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审视和探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展开阐述,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达到提高体育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问题意识探究
  
  如何上好新课程的体育课是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地去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它是思维的动力,会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和创新。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阶梯。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缺失。学生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受教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思维惰性大,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的阻碍,教育观念的遏制,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态度的偏差,教师对问题意识的错误理解。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做到把首问的权力交给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流程入手,从根本上改变师生教与学关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解读,课堂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问题开始,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并(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立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关注于不同层面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努力倾听学生的不同心声,切实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也使学生从配角转变为课堂的主角,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转贴于.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不仅要“学答”,更要“学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课堂特定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渴求,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发问。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体验到发问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发问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通过创设竞争的氛围,激起他们争强好胜的心。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就连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会高谈阔论,一鸣惊人。
  2.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博,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从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体育”教学观。让学生把课内外连成一个整体,主动自觉地进行体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
  教育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步增强,并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成长的对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发问,愿发问,善发问,则是这一学习方式的起点,它真正体现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相信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学困生的转化,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研究完善,学习提高,只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脉搏,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也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一个成功的教师眼里并不是没有学困生,只是他们没有歧视学困生的心态和行为,他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眼中的学困生和优生,甚至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l、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比如:高中
教学相长,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教”和“学”,才能使其“相长”,且达到极致呢?我想每个成功的语文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的教学和独特的魅力。成功的语文人,他的教学的成功离不了他对教材的完整理解和透彻把握,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熟练操作和具体教学技能的巧妙掌握,以及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上,当然,也少不了他对自己不断的充实,磨练自身的语文能力专长,发
摘要:音乐教育促进道德素质形成,将学生的音乐形象培养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净化心灵,升华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  [关键词] 寓理于情 以理育人 音乐脑 创造性 娱乐性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摘要】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优化导语设计、提高学生阅读教材能力这三方面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高效    近些年來,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进一步的推进,无论是教育行政机关还是基层教育工作者都更加注重通过构筑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然而,不可避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
【摘要】针对不少高中文科学生地理成绩较弱的情况,分析形成地理“弱科”的原因,介绍高中地理辅差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地理“弱科”心理辅导学习方法辅导作业辅导    近年来,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多学科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新课改后的高考大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这必然
摘 要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探讨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关键词 探讨性学习 身心健康 价值观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㈠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探讨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
My dad is forty years old. He is short. He has big eyes Beause he didn’t study hard when he was a child. Now he has to teach himself. He is strict with my liltle brother and me. I don’t like him. I of
【摘要】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是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家对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则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自我中心 幼儿 启示     儿童从三四岁起就常常会边玩边嘀咕, 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这种自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