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提倡科学与人文的时代里,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在90后大学教育中是重要且必要的。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形成来说,传统精神文化的教育正是与其相辅相成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将传统精神的感知和实践融会贯通到大学教育中,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亦是当前需要去努力探索的重点。
绵延不绝的历史,锻造了一种历久弥坚的民族性,民族复兴的基础即应在此民族性上构建。而民族传统精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一个国家内在文化的反映,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一、科学人文时代下的大学教育
“大学呈现着民族的灵魂,然而惟有为人文精神所武装的大学才有资格成为民族精神的向导。”当前,现代高等学校教育在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却在很多时候忽略或者轻视了对学生在人文精神上的建构。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缺少了人文精神的传承,其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现在这个招生不断扩大,大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时代里,社会上的这种部分存在的带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使大学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被忘却和漠视了。
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的时代。何谓科学时代?20世纪以来,科学知识呈不断膨胀、爆炸的前进趋势,科学革命爆发而将人类带入现代社会的新时代,即为科学时代。在这个时代,自科学革命以来,知识得到惊人的增长,同时,适应这种知识的空前努力,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要求。
伴随着科学时代的来临,是民族的复兴之路。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现代化,即人文时代的到来。科学文明的高度发展之下,更应大力宣扬纯粹的科学精神,在民族传统精神中寻找并宣扬优秀的部分,找出传统文化中对科学精神漠视的因素及不足的地方,深刻反思,检讨自我,重新在大学教育中树立人文主义情怀。日本的思想家中村元提出:“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国民,其文化将作为中国精神流传下来,如果抛弃了自己历史悠久的文化基础,中国早就停步不前了,也就会永远丧失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不能蹈袭西方文明的方法来进行改革,如果想抛开自己的文化基础去实现西方化,中国必然会崩溃灭亡。”传统和现代不是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传承的过程。传统精神文化不仅仅是最终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对于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培育大学生文化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加强在大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策略,在大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在这科学时代阐扬人文精神,是应该而且必须的。
二、大学精神和民族传统精神的融合和促进
大学之大,并只在于其规模之大,数量庞大,抑或是师资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胸怀之宽广,内涵之深厚,精神之宏大。此即为大学精神。精神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且融一个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成为大学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正因为现今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凸显以及大学精神的内在自觉,构建大学精神对于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意义也就日益彰显。然而,在大学日益走上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进步,同时带来的是纯粹追求利益的功利主义,各种消极的功利倾向对大学精神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利益的驱动促使各大学更关心眼前的功利目标,却忽略了大学精神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氛围的塑造,忽略了大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新一代的大学生享受着科学、科技发展带着的巨大成果,难免会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缺失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今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很大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正因如此,科学主义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压缩了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人文精神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因为缺失了人文精神,缺失了心灵信仰的社会,缺少了文化的引导,科学技术有可能会成为毁灭人类世界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不断提倡文化修养,不断提倡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提倡加强国学修养,不断深化社会人文氛围,不断继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所在。而构建大学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更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大学精神亦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大学精神,也是意味着弘扬民族精神。一方面,近代以来,大学一直都是民族精神的引领者。从新文化运动、五四思想解放开始,大学皆开风气之先,引领科学和民主思潮,唤醒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弘扬了民族传统精神。另一方面,大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守护着历千年而积累沉淀形成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大学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机构,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中转站。此外,大学也是民族精神的创新来源。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而大学是科学文化精英汇集的场所,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民族传统精神同样需要创新,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在高校内弘扬民族精神,既有益于促进大学精神的塑造、沉淀和形成,更有益于在大学中建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体系。科技和人文是不能分离的,建构大学精神,培育民族精神,要通过教育创新,构筑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教育体系。这也正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
绵延不绝的历史,锻造了一种历久弥坚的民族性,民族复兴的基础即应在此民族性上构建。而民族传统精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一个国家内在文化的反映,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一、科学人文时代下的大学教育
“大学呈现着民族的灵魂,然而惟有为人文精神所武装的大学才有资格成为民族精神的向导。”当前,现代高等学校教育在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却在很多时候忽略或者轻视了对学生在人文精神上的建构。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缺少了人文精神的传承,其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现在这个招生不断扩大,大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时代里,社会上的这种部分存在的带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使大学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被忘却和漠视了。
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的时代。何谓科学时代?20世纪以来,科学知识呈不断膨胀、爆炸的前进趋势,科学革命爆发而将人类带入现代社会的新时代,即为科学时代。在这个时代,自科学革命以来,知识得到惊人的增长,同时,适应这种知识的空前努力,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要求。
伴随着科学时代的来临,是民族的复兴之路。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现代化,即人文时代的到来。科学文明的高度发展之下,更应大力宣扬纯粹的科学精神,在民族传统精神中寻找并宣扬优秀的部分,找出传统文化中对科学精神漠视的因素及不足的地方,深刻反思,检讨自我,重新在大学教育中树立人文主义情怀。日本的思想家中村元提出:“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国民,其文化将作为中国精神流传下来,如果抛弃了自己历史悠久的文化基础,中国早就停步不前了,也就会永远丧失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不能蹈袭西方文明的方法来进行改革,如果想抛开自己的文化基础去实现西方化,中国必然会崩溃灭亡。”传统和现代不是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传承的过程。传统精神文化不仅仅是最终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对于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培育大学生文化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加强在大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策略,在大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在这科学时代阐扬人文精神,是应该而且必须的。
二、大学精神和民族传统精神的融合和促进
大学之大,并只在于其规模之大,数量庞大,抑或是师资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胸怀之宽广,内涵之深厚,精神之宏大。此即为大学精神。精神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且融一个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成为大学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正因为现今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凸显以及大学精神的内在自觉,构建大学精神对于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意义也就日益彰显。然而,在大学日益走上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进步,同时带来的是纯粹追求利益的功利主义,各种消极的功利倾向对大学精神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利益的驱动促使各大学更关心眼前的功利目标,却忽略了大学精神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氛围的塑造,忽略了大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新一代的大学生享受着科学、科技发展带着的巨大成果,难免会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缺失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今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很大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正因如此,科学主义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压缩了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人文精神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因为缺失了人文精神,缺失了心灵信仰的社会,缺少了文化的引导,科学技术有可能会成为毁灭人类世界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不断提倡文化修养,不断提倡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提倡加强国学修养,不断深化社会人文氛围,不断继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所在。而构建大学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更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大学精神亦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大学精神,也是意味着弘扬民族精神。一方面,近代以来,大学一直都是民族精神的引领者。从新文化运动、五四思想解放开始,大学皆开风气之先,引领科学和民主思潮,唤醒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崛起,弘扬了民族传统精神。另一方面,大学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守护着历千年而积累沉淀形成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大学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机构,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中转站。此外,大学也是民族精神的创新来源。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而大学是科学文化精英汇集的场所,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民族传统精神同样需要创新,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在高校内弘扬民族精神,既有益于促进大学精神的塑造、沉淀和形成,更有益于在大学中建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体系。科技和人文是不能分离的,建构大学精神,培育民族精神,要通过教育创新,构筑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教育体系。这也正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