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316
一、“高原现象”:由于小学数学具有较高的逻辑性、抽象性(如:鸡免同笼问题,通常让学生知道有几个头、几只脚,要让学生算鸡和免各有几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觉得枯燥无味,经常会出现,上课无精打彩,不自觉地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是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 “高原现象”。
二、数学知识有“缺漏”、“脱节”现象,导致优差生两极严重分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上升,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的知识发生缺漏、脱节,造成知识体系不连贯,常会出现差生觉得太难,接受不了,一讲数学就感到云里雾里的,理不出思路来,故而开始厌学,产生了恶性循环,这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一个学生对分数没有吃透,一遇到分数的问题头就大,就没法解决,试想在学了分数以后,没有分数的数学问题又有多少,他能独立解决的数学问题还剩多少?);而在大班教学当中所讲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问题,优生觉得太简单,无心听课,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兴趣,部分学生会产生自满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著名数学家马明先生说过:“教学的本质是展示和发展教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学要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为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比较推崇这种教育教学思想: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二)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同时让学生生硬地强记下来,学生比较容易忘记。在教学中我会想方设法地,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给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再多说。
(三)、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我就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我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在教学中我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多重唱”。
(七)、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八)、纪律是教学实施的保证,加强纪律建设,狠抓学风。我刚接211班时该班纪律散漫,写作业字迹潦草,为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我用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加强纪律建设,之后我发现学生开始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问题也来了,有不少的学生,因为怕我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我,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照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不耻下问的学风,想尽一切办法禁止抄袭作业的行为。为了纠正这种作法,对后进生的辅导时,我给每一个学生留的作业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就没有抄袭的机会,还提高了自信心和优越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这样学生求实的学风不断得到培养。
(九)、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學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想进步的,因此,课堂上的情况不能要求我们齐步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分别给他们辅导,今年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培养优等生和辅导后进生。对于优等生,我要求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还会主动找些难题挑战;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给他们多一些基础性的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成绩有所进步,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在培优补差的同时也注重激活中等生。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整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原现象”:由于小学数学具有较高的逻辑性、抽象性(如:鸡免同笼问题,通常让学生知道有几个头、几只脚,要让学生算鸡和免各有几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觉得枯燥无味,经常会出现,上课无精打彩,不自觉地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是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 “高原现象”。
二、数学知识有“缺漏”、“脱节”现象,导致优差生两极严重分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上升,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的知识发生缺漏、脱节,造成知识体系不连贯,常会出现差生觉得太难,接受不了,一讲数学就感到云里雾里的,理不出思路来,故而开始厌学,产生了恶性循环,这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一个学生对分数没有吃透,一遇到分数的问题头就大,就没法解决,试想在学了分数以后,没有分数的数学问题又有多少,他能独立解决的数学问题还剩多少?);而在大班教学当中所讲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问题,优生觉得太简单,无心听课,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兴趣,部分学生会产生自满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著名数学家马明先生说过:“教学的本质是展示和发展教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学要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为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比较推崇这种教育教学思想: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二)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同时让学生生硬地强记下来,学生比较容易忘记。在教学中我会想方设法地,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给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再多说。
(三)、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我就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我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在教学中我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多重唱”。
(七)、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八)、纪律是教学实施的保证,加强纪律建设,狠抓学风。我刚接211班时该班纪律散漫,写作业字迹潦草,为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我用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加强纪律建设,之后我发现学生开始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问题也来了,有不少的学生,因为怕我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我,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照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不耻下问的学风,想尽一切办法禁止抄袭作业的行为。为了纠正这种作法,对后进生的辅导时,我给每一个学生留的作业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就没有抄袭的机会,还提高了自信心和优越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这样学生求实的学风不断得到培养。
(九)、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學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想进步的,因此,课堂上的情况不能要求我们齐步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分别给他们辅导,今年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培养优等生和辅导后进生。对于优等生,我要求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还会主动找些难题挑战;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给他们多一些基础性的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成绩有所进步,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在培优补差的同时也注重激活中等生。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整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