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作品中环保意识的凸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过的众多蒙古族舞蹈作品中,舞蹈《情系绿草地》是笔者最喜欢的舞蹈作品之一。这是一部双人舞蹈作品,曾于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中荣获金奖,创作者和表演者旨在通过作品启迪人们更多地注重生态保护。其实在近几年的舞蹈创作中,人们可以发现很多舞蹈作品,其作品主旨都与生态环保有关。好的舞蹈作品应该给观赏者以启迪和正能量的塑造,当今社会正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舞蹈作品应积极引导个人履行社会责任。舞蹈作品中环保意识的凸显正是艺术作品中正能量的塑造,响应了国家、社会的号召,这对环境保护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据了解,这部作品是根据发生在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中一对夫妇身上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同于寻常夫妇,其中丈夫失聪,妻子失明,竟是一对身患残疾的夫妇。即使生活艰苦,两人都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渐渐年迈的身体,他们毕生的信念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沙漠留下一抹绿色。于是,有生之年,他们彼此爱护,用爱情雨露滋润着沙漠。也就是对绿色和爱情的追求,让他们如同胡杨林般顽强无悔地生活在沙漠之中。而《情系绿草地》的两位编导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夫妻,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后,选择多次深入该地取材,最终完成了这部舞蹈作品。也因为这部作品,编剧陈小峰和乌娅汉这两个名字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两位年轻的舞者通过感情的投入和默契的配合,将深入荒漠中只为播撒绿色的无私精神表达出来。在观赏这部作品时,笔者也被其故事情节和演员形象的塑造而感动。所以,笔者认为,大自然是上天对于人类最美妙的馈赠,是需要人类珍惜和呵护的,舞蹈艺术的塑造也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存在和形成的。在当今社会极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的大环境下,舞蹈艺术也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能够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艺术作品,彰显出自身的魅力。
  一、自然环境于舞蹈艺术作品的塑造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作为原始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上不外乎再现狩猎情景来抒发胜利的欢乐、模仿各种鸟兽形象反映巫术礼仪和图腾崇拜以及教授青年人捕猎以及生产知识。到了奴隶社会,舞蹈多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多用于一些庆典祭祀活动,以群体的方式载歌载舞,从而展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祭祀供奉仪式的需要,在简单拙朴的节奏和强烈的律动下,舞蹈能够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统一思想这种最原始的需求促成了舞蹈的产生。总的来看,最初的舞蹈艺术形式便是由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程度决定的。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舞蹈也从最初的即兴抒情发展到较为稳定的表演艺术形式。而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都使得舞蹈形式不断变化和发展,民间舞蹈与宫廷舞蹈各有特点。现如今,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舞蹈艺术开始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改造,诸多西方元素伴随着西方先进文化渗透到舞蹈艺术中。无论社会如何改变,中国舞蹈艺术依然有着中国独有的特色与元素,这些特质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是舞蹈对自然环境的反映。
  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故而社会文化产物的形成大多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构成舞蹈生态环境的必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地域、各民族根据其不同的自然环境衍生出生产、生活方式及生产技能,舞蹈动作正是从这些衍生出来的生活形态和动作转化而来。例如,朝鲜舞中表现农田耕作的“农乐舞”,傣族舞中有表现生活习惯的“打水的姑娘”的舞蹈。而地形地势的不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是影响舞蹈特点的因素,正如这部作品中的这对夫妻,作为典型的北方人,男的动作充满奔放豪迈的情怀,而女的动作则是端庄有节,区别于男性。北方民族中舞蹈动作多模仿狼与骏马等奔跑的形象,此外也塑造鸿雁的唯美意象,从而展现人们内心的奔放情怀;而南方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多是烟雨小巷,以模仿花、鸟、鱼为主。例如,家喻户晓的孔雀舞以南方特有的气候环境为背景,表现出南方特有的清新娟秀与湿润怡人。由于自然条件的种种差异,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系,而舞蹈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会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对于舞蹈作品的塑造最初便影响颇深。而《情系绿草地》这部舞蹈作品包含诸多蒙古族动作元素,主题中草地的背景设立都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而环保意识的树立是自然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舞蹈作为艺术存在于社会文化中,间接地对人们产生积极引导的意义体现。
  二、蒙古族舞蹈作品中环保意识的历史由来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舞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多少数民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世代传承。《情系绿草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存生长的大草原的热爱。蒙古族作为北方典型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提到蒙古族,人们眼前浮现出的都是一幅骑马驰骋的草原画卷。但近几年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大草原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问题凸现出来,草原已不再是最初人们眼中“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当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为了追求快节奏、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有些蒙古族牧民过度放牧,杀害珍稀动物,导致草原植被严重破坏。