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谈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西藏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有一定的思考与研究。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要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抓好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一是严肃整顿“懒”、“散”、“松”工作作风。二是要求教师做到“责、爱、争、博、美、新”。三是注重榜样的教育作用。四是注重环境育人。除注意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外,还要求各处室、各教研组自觉结合文明活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要求每位教职工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职业纪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职业学校需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人人有职责,办事有章程。
  采用目标作导向,计划作调控,制度来管理。根据各层次人员的职责,实行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做到各负其责,各理其政,期末严格检查考核,工作效果与年度考核、工作补助挂钩。
  3 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实施教学工作能力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此,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应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来抓。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建立“三课制”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体系,按照专门化方向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内容,在考试考核上取消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并以学生的就业情况和企业的考核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标准。等等。二是实施目标定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设置教学目标并应用科学的解决问题过程达到目标的教学体系。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各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订了各专业的技能训练计划,明确了各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和考核办法;还制定了各专业的基本技能达标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技能等级和考核制度。
  4 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
  上好课,必须备好课。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教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和实验,也就是精心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结构,寻求授课短,效果高。课堂教学要求做到“五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本为主干,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克服“五重五轻”:(1)克服重教书,轻育人。(2)克服重教轻学。(3)克服重言教轻身教。(4)克服重提高轻普及。(5)克服重课内轻课外。培养学生的学法,教师做到“五个尽量”:(1)能够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2)能够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观察。(3)能够让学生表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表述。(4)能够让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综合、归纳得出结论。(5)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或操作,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教师力求做到:精——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例题、精布置作业;点——分教难点、突破重点、抓住知识点;能——培养能力。一堂课使学生做到:准一准确掌握基本要领和基础知识;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巧——在准和熟的基础上形成巧。
  5 完善教育科研机制,推动教学改革
  加强教育研究活动,推进职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应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把职教科教研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具体做法是:一是学校教育科研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首先,在学校这一局面上,学校应成立科研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整个学校的教育科研。学校改革思路的形成,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如学校课程改革,农类专业“学分制”管理改革和基地新品种的引种试验),都以科研为先导,然后加以实施。其次,在教研组这一层面上,要求各教研组每年至少有一至两项教科研课题,做到计划、人员、时间、地点、内容和效果六落实。每学年学校教育科研处对教研组的科研活动组织评估,对成果显著的组和教师给予精神、物质奖励。最后,在教师这一层面上,学校应积极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做到教师人人有教研项目。形成了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二是坚持开展教研活动,主要有:开展“四个”教育教学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能从事一项科研实验,写一篇有实用的论文,上一堂有创造性的公开课,出一条有有价值的好点子;“四课三活动”(公开课、优质课、探讨课、观摩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教师“老带新”活动、评教评学活动)应贯穿全期。群众性科教研的广泛开展,有力于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
  总之,要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精神和对教育无私的爱。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 创新能力及其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 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能力具体做法:⑴成立小组; ⑵自主学习;⑶扶放有度;⑷展示汇报;⑸反馈矫正;⑹激励创新:让同学们尝到成功时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胆创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成立小
期刊
大家知道:“认知、感知,思维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迈,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很有效果”。语文水平提高相对较慢一些,有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可上可不上,这样慢慢就失去了语文的学习兴趣了,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而语文学科恰巧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和培养其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用语言把课堂营造的优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言幽默有风趣,妙语连珠就能足够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这就首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对社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始终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学情境创设。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和掌握新知识。特别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语文,这才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读;创新  1 让学生大胆地问  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意识是创新的
期刊
自四川省推行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改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学校的课程意识普遍增强,教学行为初步出现了积极地变化,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初步呈现,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校本研究”也已初步形成风气。然而,新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老师们为之感到迷茫。为此,我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1 高中地
期刊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综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看着别人发言,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他所要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
期刊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搞好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好后勤的总务工作也固然重要。因为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真正管理好后勤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后勤管理者有较好的德才技能勤体,才体,具备了这五点,基本上就能管理好后勤工作。我个人几年来的体会是具备这五点素质,就会抓好后勤总务工作。  1 “德”是一个常人应具备的素质,是对做好后勤工作的基本要求,做为一个后勤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政治思想觉悟,正确
期刊
【摘要】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