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心得体会。
方法对21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8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1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2例,并发心肌炎的1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爱抚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cm,拔管后轻轻挤压肛门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我科收治的21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做好此项工作可减少患儿发病率,避免疾病暴发流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院前宣教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完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配合各界部门做好院前宣教以外,更主要的,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心得体会。
方法对21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8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1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2例,并发心肌炎的1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1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爱抚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cm,拔管后轻轻挤压肛门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我科收治的21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做好此项工作可减少患儿发病率,避免疾病暴发流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院前宣教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完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配合各界部门做好院前宣教以外,更主要的,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