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病房科学规范化管理实践,探索管理方法,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新生儿病房管理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1],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并引入科学规范化管理体系,收集管理前后收治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描述,比较管理前后的差异。结果:新生儿病房成立后,经过科学规范化管理,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病历质量、院感控制、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X2=9.98 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科学规范化管理是成功抢救新生儿的关键,能有效降低围生期死亡率,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规范、管理
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这段时间是婴儿机体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各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护理人员每日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容易发生意外。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避免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中客观存在而不容忽视的问题[2]。要解决这些问题,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就极为重要。我院2012年4月开设了独立的新生儿病房,区域形成后,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科2012年4月18日~2013年4月18日收治的259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描述,并收集上年度相关资料进行比较。
1.2新生儿病房环境的管理:每个房间内设置1套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物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1.3组织管理:以科主任及护士长为责任人。制定了新生儿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建立新生儿病房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1.4工作人员的管理:新生儿病房床位10张,医生4人,护士7人。医护人员均具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院感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能力。通过传、帮、带、教的方法督促低年质的医护人员主动学习,每季度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准入新生儿区。
1.5新生儿的管理:新生儿入室时按工作流程进行沐浴更衣,在家长的参与下填写新生儿的各项基本资料和采集足印,填写腕卡等信息。新生儿病房为独立的空间,治疗和生活护理均由医护人员完成。每周家属探视2次,由主管医生向家属讲解患儿当前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情况及后续的治疗方案。
1.6预防感染:①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各室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各班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各1次,每次1小时;墙面、地面每天湿式打扫并用5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两次;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消毒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用后用5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每周消毒一次或更换暖箱,用后终末消毒。②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院内感染;对患可能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③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皮肤病;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1次咽试子培养,对患病或带菌者调离新生儿室。④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进行一人一用一消毒。⑤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每日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每天沐浴2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勤换尿布以保持皮肤清洁和促进血液循环;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⑥科学喂养: 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每日清洁保养,每周消毒除霜一次并做好记录。⑦新生儿病区的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1.7家庭支持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及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属参与患儿治疗、护理计划讨论;告诉家属目前患儿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为母亲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心情舒畅,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提供母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确保乳汁质量;宣传育儿知识,介绍喂养、保暖、皮肤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使之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新生儿的信心。
2结果
全年259例住院新生儿中,普通疾病245例,特殊感染性疾病14例。经与上年比较,其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病历质量、院感控制、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X2=9.98 P<0.05
3讨论
新生儿时期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此期的小儿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度,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期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3]。因此应加强新生儿区环境、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及新生儿的科学和规范性管理,制定并修改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要有预见性,并结合新生儿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降低围生期死亡率,提高小儿健康水平。同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年12月25日;
[2]薛慧红,全科护理[J].2009年11月第11期 2976~2977
[3]崔淼,儿科护理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1月102~135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规范、管理
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这段时间是婴儿机体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各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护理人员每日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容易发生意外。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避免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中客观存在而不容忽视的问题[2]。要解决这些问题,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就极为重要。我院2012年4月开设了独立的新生儿病房,区域形成后,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科2012年4月18日~2013年4月18日收治的259例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描述,并收集上年度相关资料进行比较。
1.2新生儿病房环境的管理:每个房间内设置1套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干手物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1.3组织管理:以科主任及护士长为责任人。制定了新生儿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建立新生儿病房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1.4工作人员的管理:新生儿病房床位10张,医生4人,护士7人。医护人员均具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院感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能力。通过传、帮、带、教的方法督促低年质的医护人员主动学习,每季度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准入新生儿区。
1.5新生儿的管理:新生儿入室时按工作流程进行沐浴更衣,在家长的参与下填写新生儿的各项基本资料和采集足印,填写腕卡等信息。新生儿病房为独立的空间,治疗和生活护理均由医护人员完成。每周家属探视2次,由主管医生向家属讲解患儿当前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情况及后续的治疗方案。
1.6预防感染:①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各室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各班使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各1次,每次1小时;墙面、地面每天湿式打扫并用5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两次;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消毒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用后用500-7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每周消毒一次或更换暖箱,用后终末消毒。②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院内感染;对患可能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③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皮肤病;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1次咽试子培养,对患病或带菌者调离新生儿室。④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进行一人一用一消毒。⑤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每日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每天沐浴2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勤换尿布以保持皮肤清洁和促进血液循环;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⑥科学喂养: 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每日清洁保养,每周消毒除霜一次并做好记录。⑦新生儿病区的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1.7家庭支持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及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属参与患儿治疗、护理计划讨论;告诉家属目前患儿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为母亲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心情舒畅,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提供母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确保乳汁质量;宣传育儿知识,介绍喂养、保暖、皮肤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使之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新生儿的信心。
2结果
全年259例住院新生儿中,普通疾病245例,特殊感染性疾病14例。经与上年比较,其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病历质量、院感控制、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X2=9.98 P<0.05
3讨论
新生儿时期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此期的小儿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度,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期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3]。因此应加强新生儿区环境、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及新生儿的科学和规范性管理,制定并修改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要有预见性,并结合新生儿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降低围生期死亡率,提高小儿健康水平。同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年12月25日;
[2]薛慧红,全科护理[J].2009年11月第11期 2976~2977
[3]崔淼,儿科护理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1月1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