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充满活力的教育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30至31日,首届明远教育论坛成功举办。在此次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以及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们,围绕教育活力这一主题做了报告。石中英教授所在的课题组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做了“办学体制机制和学校活力关系”的研究,石中英教授的报告呈现了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俞正强校长、窦桂梅校长和张卓玉督学立足于人、立足于课程与教学,探讨如何焕发学生的生命力;张民生委员和屈哨兵书记则在区域的站位上分别介绍了上海和广州在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活力方面的经验。
  一、“学校活力”的概念与指标体系
  在本次论坛上,石中英教授作了题为《“学校活力”的概念与指标体系》的主旨报告。这份报告提出了“学校活力”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或学校活力的重要性,明晰了“学校活力”的概念并介绍了“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活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
  在报告中,石中英教授首次提出:教育的活力问题应该是和公平问题、质量问题同等重要的教育政策问题。石中英教授认为,公平问题主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得其所得”的问题,目的是让社会公众的教育权益(包括机会、资源、个人发展的前景等)得到充分满足,但是公平和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有时候教育的公平只是低质量的公平,而我们要追求的公平应该是有质量的公平和优质的公平。教育活力与教育质量紧密相关,教育如果缺乏生气,缺乏活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就无质量可言。就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而言,学校活力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当前对于学校活力问题的研究也非常不充分。石中英教授提出:“十三五”期间在加强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育活力或学校活力问题的研究。
  2.“学校活力”的概念
  石中英教授的报告指出,“活力”概念有其生物学来源,指生物充满生机的状况,既与该生物的本性有关,也与该生物所生长的环境有关,是生物的本性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的状态。“学校活力”也是一个隐喻,喻指学校这个专司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的本质特性——教育性——在合适的内外环境下得以充分实现的状态,充满着生气、自信和创新精神。学校活力既是学校发展及其健康状况的内在根源,又是其外在的综合表现。从构成上说,学校活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师生在教育生活中所拥有的和所绽放出来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整个学校充满了自由的精神,让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没有倦怠感、疏离感,双方都充满生机、充满生气。二是指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活力,即办学体制机制为释放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创造适宜的、良好的环境。
  3.“学校活力”的指标体系
  如何对“学校活力”进行量化的评价?这是当前学校活力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石中英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初步提出的分析和判断学校活力的四个维度指标。一是胜任力,即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学校组织成员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有胜任感,这是“学校活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二是自主性,即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在自己的主要活动领域都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校长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拥有办学的自主权,教师能够在法律和职业规范的框架下拥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学生则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三是认同感,即校长、教师和学生对各自所从事工作的内在价值的认同,因为只有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工作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他们才会投入地工作,学校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四是开放性。参与研究的专家认为,一个有活力的组织必定具有开放性,注重和组织之外的环境不断地交换信息、能量和资源。石中英教授表示,这一指标体系还会在后续的实践调查中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二、活力之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
  就“学校活力”的内容构成而言,石中英教授认为,学校活力就是人的活力,学校活动主体包括管理者、教育者和学生这三个不同的部分,学校活力则相应地包括校长办学活力、教师教育教学活力和学生学习与发展活力这三个部分,而释放这三类学校教育主体的活力,其任务和途径也不一样。石中英教授表示,首先要释放的是校长的办学活力,关键是释放教师的活力,但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释放前面两者的活力来释放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
  石中英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没有活力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重视和提升。在本次论坛中,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和山西省教育厅的张卓玉督学分别带来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释放学生内在生命力的经验与思考:
  1.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
  清华附小究竟是如何“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的?窦桂梅校长在论坛上与我们分享了三个特殊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记忆力超群却从未上过一天幼儿园,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学校为这个孩子单独设计了课表,如今这个孩子的生活能力已经比较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三年级数学竞赛中还一举夺魁。另一位孩子疯狂地迷恋足球,甚至晚上都要穿足球服睡觉,因踢球太累而无法完成家庭作业,这个孩子得到了学校的“特殊礼遇”,比如他的作业可以第二天到校完成。还有一个孩子生性腼腆,照相都要躲到大石头的后边,老师们最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他登上了话剧的舞台:他躲在开了口的大纸箱子里,以一个石头的形象全程参加了演出……
