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幼儿撒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成为让让父母和老师担忧的问题,根据一项关于3—9岁幼儿撒谎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2%的幼儿从三岁起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撒谎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撒谎频率也有所增加。幼儿撒谎行为不利于孩子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本文针对3—6岁幼儿撒谎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有意撒谎和无意撒谎两种撒谎类型分析了撒谎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有意撒谎的对幼儿的心理危害较大,而无意撒谎只是幼儿时期人格上的缺陷所致,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有意撒谎的成因,并针对幼儿撒谎行为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社会能重视幼儿撒谎这一行为,并正确分析其成因所在,从而采取合理的补救或者预防措施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撒谎;措施;有意撒谎
一、有关幼儿说谎的分类表现及成因
1.无意撒谎。无意谎言是指说谎这个行为本身不受主体主体自身控制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说谎行为,就是说幼儿自己没有说谎的动机,同时对自己的说谎行为也并没有感知到,更没有对扭曲事实想要来掩盖事实真相,这类谎言是发自幼儿内心的错误的真实想法,这主要是由于幼儿自身存在缺陷导致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幼儿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认知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对基础事物的辨别能力,还无法分辨是非对错,而且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弱。幼儿的认识和记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识记是无意识的,他们不会强迫自己去记住某些东西,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会无意间记住某些东西,幼儿阶段的有意记忆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这导致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主动去记忆,这是人类个体发展历程的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只能记忆一些简单易懂和具体形象的内容,比如儿歌图画等等,对于抽象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因此也不会对此产生兴趣,更不会对此有记忆和认知。同时,幼儿的口语还处在模仿阶段,并且他们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对许多内容都无法有正确的认识。幼儿阶段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口语都是模仿周围人说话习惯习得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内化到自己的记忆和认知系统中,但是由于他们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对他所习得的东西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成人和幼儿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二三十年的天上地下的差距,在幼儿眼里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成年人无法从幼儿的角度来感知他所理解的东西,于是就会认为是错误的。这样就导致成人和幼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不能实现相互理解,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解,成人可能以大人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因为认知错误导致的“撒谎”行为,认为幼儿缺乏诚实的品质,是一个爱说谎的坏孩子,于是就造成幼儿的“被撒谎”。
2.想象和现实混淆。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曾说,孩子第一次有意识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次重大进步。孩子说谎在大人眼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其实这表示孩子开始具有想象力,可以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行为,并且正在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三岁左右的幼儿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经常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自己的想象,并且常常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想象,因此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混在一起编出假话。丰富的想象力是三到六岁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通过想象力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因此在他们的认知中有许多是他们自己想象的内容,比如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会认为爸爸就是超人,这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并且他们对这结论深信不疑,他们还没有分辨想象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能力。而且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从他们会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突然大哭大闹或者开怀大笑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非常敏感,并且非常不稳定,处于时刻变化的阶段。他们从一件小事中就可能联想到很严重的后果,比如父母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可能就会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了,进而伤心的嚎啕大哭,然后父母满足了他的要求,他马上就会认为父母是很爱自己的,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发生转移和变化,他们的爱恨喜恶经常会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小孩子大多都喜欢动画片和科幻片,而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大多虚构和夸张的,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的同时也容易让幼儿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加上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根本无法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常把动画片中的虚拟角色当成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对于那些夸张的动作也当做可以实现的。
二、幼儿撒谎行为的家庭教育策略
1.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针对上文提出的家长的不良示范导致幼儿说谎的现象,本文认为家长要做好示范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榜样基础。幼儿接受的教育都是从他身边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身上习得的,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最早的学习方法。父母在生活中如何做事待人,如何要求自己,都是幼儿学习的生动教材,所以只有父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诚实做人、诚恳文明、品质高尚的行为习惯。古语也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问常常在孩子面前撒谎的家长如何能教出不撒谎的孩子,因此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家庭教育的成败有决定性作用。要想让孩子养成不撒谎的诚实品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让自己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称得上是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优势体现在独一无二的权威优势,家长在幼儿眼里无疑是权威的代表,可是对孩子的教育仅仅依靠权威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当孩子不在家长的监管范围内,这种权威教育的震慑力就会减弱甚至失效。而且当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但是自己在孩子面前却谎话连篇的时候,家长的权威性就大大减弱,教育的影响力也随着下降。因此要想预防幼儿撒谎,仅仅依靠权威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家长的人格感召力,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高贵的人格在于诚实守信。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努力做到,要想让孩子拥有高尚的人格,家长首先得自己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家长如果连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都做不到,那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一个杀人犯教育人们要善良,这看上去多么滑稽可笑啊,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视角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而忽视了自己的言行不一。台湾教育学家曾说:教育无他,榜样而已,教育孩子讲文明,首先自己就要讲文明,同样的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自己在孩子面前就不要撒谎。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捧在手心里,导致孩子心理脆弱,犯了错误只想着怎么逃避现实、不去承担责任,而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孩子犯错之后,对孩子进行体罚、威吓,导致孩子撒谎现象严重。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或者不重视孩子的撒谎行为,认为小孩子撒谎无可厚非,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很少有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能够冷静处理,也很少有家长知道孩子撒谎后能够理智处理,针对孩子撒谎的家庭教育一直未受到重视,许多家长甚至连孩子为什么撒谎的真实原因也懒得去询问清楚,有的家长甚至起到了负面示范的作用甚至都不自知,试问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如何能培养孩子真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N].心理学报.2005.
