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诱惑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当代中美女性诗人中的普拉斯和翟永明为代表,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语境上的差异,并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之分,但基于女性的共同经验,她们的创作又代表了当代女性诗歌的一些共性。她们在其诗歌中所传达的黑暗意识,不仅是女性生命体验的必然呈现,亦是基于女性诗学原则的独特表达。立足于文本,回归文学的本质,对女性诗歌中黑暗意识的重新阐释,是提供一个建构当代女性诗歌整体风貌的文学视角,也是对当代女性诗歌批评的充实完善。
  关键词:女性诗歌 黑暗意识 女性意识 “飞翔” “轻逸”
  基于女性共同经验的启悟与共鸣,在当代中美女性诗者所创作的诗歌文本中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了一种浓烈的黑暗意识,它既源自于女性所面临的外部现实,也植根于女性所掩藏的内心真实。当我们撕下这层黑色的面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诗意抒写不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女性意识,更具有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独特的美学价值,积极建构了女性诗学。
  一、女性化的时空意识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黑暗意识,一方面诠释了女性诗歌中性别化的时间意识,一方面又呈现出女性诗歌中自我存在的空间场域。
  “两性分属于不同的时间体系:历史的线性时间与永恒的循环时间”a。人类的时间观念中与男性相关的时间是呈线性展开的历史的时间,也因此呈现为一种宏大的叙事与集体的抒情。但时间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女性的经潮、孕育这些身体的节律与自然的节律一致性,“女性主体似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尺度,本质上维持着文明史所共知的多种时间之中的重复和永恒”b。 所以,人们惯于将循环时间和永恒时间与女性相关联。例如翟永明《死亡的图案》中从第一夜到第七夜:“七天七夜,我洞悉死亡真相/你眼光里求救的呐喊/拼写各种语言:生——死——生命”;《静安庄》组诗由十二个月构成:“循环和繁殖,听惯这村庄隐处的响声”,“七”和“十二”在诗中都体现了生命的轮回和循环的时间观。
  但是“永恒的循环时间”只是让女性感受到了一种短暂而虚妄的优越感,“永恒令我厌倦/我决不想要它”(普拉斯《年岁》)。当父权制的胜利将女性纳入男性的时间系统中时,永恒的轮回被打破,能够给予生命再生的女性被剥夺了永恒的循环时间,其生命的过程就如一次花开花谢,短暂的绚烂之后却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与毁灭。翟永明的《时间美人之歌》中的“美人”就是男人眼中的如此这般的他者——
  月圆时,我窥见一切
  真实而又确然
  一个簪花而舞的女孩。
  ……
  四周贪婪的眼光以及
  爱美的万物
  就这样看着她肉体的全部显露
  诗人在月圆之夜窥见了女人与历史的真相:“美人”还没来得及衰老,“当大祸临头/当城市开始燃烧/男人呵男人/乐于宣告她们的罪状”,历史上倾国倾城的海伦王妃和杨贵妃莫不如此。翟永明坦言,当她写这首诗时,是与《女人》遥相呼应的——
  星星在夜空毫无人性地闪耀
  而你的眼睛装满
  来自远古的悲哀和快意
  带着心满意足的创痛
  你优美的注视中,有着恶魔的力量
  使这一刻,成为无法抹掉的记忆。
  “‘记忆’和‘历史’是通过古代美人的群体经验和现代女性的个人经验来展开”c。 脱离历史的虚假,将时间体验的触角真切地转向女性个体,她的“肉体”因而具有了时间的意味。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黑夜的意识”及其彰显的女性化的时间观,在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时间抒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反抗男性时间观念的肆意侵袭,更可行的一种范式是以女性的个体经验去消解男性的集体的宏大的时间观,走出历史的阴影——
  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來
  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
  ……
  我一向有着不同寻常的平静
  犹如盲者,因此我在大白天看见黑夜
  ——《女人 预感》
  “作为人类的一半,女性从诞生起就面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对这世界最初的一瞥必然带着自己的情绪和知觉,甚至某种私下反抗的心理……保持内心黑夜的真实是对你自己的清醒认识,而透过被本性所包容的痛苦启示去发掘黑夜的意识,才是自身怯懦的真正的摧毁”d。这样一种“黑夜的意识”源自女性真实而隐秘的生活,它意味着黑暗,也意味着欲念,它是人类最初也是最后的本性,因此在诗歌的表达中,它是一种女性独特的审美体验,既有原构性,同时还具有超构性。
  如果说“黑夜的意识”是试图将女性从“永恒的循环时间”所赋予的优越感中唤醒后,以女性的个体经验逼近女性命运的真相的话,黑暗的空间则更迫切地体现了女性的现实诉求。弗吉尼亚·伍尔夫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提出了,女性想要实现独立的写作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也意味着在现实的生存空间中女性被堂而皇之地缺席了,这样困窘的现实迫使女性主动去找寻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存于白昼与光明中,而是自觉地指向了黑夜与黑暗,黑暗的意识无限放大了女性在幽闭的体验中所延伸出的一个巨大的弹性空间。
