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l、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比如:高中物理中“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民主环境。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
   如一道关于正负电子对撞的习题: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将一对正、负电子发生对撞而湮灭,同时释放出一对光子,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碰前的动能均为Ek,则碰后转化成的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有多大?(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在解决此问题时并不直接讲如何解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思考后讨论自己在解决此问题时所存在的迷惑,展示各自在解答时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得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热烈,最后由学生列出这样四种表达式:A、hυ=2Ek;B、hυ=2mc2;C、hυ=2mc2 2Ek;D、hυ=2mc2—2 Ek。学生各抒己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点拨,逐一剖析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确信正确的表达式为2 hυ=2mc2 2 Ek,这样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再加以认真的疏导和辨析,使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够心悦诚服。民主的课堂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注重科学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在物理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
  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拟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下,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3.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注释、插图、思考和讨论,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或隐含着“问题”、理论、概念、原理等等。物理教学中应该
  使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潜能充分展现。
  4、创设情境,发掘问题。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引发他们去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如在讲授动量定理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学生将一个生鸡蛋举到某一高度,全体学生顿时会产生一疑问:假若鸡蛋落下会不会破呢?鸡蛋落下碰到桌子而破碎,迅速擦净桌面让学生重做实验,此时在桌面上放一块大海绵,这次鸡蛋又会不会破呢?这是学生瞬间在头脑中闪现的问题,结果是鸡蛋落下碰到海绵后反弹起来而被学生捉住。在新课前利用了这样一个演示,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鸡蛋在海绵上为什么会不破的疑问去学习动量定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更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物理知识。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出行、与人交流、语言的艺术等都与语文密切相关。语文是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然而,新课改实施下的今天,在教育界却流传着这样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话虽粗糙,却一语道破了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语文教师对语文有着“爱之深,恨之切”的痛苦感悟。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泥潭里,不断挣扎,既要应付繁重的升学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S版)在拼音教学上进行了富有创新的改革,设计了活泼有趣的情境图,创设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境,从引导看图说话入手,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中,我大胆创新,我大胆创新,“以趣入手,教活拼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使用(语文版)教科书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内容摘要】 目前,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尽人如意,计算的速度达不到教学要求、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比较底,“会而不对”、“半途而废”等现象相当普遍。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我们数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调查法、比较研究等方法来研究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初学数学 计算能力 对策    2010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对
我省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下简称鲁科版)。教师如何对高中物理教材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传统教育把教材看成必须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准,某种程度上是“以本代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浅析了“走步”这一运动方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培养意志方面使学生们更加重视这一运动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走步带来的身心健康,正确走步达到锻炼目的以及在走步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运动—健身—走步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对数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面对这种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提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摘要]面临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探讨民办高校应怎样在就业工作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辅导员对学生个性特点了解的先天优势,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就业教育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备受关注,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学困生的转化,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研究完善,学习提高,只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脉搏,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也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一个成功的教师眼里并不是没有学困生,只是他们没有歧视学困生的心态和行为,他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眼中的学困生和优生,甚至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