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随之完善,逐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但结合我国当前语文教学情况分析,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影响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需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熏陶良好文学素养,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教学 策略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古诗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初中是学生重要转折时期,是步入高中的基石,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可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重视语文教学改革,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强化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思想。
一.在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文化精髓及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古诗词教学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汇集了诸多经典古诗词,如曹操所著《观沧海》、苏轼所著《水调歌头》、白居易所著《钱塘湖春行》等,均为上等佳作,脍炙人口、意境深远,传承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文学价值极高。加强古诗词教学,可提升学生文学品鉴能力及文学审美,还可陶冶情操,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可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传播,提升学生哲思感悟能力。此外,古诗词字句凝练,简单词句可传达高雅、深刻意境,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通过朗诵,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原作者所处环境,感受作者表达意境[1]。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品味,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提升传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教育滋养。
二.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现状
1.语文课堂内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较低。部分初中生对古诗文认知有误,认为古诗文学习并无实际价值,仅将古诗文学习作为提升考试分数手段,思想上未重视古诗文学习,导致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分析学生不重视古诗词原因,主要为古诗词表达内容与现代生活差异较大,且部分古诗词晦涩难懂,仅采取死记硬背方式学习,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未采取现代化授课方式。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但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连接需资金支撑,部分学校为节省教学开支,引入多媒体教学仅为表面工作,校内教学资源仍处于落后状态,无法以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古诗词表达内容,不利于学生深层次体会作者表达意境,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限制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有限。目前,部分语文教师未深刻领悟新课改教学目标,仍采取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授课,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学主体,灌输式教学,未深层次讲解古诗词内涵,导致学生理解有限,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且部分教师没有以身作则,了解古诗词仅为课内收录,没有自觉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缺乏自觉阅读古诗词技巧,甚至对古诗词学习出现厌恶情绪。
三.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1.结合传统文化刺激学生学习古诗词。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古诗文学习,可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体会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生命力,通过在课堂内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可激發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际语文教学中,需注重讲解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讲解古诗词。语文教学课堂内,讲解曹操所著《观沧海》时,教师备课时,可联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内容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三国演义》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2]。《三国演义》位列四大名著之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文学底蕴深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忠”“义”“仁”等思想作为切点,引入《观沧海》内容。在课前学习基础上,学生对作者已有初步了解,对诗词充满好奇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传统文化作为切点,有机融合课文内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古诗词创作背景强化学生理解。古诗词多具有时代性,是作者处于特定时代下产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可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代,有利于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手法。讲解具体古诗文时,教师不可仅讲解书本上东西,备课时需做好规划,借助多媒体力量,收集古诗词相关资料,补充作者创作背景,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学习。如讲解杜甫所著《春望》时,教师可结合作者生活背景,引入安史之乱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社会,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诗人情怀。此外,学习杜甫相关古诗词时,可对比李白所处时代,对比两个文学大家不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时代文化差异,进而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3.结合古诗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赏析能力。对比现代文章,古诗文创作及用词均有所不同,学习古诗文可更好了解传统文化。讲解古诗文前,教师可先讲解古诗词基础文化知识,介绍文化背景,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基础知识指导,进而丰富学生文化水平,为传统文化教育打下基础。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基础知识教育具有显著作用,学生想掌握古诗文内涵,需先掌握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逐字逐句学习[3]。因此古诗文教学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词汇,使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目的性,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基础古诗文知识。
4.督促学生采取朗诵方式学习古诗文。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作者创作背景,还要求学生掌握古诗文相关作品,经教师引导品味传统文化韵味,进而提升学生文学气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朗诵,指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情感,长期朗诵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如学习曹操所著《观沧海》时,可将作者创作背景作为载体,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浓厚传统文化气息。 5.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习传统文化兴趣。古诗词经历千年传承,经久不衰,是诗人创作时逐句斟酌而成,传承价值较高,且得到历代文学家认可,进一步表明古诗文所传承意蕴深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讲授古诗文时,不仅要逐句讲解字面意思,还需融合诗人实际思想感情,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人内心情感,借助学生情感体验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的精妙,进而强化学生民族自尊心。
6.讲解古诗词内涵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课本选入古诗词中,大多言简意赅,但每首诗词都是时代的缩影,意义深远,具有极强教育价值。初中语文教师讲解古诗文过程中,需充分挖掘作者想要表达文化内涵,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4]。如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类千古名句时,教师可注意拓展,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诗句内涵,幫助学生理解作者视死如归、英勇大义的英雄气概,进而更好的掌握诗句表达内涵;再如讲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类诗句时,教师可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将诗句作为载体,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心态对待生活。
7.增加古诗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渠道。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为在古诗文教学内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融合渠道,以提升融合空间。由于古诗文自身存在韵律美感,因此教师以优美韵感为学生朗读,可使学生领略古诗文内蕴藏精神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可在教师朗诵中理解诗句,提升自身思考能力。如教师讲解孟子所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孟子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孟子所处思想派系,以及思想特点,随后为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内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思想方向,带领学生总结作者想表述观点;第二阶段内,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文章中,深刻体会作者情感起伏,并将自身对文章理解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表达思想中心;第三阶段内,以小组方式开展古诗词学习,小组内讨论诗词相关问题,并总结作者思想感情及古诗词中心思想,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汇总,讲解正确答案[5]。此外,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深刻了解作者表达思想价值。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可帮助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表达手法形成完整认知,充分感悟古诗词表达意境,有利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在古诗词教学内运用,是响应新课改要求,革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榕清.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建构[J].语文课内外, 2019,000(026):340.
[2]黄淑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10):P.39-39.
[3]翟海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小品文选刊:下,2019,000(009):P.1-1.
[4]蔡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思路探索[J].考试周刊,2020,000(001):25-26.