  以普拉斯的诗歌为例,在《蜂箱送达》中:“箱子锁着,它很危险/我必须跟它一起过夜/我不能远离它/没有窗,我看不见里面是什么/只有小格栅,没有出口/我把一只眼贴近格栅/它很黑暗,黑暗/有非洲人的手/挤满的感觉/微小、皱缩,寻找出口/黑人压黑人,愤怒地攀爬着。”此时“我”是黑暗“蜂箱”的窥探者,而彼时在《过冬》中她又是置身于黑暗“房间”的亲历者:“这是我从未待过的房间/这是我永远无法呼吸的房间/黑色在那儿聚拢,像蝙蝠/没有光/只有火炬极其微弱的/中国黄,照在骇人的物体上/黑色的愚蠢。腐败/占有/是它们占有我。”甚至在《黑屋》中她更是黑暗的制造者:“这是一间黑暗之屋,很大/我亲自制造它。”
  从外部和内部的双重视角解读黑暗的空间,诗人对身为女性的个体存在进行着幽微而深刻的探索。黑暗的空间对女性而言,一方面意味着囚禁她们的牢笼,被剥夺的平等空间,尤其《蜂箱送达》中,被囚禁在蜂箱中的“它们”不仅可视为女性,更是包含黑人在内的一切被统治、被压迫的种族与阶级。另一方面也激发起她们挣脱牢笼的欲望,“我不是蜜源/它们为何转向我?/明天我将是亲切的上帝,给它们自由”。在普拉斯的一系列诗中,她借由蜜蜂王国着力于对女性世界的探索,“蜜蜂都是女性/女仆们和修长的皇家贵妇/她们摆脱了男人”(《过冬》)。于是,在诗人朝向蜂箱的窥探中,她真切地看到了被物化的女性的生存空间,那么如何解救它们?女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上帝,成为自我的主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因此,将女性的生命之流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黑暗既是女性所要对抗的暴戾命运,又是女性意欲服从的内心召唤。女性既对其恐惧,又对其渴望。黑暗对女性而言就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正是在黑暗中她们获得了自由的精神属性。作为世界的另一半,她们的芬芳话语既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共享,分享与共享的恰恰是人类生命的真相与本质。所以这种黑暗意识应该被重新发现,以及继续深入。
  a 尹泓:《性别政治与女性时间》,《求是学刊》2010年第11期。
  b 〔法〕 茱莉亚 · 克里斯多娃:《妇女的时间》,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0页。
  cdh翟永明:《完成之后又怎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页,第3页,第147页。
  e 韦清琦、李家銮:《生态女性主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版,第72頁。
  f 周瓒:《“倾斜着”说出的“真理”——反思当代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
  g 〔法〕西蒙娜 · 德 · 波伏瓦:《第二性》,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页。
  i 〔法〕埃莱娜 · 西苏:《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页。
  j 〔法〕埃莱娜 · 西苏:《美杜莎的笑声》,见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页。
  kl〔意〕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第12页。
  m 谢地坤:《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页。
  参考文献:
  [1] 西尔维娅 · 普拉斯.普拉斯诗选[M].陆钰明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2] 西尔维娅 · 普拉斯.夜舞[M].远洋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3] 翟永明.女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4]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女性五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作 者: 李新艺,文学硕士,太原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今英語电视剧在中国飞速传播,字幕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本文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字幕的目的限制、技术限制和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字幕翻译中的难点,并提供解决方法,以达到帮助中国观众准确了解剧情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 《唐顿庄园》 字幕翻译 翻译方法  一、引言  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在欣赏中国优秀影视作
摘 要: 《周南·关雎》为《诗经》之首,通过塑造“持中平和”者(君子)的形象,对我国传统“中庸”思想做了现身说法般深入浅出的阐释。大语文观下,《关雎》一文蕴含的“中庸”思想,既能引导当今中学生体认中华民族古老智慧,又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 : 《诗经·关雎》 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 礼 教育意义  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应试之风盛行,面对一
