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很好地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传递美感信息,拨动学生的心弦,并进而产生审美体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品。美文美教,课堂教学中,教师美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吸铁石。
所谓“语言美”,就是要求教师语言规范、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学中,教师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去探寻、感受作品的美,在思想感情上激起共鸣,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抓好导入语和高潮渲染语的精心设计。前者意在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后者则是针对教学重点的重锤敲打,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笔者在执教《爱莲说》时这样导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田田,一碧万顷,阳光下,荷叶衬托的红莲分外娇美。荷花清纯的外表,高洁的品性,令无数人为之赞叹。”教学伊始,即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体验着对莲的喜爱之情。再如《听潮》,作者热情讴歌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并启示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习大海的精神。“海怒”是涨潮的高峰,也是全文的高潮。我着力诱导:“其实,人生犹如大海,大海潮涨潮落,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当我们处在顺境时,应该发奋努力;身处逆境,更应自强不息,敢于搏击风云,就能谱写出壮美的人生华章。”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深入作品美的意境感受美、创造美。
二.情感美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教师要情动于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者一上讲台,就要进入作品的角色和意境中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真情的投入,才能以情激情。其次,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使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一位教师执教《背影》,选用了二胡曲《江河水》为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朗读配置音乐背景。音乐如泣如诉,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旋律舒缓,缠绵悱恻,似在述说满腔的悲苦。一时,教室里气氛低沉,再配上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更显得凄美哀伤。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读者动情,听者动心。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中,催人泪下的父子情。再者,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也有助于传情递意,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的情感美,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了感情,完善了品格,自觉地去“求知、向善、爱美。”
三.情趣美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领略文学作品的美学意蕴?笔者认为:教师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假期里,我会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站在岸上,看着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听着它的咆哮声,我震撼了:这是愤怒的大海,这就是“伟大的乐章”。我录下了涨潮的声音,并配上大海涌动的画面,制成了课件。执教《听潮》时,学生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着海浪翻滚的涛声,深深地被大海所折服,感受到大海的雄壮美,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望。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
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并且努力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潘珍芳,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传递美感信息,拨动学生的心弦,并进而产生审美体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品。美文美教,课堂教学中,教师美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吸铁石。
所谓“语言美”,就是要求教师语言规范、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学中,教师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去探寻、感受作品的美,在思想感情上激起共鸣,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抓好导入语和高潮渲染语的精心设计。前者意在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后者则是针对教学重点的重锤敲打,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笔者在执教《爱莲说》时这样导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田田,一碧万顷,阳光下,荷叶衬托的红莲分外娇美。荷花清纯的外表,高洁的品性,令无数人为之赞叹。”教学伊始,即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体验着对莲的喜爱之情。再如《听潮》,作者热情讴歌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并启示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习大海的精神。“海怒”是涨潮的高峰,也是全文的高潮。我着力诱导:“其实,人生犹如大海,大海潮涨潮落,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当我们处在顺境时,应该发奋努力;身处逆境,更应自强不息,敢于搏击风云,就能谱写出壮美的人生华章。”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深入作品美的意境感受美、创造美。
二.情感美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教师要情动于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营造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者一上讲台,就要进入作品的角色和意境中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真情的投入,才能以情激情。其次,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使学生进入“共振”的境界。一位教师执教《背影》,选用了二胡曲《江河水》为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朗读配置音乐背景。音乐如泣如诉,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旋律舒缓,缠绵悱恻,似在述说满腔的悲苦。一时,教室里气氛低沉,再配上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更显得凄美哀伤。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读者动情,听者动心。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中,催人泪下的父子情。再者,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也有助于传情递意,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的情感美,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了感情,完善了品格,自觉地去“求知、向善、爱美。”
三.情趣美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领略文学作品的美学意蕴?笔者认为:教师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陶冶情操。
假期里,我会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站在岸上,看着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听着它的咆哮声,我震撼了:这是愤怒的大海,这就是“伟大的乐章”。我录下了涨潮的声音,并配上大海涌动的画面,制成了课件。执教《听潮》时,学生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着海浪翻滚的涛声,深深地被大海所折服,感受到大海的雄壮美,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望。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
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并且努力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潘珍芳,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