开采煤矿资源使得草原风沙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黑手伸向草原,使得一些蒙古族人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蒙古族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追求信仰“万物有灵”,主要体现为自然崇拜。所以,在自然和人类关系协调的处理上,蒙古族人民有自己的原则。而古代蒙古族的习惯法(蒙语称“约孙”)把生态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其内容包括保护草原、牧场,保护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树木、森林等。13世纪初,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帝国时颁布实施过一部综合性法典《大扎撒》,其中把世代沿袭的自然保护习俗提升为国家根本大法。自古以来,蒙古族很注重栖息之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牧民已居住于固定住房,草场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牧民仍然很注重环保,以草原生态文明的保障为首要条件而生产生活。蒙古族在崇敬自然生态的同时必然不会破坏大自然的生灵,舞蹈作品中关于生活环境的主题屡见不鲜,而其创作由来也离不开生活环境的影响。   由上可见,蒙古族早在历史传承中便极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目前看到的很多舞蹈亦有体现。例如,群舞《戈壁沙丘》同样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在已经沙漠化的苍茫草原上,一群热爱故土的青年手捧酒囊,悲伤和愧疚的情感抑制不住地涌上心头。曾经丰饶富美的草原从遥远的天边逐渐跃入眼帘,也勾起了人们对于它的思念:在大自然最为寻常的风景四季变换中,不同时节的草原有着不同的美丽,春季活泼盎然、夏季阳光明媚、秋季清爽舒适、冬季的苍茫辽阔……舞台上不断变换着色彩,通过演员们动情的演绎以及蒙古族舞蹈独特动律将草原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舞蹈作品创作时间早于《情系绿草地》,但主旨立意是相近的,也是出于对草原地区的保护。其中,舞者威利斯既作为舞蹈表演者,也作为蒙古族人民中朴实的一员,都对如今环境恶化发声。尽管表现方式不同,前者为男子群舞,后者为男女双人舞,背景设置也略有不同,但最终体现的环保意识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事实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同蒙古族地区一样,保护生态意识很强烈,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有着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传统观念、制度和习俗。在中国生态文化传统中,自然整体的演化不仅被人们看成是一个永恒的生命创造过程,也是一个生命价值的创造过程。所以,人们尊重所有生命,爱护天地万物,善待所有非人類生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直观而又具象的舞蹈形式来进行表现。
  三、舞蹈作品给予人们环保意识的启迪
  在舞蹈《情系绿草地》中,身体的残疾不影响夫妻两人,他们依旧志向远大,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草原生态,防止沙化的初衷始终贯穿在作品中。所以,这部舞蹈作品的背景是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无论是让人心碎的沙漠化草原还是回忆中生机盎然的绿地,都是这部舞蹈作品要表达的意象。根据民族地域不同、气候地形的差异,舞蹈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舞蹈《情系绿草地》展现的便是典型的蒙古族男性粗狂豪迈的舞蹈形象,道具设置中的酒囊可看作水囊,表现对于水资源的渴求和珍惜也是和蒙古族地区干燥恶劣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舞蹈作品,少不了自然对于舞蹈动作主题的塑造,那么舞蹈艺术如何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便是编创者希望号召人们领略生命的真谛,感悟奉献精神的伟大。编创者及表演者在练习这支舞蹈时,深深地被故事的主人公打动,同时也践行着主人公彼此搀扶、互相鼓舞的不屈精神。通过创作这部作品,两位编创者呼吁更多的人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鼓励那些身患病症的人积极乐观地生活。这个舞台上的舞者也许本身角色是值得怜惜的,但舞者表现出的乐观态度是这对夫妇让人肃然起敬的实质,这样形成的反差正是舞蹈的精髓。这对身患残疾但依旧乐观且坚定的聋哑夫妇,是如今多少年轻人无法企及的,而几十年如一日般培育绿色的环保意识也是多少城市人所欠缺的。作为男女双人舞,舞蹈《情系绿草地》加入蒙古族传统舞蹈动作的特征,它是粗犷与细腻的结合体,是力量与柔美的合并者,虽慷慨激昂却不失款款深情,豪迈大气亦不失柔美婀娜。总的来看,这部舞蹈作品在表现舞蹈角色塑造和展示肢体美妙的同时,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观赏过这部作品后,笔者不断反思,意识到自然和舞蹈之间的重要联系。面对如今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有着引领和启迪作用的艺术作品可以成为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股力量。除了蒙古族舞蹈,目前已经有很多舞蹈作品穿插着环保意识。例如,杨丽萍主演的大型舞剧《云南印象》被命名为“原生态舞蹈”作品,这种舞蹈在舞蹈界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笔者认为,不论其原生态命名划分正确与否,其回归最原始自然界的美丽寓意是值得肯定的,这种舞蹈形式也呼吁人们重视生态环保问题。
  如今,观赏者文化水平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性格特征,对舞蹈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因此,能被大多数人所喜好的作品也不一定是优秀作品,真正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一定要用技术含量来衡量,而要看整体舞蹈所带给人的感受及力量。有时候,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章程的方式、方法,只是需要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来塑造不同的舞蹈形象。但是,舞蹈同样作为一种审美的创作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遵循艺术自身发展规律,从而创作出能够给予观赏者心灵震撼、引领观众身临其境的好作品。所以,在当今社会,倡导人们保护生态不失为一种正能量。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能增加智慧和拓宽认识,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启迪人们的智力。舞蹈艺术作品就是如此。如今,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劣,保护生态环境不只是国家的责任,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蒙古族舞蹈《情系绿草地》通过角色塑造和肢体语言表演,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艺术作品创作可以凸显环保意识。在舞蹈编排中,编创者和表演者可以融入环保意识,创作出饱含正能量的优秀舞蹈作品,从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导向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国内声乐界对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范畴的定义常常不够精确。这类作品在国内高规格的演唱中的运用已有苏醒之势,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本文针对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在国内声乐教学中掣肘的主要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若干看法。  在声乐演唱以及声乐教学中,意大利古典聲乐作品通常是指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这两个时期中意大利的声乐室内乐作品。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都具有克制中不乏激情、精简中不乏细致的音乐风格特点