[5]何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22):1-1.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教学 策略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古诗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初中是学生重要转折时期,是步入高中的基石,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可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重视语文教学改革,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强化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思想。
一.在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文化精髓及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古诗词教学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汇集了诸多经典古诗词,如曹操所著《观沧海》、苏轼所著《水调歌头》、白居易所著《钱塘湖春行》等,均为上等佳作,脍炙人口、意境深远,传承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文学价值极高。加强古诗词教学,可提升学生文学品鉴能力及文学审美,还可陶冶情操,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可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传播,提升学生哲思感悟能力。此外,古诗词字句凝练,简单词句可传达高雅、深刻意境,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通过朗诵,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原作者所处环境,感受作者表达意境[1]。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品味,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提升传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教育滋养。
二.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现状
1.语文课堂内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较低。部分初中生对古诗文认知有误,认为古诗文学习并无实际价值,仅将古诗文学习作为提升考试分数手段,思想上未重视古诗文学习,导致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分析学生不重视古诗词原因,主要为古诗词表达内容与现代生活差异较大,且部分古诗词晦涩难懂,仅采取死记硬背方式学习,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未采取现代化授课方式。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但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连接需资金支撑,部分学校为节省教学开支,引入多媒体教学仅为表面工作,校内教学资源仍处于落后状态,无法以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古诗词表达内容,不利于学生深层次体会作者表达意境,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限制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有限。目前,部分语文教师未深刻领悟新课改教学目标,仍采取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授课,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学主体,灌输式教学,未深层次讲解古诗词内涵,导致学生理解有限,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且部分教师没有以身作则,了解古诗词仅为课内收录,没有自觉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缺乏自觉阅读古诗词技巧,甚至对古诗词学习出现厌恶情绪。
三.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1.结合传统文化刺激学生学习古诗词。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古诗文学习,可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体会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生命力,通过在课堂内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可激發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际语文教学中,需注重讲解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讲解古诗词。语文教学课堂内,讲解曹操所著《观沧海》时,教师备课时,可联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内容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三国演义》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2]。《三国演义》位列四大名著之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文学底蕴深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忠”“义”“仁”等思想作为切点,引入《观沧海》内容。在课前学习基础上,学生对作者已有初步了解,对诗词充满好奇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传统文化作为切点,有机融合课文内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古诗词创作背景强化学生理解。古诗词多具有时代性,是作者处于特定时代下产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可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代,有利于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手法。讲解具体古诗文时,教师不可仅讲解书本上东西,备课时需做好规划,借助多媒体力量,收集古诗词相关资料,补充作者创作背景,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学习。如讲解杜甫所著《春望》时,教师可结合作者生活背景,引入安史之乱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社会,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诗人情怀。此外,学习杜甫相关古诗词时,可对比李白所处时代,对比两个文学大家不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时代文化差异,进而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3.结合古诗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赏析能力。对比现代文章,古诗文创作及用词均有所不同,学习古诗文可更好了解传统文化。讲解古诗文前,教师可先讲解古诗词基础文化知识,介绍文化背景,同时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基础知识指导,进而丰富学生文化水平,为传统文化教育打下基础。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基础知识教育具有显著作用,学生想掌握古诗文内涵,需先掌握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逐字逐句学习[3]。因此古诗文教学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词汇,使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目的性,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基础古诗文知识。
4.督促学生采取朗诵方式学习古诗文。初中语文课堂中,古诗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作者创作背景,还要求学生掌握古诗文相关作品,经教师引导品味传统文化韵味,进而提升学生文学气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朗诵,指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情感,长期朗诵过程中,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如学习曹操所著《观沧海》时,可将作者创作背景作为载体,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浓厚传统文化气息。 5.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习传统文化兴趣。古诗词经历千年传承,经久不衰,是诗人创作时逐句斟酌而成,传承价值较高,且得到历代文学家认可,进一步表明古诗文所传承意蕴深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讲授古诗文时,不仅要逐句讲解字面意思,还需融合诗人实际思想感情,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人内心情感,借助学生情感体验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的精妙,进而强化学生民族自尊心。
6.讲解古诗词内涵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课本选入古诗词中,大多言简意赅,但每首诗词都是时代的缩影,意义深远,具有极强教育价值。初中语文教师讲解古诗文过程中,需充分挖掘作者想要表达文化内涵,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4]。如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类千古名句时,教师可注意拓展,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诗句内涵,幫助学生理解作者视死如归、英勇大义的英雄气概,进而更好的掌握诗句表达内涵;再如讲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类诗句时,教师可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将诗句作为载体,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心态对待生活。
7.增加古诗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渠道。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为在古诗文教学内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融合渠道,以提升融合空间。由于古诗文自身存在韵律美感,因此教师以优美韵感为学生朗读,可使学生领略古诗文内蕴藏精神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可在教师朗诵中理解诗句,提升自身思考能力。如教师讲解孟子所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孟子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孟子所处思想派系,以及思想特点,随后为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内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思想方向,带领学生总结作者想表述观点;第二阶段内,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文章中,深刻体会作者情感起伏,并将自身对文章理解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表达思想中心;第三阶段内,以小组方式开展古诗词学习,小组内讨论诗词相关问题,并总结作者思想感情及古诗词中心思想,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汇总,讲解正确答案[5]。此外,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深刻了解作者表达思想价值。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可帮助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表达手法形成完整认知,充分感悟古诗词表达意境,有利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在古诗词教学内运用,是响应新课改要求,革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榕清.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建构[J].语文课内外, 2019,000(026):340.
[2]黄淑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10):P.39-39.
[3]翟海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小品文选刊:下,2019,000(009):P.1-1.
[4]蔡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思路探索[J].考试周刊,2020,000(001):25-26.
[5]何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22):1-1.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