[2]张文新,董会芹,李芳,纪林芹.青少年早期父母惩罚的特点[D]. 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第5期.
关键词:幼儿撒谎;措施;有意撒谎
一、有关幼儿说谎的分类表现及成因
1.无意撒谎。无意谎言是指说谎这个行为本身不受主体主体自身控制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说谎行为,就是说幼儿自己没有说谎的动机,同时对自己的说谎行为也并没有感知到,更没有对扭曲事实想要来掩盖事实真相,这类谎言是发自幼儿内心的错误的真实想法,这主要是由于幼儿自身存在缺陷导致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幼儿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认知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对基础事物的辨别能力,还无法分辨是非对错,而且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弱。幼儿的认识和记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识记是无意识的,他们不会强迫自己去记住某些东西,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会无意间记住某些东西,幼儿阶段的有意记忆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这导致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主动去记忆,这是人类个体发展历程的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只能记忆一些简单易懂和具体形象的内容,比如儿歌图画等等,对于抽象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因此也不会对此产生兴趣,更不会对此有记忆和认知。同时,幼儿的口语还处在模仿阶段,并且他们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对许多内容都无法有正确的认识。幼儿阶段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口语都是模仿周围人说话习惯习得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内化到自己的记忆和认知系统中,但是由于他们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对他所习得的东西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成人和幼儿的思维方式存在着二三十年的天上地下的差距,在幼儿眼里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成年人无法从幼儿的角度来感知他所理解的东西,于是就会认为是错误的。这样就导致成人和幼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不能实现相互理解,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解,成人可能以大人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因为认知错误导致的“撒谎”行为,认为幼儿缺乏诚实的品质,是一个爱说谎的坏孩子,于是就造成幼儿的“被撒谎”。
2.想象和现实混淆。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曾说,孩子第一次有意识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次重大进步。孩子说谎在大人眼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其实这表示孩子开始具有想象力,可以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行为,并且正在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三岁左右的幼儿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经常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自己的想象,并且常常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想象,因此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混在一起编出假话。丰富的想象力是三到六岁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通过想象力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因此在他们的认知中有许多是他们自己想象的内容,比如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会认为爸爸就是超人,这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并且他们对这结论深信不疑,他们还没有分辨想象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能力。而且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从他们会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突然大哭大闹或者开怀大笑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非常敏感,并且非常不稳定,处于时刻变化的阶段。他们从一件小事中就可能联想到很严重的后果,比如父母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可能就会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了,进而伤心的嚎啕大哭,然后父母满足了他的要求,他马上就会认为父母是很爱自己的,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发生转移和变化,他们的爱恨喜恶经常会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小孩子大多都喜欢动画片和科幻片,而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大多虚构和夸张的,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的同时也容易让幼儿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加上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根本无法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常把动画片中的虚拟角色当成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对于那些夸张的动作也当做可以实现的。
二、幼儿撒谎行为的家庭教育策略
1.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针对上文提出的家长的不良示范导致幼儿说谎的现象,本文认为家长要做好示范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榜样基础。幼儿接受的教育都是从他身边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身上习得的,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最早的学习方法。父母在生活中如何做事待人,如何要求自己,都是幼儿学习的生动教材,所以只有父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诚实做人、诚恳文明、品质高尚的行为习惯。古语也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问常常在孩子面前撒谎的家长如何能教出不撒谎的孩子,因此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家庭教育的成败有决定性作用。要想让孩子养成不撒谎的诚实品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让自己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称得上是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优势体现在独一无二的权威优势,家长在幼儿眼里无疑是权威的代表,可是对孩子的教育仅仅依靠权威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当孩子不在家长的监管范围内,这种权威教育的震慑力就会减弱甚至失效。而且当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但是自己在孩子面前却谎话连篇的时候,家长的权威性就大大减弱,教育的影响力也随着下降。因此要想预防幼儿撒谎,仅仅依靠权威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家长的人格感召力,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高贵的人格在于诚实守信。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努力做到,要想让孩子拥有高尚的人格,家长首先得自己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家长如果连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都做不到,那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一个杀人犯教育人们要善良,这看上去多么滑稽可笑啊,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视角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而忽视了自己的言行不一。台湾教育学家曾说:教育无他,榜样而已,教育孩子讲文明,首先自己就要讲文明,同样的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自己在孩子面前就不要撒谎。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捧在手心里,导致孩子心理脆弱,犯了错误只想着怎么逃避现实、不去承担责任,而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孩子犯错之后,对孩子进行体罚、威吓,导致孩子撒谎现象严重。有的家长则过分溺爱或者不重视孩子的撒谎行为,认为小孩子撒谎无可厚非,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很少有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能够冷静处理,也很少有家长知道孩子撒谎后能够理智处理,针对孩子撒谎的家庭教育一直未受到重视,许多家长甚至连孩子为什么撒谎的真实原因也懒得去询问清楚,有的家长甚至起到了负面示范的作用甚至都不自知,试问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如何能培养孩子真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N].心理学报.2005.
[2]张文新,董会芹,李芳,纪林芹.青少年早期父母惩罚的特点[D]. 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