期刊
动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它集合了电影、漫画、数字媒体、绘画、摄影、音乐和文学等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动画由无声变有声、黑白变彩色。动画企业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制作了形形色色的动画影片,这些影片都在后期进行了配音制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早已将原来的无声动画忘得一干二净。本文旨在呼吁人们多关注无声动画,正所谓“无声胜有声”,其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是值得学习的。  一、选题背景  动画产业
期刊
与其他社会正义运动一样,当代动物解放运动的重点是消除制度和系统的统治与压迫。笔者认为,那些致力于社会正义——减少暴力、剥削、统治、客观化和压迫的人,同样有义务考虑所有有感知生物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  一、正义、统治和压迫  公平地说,在很大程度上,动物伦理学家本质上所做的就是建议人们不要不公正地行事。然而,当人们认识到正义,特别是社会正义被大多数政治哲学家解释为不仅仅是公正,更侧重于其分
期刊
陆游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江西诗派是中国诗歌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流派。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派影响,后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诗法中解脱出来,自成一家。在陆游留存至今的9 300余首诗中,示子诗有180余首,占据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在面对亲人时,人往往能袒露心迹。从陆游的示子诗创作中便可看出,即使在晚年,他也没有抛弃曾几传授给他的江西诗法,人们应
期刊
评剧艺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受观众萎缩、演员断档、剧团生存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评剧艺术风光不再,但作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评剧艺术不应该也不会消亡。只要人们认清困境与问题,重新定位剧团发展,评书艺术就会再次迎来春天。  评剧曾在北方流传深远,百年历史,几经起伏,评剧繁荣时期,优秀的评剧剧目和演员不断涌现,为中国的戏曲艺术增添了无数光彩。随着
期刊
庾信,一位历经四朝十帝的文人,他是南朝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将南朝绮艳华美的文风发展到极致,并对后世的宫廷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侯景之乱为界,此后的创作把南方文学的华美绮艳与北方文学的刚健清新结合起来,庾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前后文学创作风格迥异,人生轨迹转变莫测,庾信用他的文采见证了一位文人在乱世之中的人生骤变,最终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本文以庾信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分析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封建男权的禁锢,女子逐渐消泯了其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而沦为男性的附庸。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思潮的解放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的译介,女性主义在中国才真正有了发展的土壤。1983年,中国台湾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引发了一阵讨论的热潮。中国大陆的一些女作家也开始看到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纷纷开始尝试此类创作,她们站在女性的立场,透过这一现象讲述女性的生存现状,挖掘出
期刊
在当代舞蹈艺术发展中,舞蹈作品创作的未来走向一直深受人们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西方艺术思想的持续交流,西方的艺术思想渐渐传入中国。中国舞蹈编导开始从西方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中汲取养分,形成新的创作审美理念。本文以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为例,分析了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中国舞蹈作品创作。  一、新古典主义概述  新古典主义起源于西方,原本是18世纪西方的一种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源于
期刊
近些年,在文艺思想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艺作品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同时也成为专业音乐院校的重点关注对象。许多专业音乐院校选择我国的文艺作品作为声乐教学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歌剧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及参赛曲目方面,因此对演唱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教学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教师不仅要考虑选择最能体现作品艺术价值的钢琴伴奏形式,同时还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指导教学。本文以歌剧《江姐》
期刊
文化现象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会发生改变,现在的城市往往因文化的繁荣而崛起,同时文化现象也因城市的发展而繁荣,城市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具有独特地域风貌和新颖建筑风格的城市,其城市文化和整体文化形态将不会输给其他城市。  本文通过对“城市文化”“城市雕塑”的内涵及运用学习和研究,分析广安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广安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和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