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实施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实施体验学习的策略如下:
一、在问题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追求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最好的情境。”而体验依赖于情境。要强化体验学习的环节就必须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索、推理等,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与发展。开展体验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置于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的倾向。然而在教学中,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因而缺乏探究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精心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自觉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不得不”思索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自觉主动投入到探究中去。
二、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体验学习的本质与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化操作实践,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建构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推动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1.在操作实践中认知、探究
学生也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的、经历的事,这是一种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认知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例如,学习“对称”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安排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画出对称轴。学生在折、剪、找、画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对称图形两边的大小、形状、图案等都一样,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操作性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情感体验也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2.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创新
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即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乘除两步应用之后有這样一道练习题:“有3组学生,每组4人,后来玩捉迷藏时分成两组,玩捉迷藏时每组几人?”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1)4×3=12(人),(2)12÷2=6(人)。有一个学生却想出独特的解答:(1)4÷2=2(人),(2)4+2=6(人)。原来有3组,后来变成两组,其中两组不动,把剩下的一组平均分开,给原来的两组分别加上就是现在每组人数。”可见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才能实现思维的升华,实现创造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数学,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知,发现、创造,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同时个性化的体验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发展方式。
三、在及时恰当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无疑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乐趣。体验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等综合评价。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轻视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过多说教与评价,以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验活动;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轻教师的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强的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我们都能学会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学习,改变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学生各种“做数学”的自主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活动提供了学生主动建构的时空。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数学,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小学数学教育》
[4]《体验学习导论》
[5]《辽宁教育》,2001年第10期
小学数学实施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实施体验学习的策略如下:
一、在问题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追求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最好的情境。”而体验依赖于情境。要强化体验学习的环节就必须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索、推理等,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与发展。开展体验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置于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的倾向。然而在教学中,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因而缺乏探究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精心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自觉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不得不”思索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自觉主动投入到探究中去。
二、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体验学习的本质与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化操作实践,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建构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推动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1.在操作实践中认知、探究
学生也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的、经历的事,这是一种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认知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例如,学习“对称”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安排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画出对称轴。学生在折、剪、找、画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对称图形两边的大小、形状、图案等都一样,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操作性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情感体验也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2.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创新
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即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乘除两步应用之后有這样一道练习题:“有3组学生,每组4人,后来玩捉迷藏时分成两组,玩捉迷藏时每组几人?”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1)4×3=12(人),(2)12÷2=6(人)。有一个学生却想出独特的解答:(1)4÷2=2(人),(2)4+2=6(人)。原来有3组,后来变成两组,其中两组不动,把剩下的一组平均分开,给原来的两组分别加上就是现在每组人数。”可见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才能实现思维的升华,实现创造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数学,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知,发现、创造,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同时个性化的体验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发展方式。
三、在及时恰当的评价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无疑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乐趣。体验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等综合评价。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轻视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过多说教与评价,以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验活动;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轻教师的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强的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我们都能学会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学习,改变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学生各种“做数学”的自主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活动提供了学生主动建构的时空。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数学,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小学数学教育》
[4]《体验学习导论》
[5]《辽宁教育》,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