  三个故事只是清华附小经验的一部分,学校以儿童为中心,针对小学阶段时间跨度大、小学生个性差异明显、构成复杂的特征,构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1 X课程”体系。据窦桂梅校长介绍,这一课程体系是在尊重并优化、整合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留出裕度补充“X”。“ 1 X”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课程结构,这种“1”与“X”的结构组合指向基于学生素养的基础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则是依据学科属性,根据学科的不同特征而进行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有三种类型的整合:学科内渗透式融合,如在语文课堂上借用电子设备将音乐、图画等元素融入教学;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即以两个学科之间的共同价值和学科属性的相同点为基点进行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即将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全部整合在一起,完全模糊学科边界。   从温柔地对待学生个体到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1 X课程”体系,清华附小无一不体现出“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的行动理念,窦桂梅校长向我们展示了清华附小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原因。
  2.以项目学习释放学生活力
  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带来的山西经验——项目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发展活力的又一种思路。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张卓玉督学介绍了项目学习的整体思路:
  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项目主题。项目要把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拥有的态度都融入其中。例如,“整理家族历史”这一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综合地锻炼了阅读、写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二是明确项目活动流程。项目学习非常注重过程,实施过程大体上分四步:明确任务,由学生自主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个人独立实施或者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形成项目成果;分享成果、评估总结。
  三是保证项目实施的时间。例如,语文学科每一个项目的时间为两周。其间统筹课时,将常规课时、自习、周末等时间打通使用,使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加起来有20个学时,保证学生对项目有深度的探索。
  张卓玉督学阐发了项目学习的意义和效果:将碎片性的内容转化成整体性的项目,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做题转化为主动完成项目,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中成长。张卓玉督学表示,项目学习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脱口而出:“原来语文还能这样学!”
  三、区域力量:焕发学校活力的重要保障
  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言,评价学校活力的一个维度是开放性,学校只有注重与学校个体之外的环境不断地交换信息、能量和资源,才能持续不断地焕发活力。学校是区域中的学校,作为具有更高站位的区域教育“掌舵”人,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民生和原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现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给我们带来了依靠区域力量焕发学校生命力的有益经验。
  1.“弱弱联合”,协同创生
  张民生委员在《到第一线发现和学习改革智慧》的主题报告中展示了上海市桃浦学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实践探索。
  桃浦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共有十八所学校。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尤其贫乏,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八年前,桃浦学区成立了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这一发展联合体很“特殊”,因为它不是通常的“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而是“弱弱联合”——这个联合体里面根本没有名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不断创造奇迹,将桃浦学区的教育整体做大、做强,区域内的学校也在联合体的带动下获得新生。
  据张民生委员介绍,桃浦学区的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抱团取暖,困境突围”,主要是为抱团发展构建组织保障。第二阶段是“组织发展,实现均衡”,有三件大事:聚焦内涵,实现五个“联”——党建联建、教工联聘、学科联赛、学生联动、项目联创;外延拓展,形成五“结合”——警教结合、医教结合、文教结合、体教结合、社教结合;巩固深化,构建五“平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社区资源整合与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平台、学业质量检测与调控平台、学生特长发现与培养平台。第三阶段是“成团创新,勇攀新高”,进一步发挥联合发展的优势,充分整合各项资源。
  张民生委员指出了桃浦学区的发展思路:在各种教育资源条件发展滞后的现实面前,学区并不把希望寄托于引进一两所强校,而是依靠教育协作联合体的机制释放各校优势资源的活力。虽然该学区的学校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但每一所学校总有自己的亮点,学校互通资源之后,对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校长资源、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开放、共享、共建,让资源在流通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发展最大化,最终实现共赢。张民生委员启迪我们:“内在的联合、资源的共享、内力的迸发就是活力的起点。”
  2. 涵养个性,和谐共进
  广州市打造“广州好教育”的实践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又一种在区域整体视阈下提升教育活力的思路——涵养个性,和谐共进。