摘 要: 悲剧理论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丰富的阐释,近代以降的悲剧逐渐跳脱出英雄受难的模式,呈现出更为世俗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宣称悲剧在现代社会已然衰亡。然而以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认为,悲剧不仅没有死亡,相反,其更为普遍地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这在如今形式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及日常生活经验中都有所显现。对“邪恶”“无序”“革命”的批判性阐释是威廉斯的现
摘要:《诗经》中的“方”与现代汉语中的“方”主要不同之处有两个:一个是《诗经》的“方”可以假借为“子房”的“房”;另一个是《诗经》中的“方”可以做谓语中心词,意思是“到达尽头”或“占据”。  摘要:《诗经》 方 动词 语境义 语言义  “方”的古今词义差别不大,《新华字典》(第11版)有七个义项:四个角全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全是方形的六面体;正直;方向,方面;方法,法子;副词,才;副词,正,正当
摘 要: 以普通人为对象的爱情叙事反映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两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市民文化中的社会矛盾。何顿在《幸福街》中通过对青年一代与父母一代两辈人的爱情故事的描绘展现生活最本真的状态,以底层市民群体爱情问题来折射社会的发展状况。本文从故事模式、艺术表现以及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不同人物角色的爱情叙事进行研究,旨在基于对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的梳理来发掘叙事特色与技巧以及探寻隐藏在情感关系和伦理关系背
摘 要:巴金最早曾以异域题材小说创作闻名,这些作品凝聚着作家的个人理想与抱负。靳以早期小说虽然也被冠以“异域情调”,但究其实,不过是把异域人物放在国内背景中,旨在书写个体的情感隐痛。巴金、靳以的这些小说,对他们个人的总体创作,都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意义,即巴金具有深广的创作视野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靳以则因器局颇为狭小而难有更多建树。  关键词:巴金 靳以 小说 “异域情调”  在20世纪30年代,巴
摘要:将知识思维全面展现出来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借助思维导图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改革,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将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展现,课前利用导图进行课程准备,可以将教学思路更加言简意赅地教授给学生。教学课程中,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度理解以及记忆,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多方位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一、精心设计板
摘 要: 脱胎于西方文学史的成长小说伴随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孕育出反成长小说。受多元文化熏陶的艾利丝·门罗创作出反成长小说《亲爱的生活》。该部作品通过审视女性的成长历程,揭示两性生存处境、阐明人的成长方式、澄清成长的过程性,为反成长小说的对象、现象、本质提供参照。  关键词:成长 反成长 门罗 《亲爱的生活》  成长小说形成于浪漫主义时期,在德国的典型样式是教育小说,如维兰德《阿迦同的故事》、歌德
摘 要: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界掀起了一股“阳明热”,其中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就创排了多部“阳明戏”。姚剧《王阳明》、越剧《王阳明》 和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 等“阳明戏”,立足于全面展现王阳明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些戏剧的创排无疑既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王阳明的思想精神。  关键词:王阳明 越剧 姚剧 话剧  一、新世纪浙江“阳明戏”的创排  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界掀起了一股
摘 要: 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在继承原著对于生死这一命题的聚焦外,田沁鑫还重新搭建了人物关系,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将新生与愚昧、剥削与反抗、侵略与觉醒这三对主要矛盾串联起来,化解了原著结构松散的问题,从而使话剧《生死场》更具艺术张力和戏剧冲击力。  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戏剧冲突 愚昧 反抗 觉醒  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