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改革课堂、培养实验探究创新能力是落实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长期受“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实验条件,我就做什么样的实验”甚至抱着“不做实验,照样上完课”或者是“做实验麻烦且对教师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想法,所以,许多化学教师是:做能做的或者是不做!尤其是农村中学。
沙道民族中学化学教师也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抓住机遇,在2010年申报了省级课题: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的子课题——《农村中学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教学的研究》。并获得通过且被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
同行们知道,我们的教材有七年没有变,而初中化学教学是一年一重复。所以教师对教材没有激情了。当我们要实施第一轮研究时,教师仅凭经验是无法完成的且不实验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行!因此,实验被融入了课堂。而且教师有激情了,学生有兴趣了,师生互动流畅了,教育效果好了。
按计划我们课题组在2010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目前,我们已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得了很多,收获颇丰。可以说:初尝课题研究果实。今天借此平台,描述一下我们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 课前精心设计并改进实验。
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把家庭小实验的2改为课前热身实验,既将微观运动、微观现象宏观化。又让学生带着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去学习。课堂氛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明显的提高。具体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
①用50ml的量筒50ml水倒入100ml量筒内,在用50ml的量筒取50ml酒精,如果也倒入装有50ml水的量筒内,请猜想结果是否为100ml?。
②混入并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③想一想,为什么与猜想不一致呢?
二、 改进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对于化学课而言,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不知从哪里入手。因此,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改进会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课后习题10页的第3题,就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课本12页上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取一支蜡烛观察色、态、味、形状。体会其硬度、密度。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3)记录:①刚燃烧时的现象;②点燃1min时的现象;③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④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⑤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⑥熄灭1min时的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而我们把(3)中的步骤③④改为一步:用安全长颈漏斗。在其球部装入适量的石灰水。倒扣在火焰上方。这样既让两个现象明显化又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学生也会体会到原来每一个实验会有很多方法来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创新意识。
三、 适时改进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有一组学生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试管的底部(只有米粒大小的小洞)。在找我换一只试管时我就灵机一动,再给他们一个小烧杯,让他们去想办法完成实验。
因此就变成了:一只破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石灰石和稀盐酸。设计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①和其它组同学设计的发生装置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②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吗?③废物可以再利用吗?
经过这一课,学生建立了:废物再利用的理念。从而提升了创新意识的新概念。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实验融入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与过去的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变现在的教师指导、点拨实验、学生做实验。更加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之,我们在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中体会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实惠:课堂上教师轻松了很多,学生主动了很多;课堂氛围融洽了很多,热烈了很多;课堂效率高了许多,课后效果好了很多。因此,我们会按照我们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在结题时做出成果来!
沙道民族中学化学教师也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抓住机遇,在2010年申报了省级课题: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的子课题——《农村中学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教学的研究》。并获得通过且被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
同行们知道,我们的教材有七年没有变,而初中化学教学是一年一重复。所以教师对教材没有激情了。当我们要实施第一轮研究时,教师仅凭经验是无法完成的且不实验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行!因此,实验被融入了课堂。而且教师有激情了,学生有兴趣了,师生互动流畅了,教育效果好了。
按计划我们课题组在2010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目前,我们已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得了很多,收获颇丰。可以说:初尝课题研究果实。今天借此平台,描述一下我们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 课前精心设计并改进实验。
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把家庭小实验的2改为课前热身实验,既将微观运动、微观现象宏观化。又让学生带着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去学习。课堂氛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明显的提高。具体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
①用50ml的量筒50ml水倒入100ml量筒内,在用50ml的量筒取50ml酒精,如果也倒入装有50ml水的量筒内,请猜想结果是否为100ml?。
②混入并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③想一想,为什么与猜想不一致呢?
二、 改进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对于化学课而言,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不知从哪里入手。因此,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改进会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课后习题10页的第3题,就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课本12页上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取一支蜡烛观察色、态、味、形状。体会其硬度、密度。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3)记录:①刚燃烧时的现象;②点燃1min时的现象;③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④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⑤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⑥熄灭1min时的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而我们把(3)中的步骤③④改为一步:用安全长颈漏斗。在其球部装入适量的石灰水。倒扣在火焰上方。这样既让两个现象明显化又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学生也会体会到原来每一个实验会有很多方法来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创新意识。
三、 适时改进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有一组学生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试管的底部(只有米粒大小的小洞)。在找我换一只试管时我就灵机一动,再给他们一个小烧杯,让他们去想办法完成实验。
因此就变成了:一只破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石灰石和稀盐酸。设计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①和其它组同学设计的发生装置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②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吗?③废物可以再利用吗?
经过这一课,学生建立了:废物再利用的理念。从而提升了创新意识的新概念。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实验融入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与过去的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变现在的教师指导、点拨实验、学生做实验。更加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之,我们在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中体会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实惠:课堂上教师轻松了很多,学生主动了很多;课堂氛围融洽了很多,热烈了很多;课堂效率高了许多,课后效果好了很多。因此,我们会按照我们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在结题时做出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