  据屈哨兵书记介绍,广州市每一个区的基础教育都有自己的亮点,例如,天河区的经典教育做得比较突出;番禺区利用区域特色——乡土文化,实施“上品教化”;黄埔区以体育作为抓手,以“阳光体育”提升整个区的教育质量……就学校个体层面而言,广州市不主张一个学校把所有的“牌”全拿下,而是每个学校有不同的亮点和特色,以此让各个学校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
  这正是“以特色促均衡”,也是“以多样促均衡”,最终实现教育的动态均衡发展,释放教育内部源源不断的活力。
  其实不管是“学校活力”概念的提出、学校个体层面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还是区域层面的整体统筹、协同共生,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焕发学生的内在生命力。当我们的目光凝聚到这一点上时,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俞正强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表达”:真正的好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教育,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置身于同一个情感场时彼此之间心灵相通、相互感染的教育。“真正的好一定来自于心灵”,俞正强老师说,所以他认为,只要拥有一颗对学生、对生命有深切关注的心灵,任何人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提供一个好的教育,创建一所好的学校。俞正强老师的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教育,是师生相伴而行的一段旅程,是用美好感发美好,用生命唤醒生命。
  责任编辑:宁小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时节,收获着春种、夏耕的果实,在这里我们也迎来了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本届峰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邀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安东尼·克拉克(Anthony Clarke)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安·林古德温(A.Lin
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四轮”,即德育、教学、科研和文化),践行“让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和谐、合作、人本和人文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书声琅琅、歌声朗朗和笑声朗朗的美丽校园,这是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学(以下简称“龙岗中学”)校园文化的最佳概括。  一、创新校园文化  2014年5月25日上午,第三届龙岗河龙舟赛在龙岗河龙园段水域正式开赛,来自两岸三地的10支龙舟队参加。开幕式上,龙岗中学舞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关乎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大事。我校和附属幼儿园致力于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园和小学生阶段
中国是尊师重教的国度。在传统社会,家家堂屋正中供“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师与孕育万物的天地、社会最高统治者及血脉之源的祖宗并列,共享人间馨香。中国师之地位在世界上也罕有其匹。师之所得尊崇,与师之使命有关,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在《师说》中凝练地指出了师之职责:传道、授业、解惑。虽然已越千年,但我认为它仍然是我们今天良师的标准。  在古代社会,师有人师与经师之分,用今天的话说,即有道德学问之师与职业培训之师
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我最近在班级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跟您聊一聊。  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是什么问题呢?  王老师: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学校班级管理的培训,专家在培训的时候向我们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要让学生“自然生长”“自由发展”。我觉得专家说得挺好的,但真要让我按照专家说的去做的话,却又感到迷茫。  周博士:您是哪里觉得迷茫呢? 
俞正强,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  “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  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  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材料呈现: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合作,在四川省青川县和苍溪县、甘肃省西和县和平凉市崆峒区开展的教育项目,旨在加速地震灾区学校实现“重建更美好”的目标。该项目自2009年年底开始,在5年的时间里,一方面为项目校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包,另一方面组建县级导师团队并建立导师定期下校指导的机制,对项目学校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指导。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移动性”,即一部分教学资源包由导师团
编者按  青年教师意味着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些年教师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批“新锐教师”,教育因他们而不同。他们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不再严肃、古板;他们前卫、时尚、有活力,甚至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他们眼界开阔、知识渊博、富有锐气,把最新潮也最有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他们是敏锐的年轻人,也是理想的教育革新者;他们是学生的朋友,也是他们的青春合伙人。  为庆祝第32个教师节,我们将
基布兹是以色列最具特色,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基布兹”的字面含义是“聚集”,它是犹太人的集体农庄,是一个所有成员没有私人财产、凡物公用的农耕小区。在基布兹的一所幼儿园参观访问期间,走进他们的“儿童乐园”,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里俨然像一个废品回收站。在一块沙地上,简单竖起一片遮阴篷,里面横七竖八散满了废油桶、废轮胎、旧微波炉、旧的小型洗衣机、木板架子,甚至是一些不锈钢的瓢盆。但细细看,这里又不是废品
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诗就是舒婷的《致橡树》;走上讲台后,我盼望自己长成一棵挺立在天地间的树,呵护众多的小树苗,与他们一起迎朝霞送夕阳,看繁星满天,听虫语蛙鸣;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成了特级教师,成了别人眼中一棵高大挺拔的树。但是,我不想成为灌木丛中不愁阳光但没有竞争的大树,我希望身旁有高大的木棉、挺拔的青松,我期望置身于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每天向上的生命的森林里。成为名师工作室的“领头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