院校的评分方式为理论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操作仅占10%。实验操作比重小,无法反映实验操作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2.1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的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加大综合性实验在微生物实验中的比例,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3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压缩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课时,为进行创新性实验提供必要的课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3.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3.1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3],我将微生物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部分。“基础实验”侧重于学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微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的微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性实验”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课题研究或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只有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有一定的课时开展选做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将多个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如:将培养基配制、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土壤微生物分离等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将微生物纯化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无菌操作接种等若干相关的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将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等与微生物制片染色有关的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微生物染色技术。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基础实验的实验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课时用于创新性实验,另一方面使学生参与了整个实验过程,接受了更多的基础训练,具备了独立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3.2调整实验课教学的课程顺序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从形态观察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实验教学的一般做法,这种安排对配合理论教学是有益的,但不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同时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将课程顺序调整为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染色技术,让学生用简单的化学物质配制成培养基,然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各种微生物,而形态观察和其他实验所使用的菌种都是学生亲自分离纯化出来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结果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操作不熟练,其效果难以把握,因此课前预习是必需的。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我将实验内容的视频资料提前发到学生邮箱,并要求写出预习报告。课堂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即采取“讲—看—做”或“边做边讲,边做边看”的教学程序。首先实验教师介绍实验课的原理、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同时讲解实验操作的原则、步骤,以及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观看视频资料。这样使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同时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3.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微生物基础实验是微生物实验的基础内容,也是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微生物基础实验的考核对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在具体实施中采用“预习报告+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基础实验成绩”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操作考核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操作考核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对于关键的操作技能实行“一对一”的考核方式,确保了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该项技能。
4.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4.1由于强化了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学生都能在进入实验前预习实验教材,观看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都能迅速进入状态,操作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增加了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按时完成实验。
4.2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由于调整实验课教学的课程顺序,学生对实验教学各环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4.3通过实验实验项目的整合,压缩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课时,学生有了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创新大赛、研究生招生考试等方面都显现出相当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施翠娥,童贯和.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106-108.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3]杨建华,严冰,李明春等.构建在科研平台上的微生物综合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86-881.
项目来源: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XJK08CXJ002)。
关键词: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实验技术广泛渗透到现代生物技术各个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1]。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微生物基础实验是微生物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和基础训练部分,只有掌握好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其他实验。对微生物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课程现状分析
1.1微生物实验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由于微生物学实验涵盖面广,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点多,以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为例,编入的实验项目就有76个之多[2],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难以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
1.2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欠合理。多数院校的评分方式为理论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操作仅占10%。实验操作比重小,无法反映实验操作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2.1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的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加大综合性实验在微生物实验中的比例,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3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压缩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课时,为进行创新性实验提供必要的课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3.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3.1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3],我将微生物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部分。“基础实验”侧重于学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微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的微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性实验”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课题研究或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只有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有一定的课时开展选做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将多个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如:将培养基配制、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土壤微生物分离等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将微生物纯化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无菌操作接种等若干相关的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将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等与微生物制片染色有关的基础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微生物染色技术。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基础实验的实验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课时用于创新性实验,另一方面使学生参与了整个实验过程,接受了更多的基础训练,具备了独立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3.2调整实验课教学的课程顺序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从形态观察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实验教学的一般做法,这种安排对配合理论教学是有益的,但不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同时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将课程顺序调整为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染色技术,让学生用简单的化学物质配制成培养基,然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各种微生物,而形态观察和其他实验所使用的菌种都是学生亲自分离纯化出来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结果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操作不熟练,其效果难以把握,因此课前预习是必需的。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我将实验内容的视频资料提前发到学生邮箱,并要求写出预习报告。课堂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即采取“讲—看—做”或“边做边讲,边做边看”的教学程序。首先实验教师介绍实验课的原理、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同时讲解实验操作的原则、步骤,以及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观看视频资料。这样使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同时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3.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微生物基础实验是微生物实验的基础内容,也是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微生物基础实验的考核对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在具体实施中采用“预习报告+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基础实验成绩”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操作考核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操作考核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对于关键的操作技能实行“一对一”的考核方式,确保了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该项技能。
4.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4.1由于强化了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学生都能在进入实验前预习实验教材,观看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都能迅速进入状态,操作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增加了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按时完成实验。
4.2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由于调整实验课教学的课程顺序,学生对实验教学各环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4.3通过实验实验项目的整合,压缩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课时,学生有了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创新大赛、研究生招生考试等方面都显现出相当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施翠娥,童贯和.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106-108.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3]杨建华,严冰,李明春等.构建在科研平台上的微生物综合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86-881.
项目来源: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XJK08CX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