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瓶颈,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实务技能训练的需要。本文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媒体设计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多媒体、软件、网络和通讯等信息产业的集成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豐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数字媒体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并渗透到当今数字化社会的众多领域。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媒体设计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多媒体、软件、网络和通讯等信息产业的集成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丰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数字媒体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并渗透到当今数字化社会的众多领域。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
劳动保障部制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要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练习。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
校企合作是一种自洋务运动时期就存在的办学模式,因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能够为企业提供成熟的员工,而广受学校和企业的欢迎。我国《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都明文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数量劳动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实行优势互补。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订单培养”是快速早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等问题。在校企双方紧密型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指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声场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
对学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的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在招生宣传方面,我们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的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提高合作企业及劳动市场对学生的认可度。
对于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企合作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能让学生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优秀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就业机会,同时也能让企业指导专业教学,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因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①企业方面,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仍存在矛盾冲突,对校企合作战略缺乏认识,以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②学校方面,学校与企业合作仍属“一纸协议”的浅层次合作阶段,深层次合作仍显不足;学校和企业需求对接不畅,致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企业与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堪忧。③教师方面,教师对于企业运行模式和所需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体系要求,不能深层面了解,造成培养过程中的诸多空白。④学生方面,目前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岗位与实际所学专业脱节严重,不少学生因找不到与所学本专业匹配的就业单位而另行择业。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实务技能训练的需要等。
参考文献:
[1]谢晓能.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产学对接”人才培养途径初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劳动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R].
[3]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研究,2014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王莹(1987.7—),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媒体设计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多媒体、软件、网络和通讯等信息产业的集成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豐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数字媒体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并渗透到当今数字化社会的众多领域。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媒体设计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多媒体、软件、网络和通讯等信息产业的集成和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经济受益丰厚和能源损耗低等特点。数字媒体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并渗透到当今数字化社会的众多领域。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
劳动保障部制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要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练习。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
校企合作是一种自洋务运动时期就存在的办学模式,因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能够为企业提供成熟的员工,而广受学校和企业的欢迎。我国《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都明文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数量劳动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实行优势互补。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订单培养”是快速早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等问题。在校企双方紧密型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指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声场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
对学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的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在招生宣传方面,我们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的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提高合作企业及劳动市场对学生的认可度。
对于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企合作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能让学生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优秀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就业机会,同时也能让企业指导专业教学,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因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①企业方面,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仍存在矛盾冲突,对校企合作战略缺乏认识,以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②学校方面,学校与企业合作仍属“一纸协议”的浅层次合作阶段,深层次合作仍显不足;学校和企业需求对接不畅,致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企业与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堪忧。③教师方面,教师对于企业运行模式和所需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体系要求,不能深层面了解,造成培养过程中的诸多空白。④学生方面,目前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岗位与实际所学专业脱节严重,不少学生因找不到与所学本专业匹配的就业单位而另行择业。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实务技能训练的需要等。
参考文献:
[1]谢晓能.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产学对接”人才培养途径初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劳动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R].
[3]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研究,2014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王莹(1987.7—),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