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但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教师一定要对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美术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面临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的教育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当下的美术教育跟过去的美术教育相比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的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小学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作用,因而过于注重基础的教育而忽略美术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上美术课程的时候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误差,以致于学生直接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想法。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在教育上的逐渐改进,美术这门课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然而,以往美術教学的模式无法满足素质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把小学的美术教育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美术作品的形式冲突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里,美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作品形式上的冲突。以往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主载体,不管是在原始时期的石块形式还是封建时期的皮革、纸张形式,经典的美术作品大多都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主载体。即使是在电视与广播普及的时候,经典的美术作品依旧以纸张等实物载体为主。无论是创作美术作品的绘画者还是美术教育的教师,都习惯了在有实体形式的美术作品下进行欣赏与教学。但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下,美术作品的形式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而现在实体形式依旧有着广泛的市场,大多数的美术工作者在创作初期还是会使用实物作为载体。美术作品的形式改变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美术的认知,改变了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评论。
(二)对美术作品的价值影响
美术作品的实体形式唯一性是其价值的来源,这点被社会的各界人士广泛认可,以此作为基础才形成的美术作品价值与评价的体系,对整个美术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体形式美术作品的价值是美术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直接推动力,直接决定着社会资源对于美术教育的投入量和投入内容,从而决定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作品不再具有它原本的唯一性,美术作品的价值评论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认识来讲,美术作品属于一种商品,而商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商品的保值,美术作品的保值功能缺失,造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评价降低,并使美术作品的投资开始大幅度的减少,从而导致美术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师根据书本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观赏与练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课堂的作业而已,对美术内容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而信息技术打破了这种以往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理解与学习关于美术的知识,可以在美术课堂上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美术教学,更加简单、生动、直观地反映出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大幅度地缩短了美术教师备课的时间,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率。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模拟现实的技术虚拟出一个空间,并在虚拟的空间内添加大量的美术资料,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吸收美术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提前收集这节课的美术资料,并组织学生一起思考和相互讨论。这样不但提升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使用网络建立一个学习的讨论组,让学生在课后与兴趣相近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美术教师也可以在讨论组内解答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美术理论的认知。
(二)把美术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
如今社会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在网络已经普及的时代成长的,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以及理解方式与网络密切相关。由此,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的教育当中,可以近距离认识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可以更简单、容易地接受美术方面的知识。美术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把复杂的美术作品简单化,让学生进行判断与评价,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到美术作品的本质,并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美,具体应该怎么样去欣赏美,然后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连,教导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的事情中去发现美与创造美,充分地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很多学生的审美以及对美的感知都不同,教师不应该倡导学生严格遵守主流审美,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美术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却不是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死板且僵硬的具体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有专属自己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念。
三、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随着科技每一次的改革,都对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美术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如今的新课改背景下,尤其是以网络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空间的出现,也对小学美术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判断,从而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赵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J].黑河教育,2019(08):81-82.
[2]刘胜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面临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的教育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当下的美术教育跟过去的美术教育相比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的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小学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作用,因而过于注重基础的教育而忽略美术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上美术课程的时候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误差,以致于学生直接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想法。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在教育上的逐渐改进,美术这门课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然而,以往美術教学的模式无法满足素质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把小学的美术教育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美术作品的形式冲突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里,美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作品形式上的冲突。以往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主载体,不管是在原始时期的石块形式还是封建时期的皮革、纸张形式,经典的美术作品大多都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主载体。即使是在电视与广播普及的时候,经典的美术作品依旧以纸张等实物载体为主。无论是创作美术作品的绘画者还是美术教育的教师,都习惯了在有实体形式的美术作品下进行欣赏与教学。但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下,美术作品的形式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而现在实体形式依旧有着广泛的市场,大多数的美术工作者在创作初期还是会使用实物作为载体。美术作品的形式改变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美术的认知,改变了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评论。
(二)对美术作品的价值影响
美术作品的实体形式唯一性是其价值的来源,这点被社会的各界人士广泛认可,以此作为基础才形成的美术作品价值与评价的体系,对整个美术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体形式美术作品的价值是美术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直接推动力,直接决定着社会资源对于美术教育的投入量和投入内容,从而决定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作品不再具有它原本的唯一性,美术作品的价值评论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认识来讲,美术作品属于一种商品,而商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商品的保值,美术作品的保值功能缺失,造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评价降低,并使美术作品的投资开始大幅度的减少,从而导致美术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师根据书本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观赏与练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课堂的作业而已,对美术内容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而信息技术打破了这种以往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理解与学习关于美术的知识,可以在美术课堂上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美术教学,更加简单、生动、直观地反映出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大幅度地缩短了美术教师备课的时间,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率。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模拟现实的技术虚拟出一个空间,并在虚拟的空间内添加大量的美术资料,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吸收美术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提前收集这节课的美术资料,并组织学生一起思考和相互讨论。这样不但提升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使用网络建立一个学习的讨论组,让学生在课后与兴趣相近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美术教师也可以在讨论组内解答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美术理论的认知。
(二)把美术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
如今社会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在网络已经普及的时代成长的,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以及理解方式与网络密切相关。由此,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的教育当中,可以近距离认识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可以更简单、容易地接受美术方面的知识。美术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把复杂的美术作品简单化,让学生进行判断与评价,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到美术作品的本质,并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美,具体应该怎么样去欣赏美,然后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连,教导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的事情中去发现美与创造美,充分地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很多学生的审美以及对美的感知都不同,教师不应该倡导学生严格遵守主流审美,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美术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却不是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死板且僵硬的具体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有专属自己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念。
三、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随着科技每一次的改革,都对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美术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如今的新课改背景下,尤其是以网络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空间的出现,也对小学美术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判断,从而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赵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J].黑河教育,2019(08):81-82.
[2]刘胜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