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审美情趣,陶冶中职生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自全程参与青岛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启动音乐欣赏精品课建设工程以来,笔者将该精品课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和建设中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如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过程性评价等进行简要陈述,以便加强交流,为提升整个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育教学品质做出努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 音乐欣赏 精品课程建设 方法新探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基本的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规定中职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校于2012年启动音乐欣赏精品课建设工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校精品课程组成员深入一线课堂,查找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新的教学平台,研发出 坚持“以情育德、以情启智”,以审美为核心,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中职生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实际,以新的举措应对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依托“泰勒原理”确立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形成一门具有示范性、职业性、创新性和共享性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改变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一、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精心选取适合中职生赏析的音乐作品。
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的音乐欣赏教程除了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是针对中学教育层次的学生,高等院校音乐欣赏专修和普修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欣赏的深度过大,而针对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高中层次学生的音乐欣赏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赏析的广度又不够。因此设计更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更为迫切。
1、选材原则:
我们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认知和欣赏能力,本着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拓展性的原则,精心选取了适合他们欣赏的各类音乐经典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原则,合理序化教学内容。
2、选材特点:
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中,我们不但重视解读经典的传统作品,同时兼顾作品的多元化、民族性和时代感。比如我们选择音乐作品的种类、风格尽可能多样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向学生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接纳和掌握民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缺乏选择与鉴赏能力这一点,我们将当今在世界上流行的音乐剧、舞剧以及具有赏析和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收录到教材内,既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有及时给学生日常的音乐欣赏提供审美指导。
3、一大亮点:
我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彰显本地特色,比如我们在教材戏曲章节拓展环节中加入了山东吕剧、山东琴书、即墨柳腔、胶州茂腔等山东与青岛本地的音乐文化,在流行音乐章节的拓展中加入了青岛本土原创音乐,在紧密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美育中完成德育升华。
二、开放学生的听赏空间,让音乐伴随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听赏数量与质量相矛盾的问题,我们效仿国外某些大学的教学方法,将本学期需要学生听赏并掌握的曲目整理成表,根据教学的进度计划制定出学科进度计划。在学期初合并需要欣赏的音、视频资料一并发给学生(如果学校精品课网站建立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音乐资料库来自行进行在线赏析或网络下载),让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和赏析音乐,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将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拿出来进行现场听测,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听过作品,有没有记熟作品的经典旋律与名称出处。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建立听赏的感性经验,为课堂的理智欣赏提供基础,这样既扩充了学生欣赏作品的数量,同时也为课上重点赏析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预听,为课堂上进行的理性欣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鼓励学生积极聆听,听测的结果会以成绩的形式记录,作为最终学期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深化导学的实质作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提前一星期发放下周的导学案,上面会标注好每星期的学习任务,我们并不是只给学生学习资料,而是在导学案中有明确的赏析要求,在导学案中,我们一般将任务分为三大版块。
1、第一版块——音乐知识积累
音乐欣赏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我们在学案上以填空、选择、填表、判断、连线等试题形式,将本章节中关键的音乐知识点特别是需要记忆的常识性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课本、查阅互联网等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构架。当教师在课堂上将重点知识再次提示出来时,学生们已经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方面就会更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更胜一筹。
2、第二版块——分组承担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学成果
我们倡导参与式学习,怎样能更大化的吸引学生参与的课程的学习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们最终确定了任务导向的学习策略。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固定分到六个小组中,每组一般有7-8名同学。我们确认小组长,让她作为全组的指挥者,负责本组的协调工作。同时我们让每位同学轮流承担负责人工作,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组织本小组的成员协同完成本节课的具体任务,并通过教师打分、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小组长、任务负责人以及每位组员的参与工作与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分。学生们在课前一周确认下一周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预习、查阅资料以及充分讨论,确定展示方式,通过课件讲授、才艺展示、故事讲述、小型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将所学任务展示出来。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全员参与并全员监督,既有激励机制,又有约束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有竞争机制,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方面积极性空前高涨,花样百出,学习效果也是成效斐然。 3、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的深刻选题
当课程经过学生的自主聆听、充分预习以及完成相关任务后,在学案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发散意识的讨论点,这个点一定是本章节的一个中心点,同时又是能够引起学生积极讨论的问题点。通过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交流回答,可以充分检验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进而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重难点上的补充,完善教学目标。比如如果教师感到学生那个音乐理解的不够,就可以将音乐再一次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讨论的问题进行赏析,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卓有成效的预习(官能的欣赏),然后经过同学们自己的讲解和演绎(情感的欣赏),最终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理智的欣赏。
四、教师变教为导,合理引导课堂进行,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由一个主导者的身份变成一个旁观者、辅助者的身份,在学生自主学习汇报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把控课堂教学的方向,敏锐的体察学生知识上与理解上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为学生真正把好关、服好务。这样的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备课充分、突破常规
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备课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常规教学所不能设想的。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或更多的途径会搜集到更多的信息,教师必须能够将大部分信息收集并整理分类,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2、学案有效、凸显指导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内容,保证学案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导是有效的。同时学生在课堂展示以及讨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能够及时的捕捉和充分的引导,适时为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惑与难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有很高的综合素养和应变能力,能够具有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生动、不断提升
在音乐欣赏课中,审美教育与德育的渗透依靠教师丰富且富有煽动力的语言艺术来实现,因此,音乐欣赏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以及幽默、机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欣赏老师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的。
五、建立注重过程的考评机制
音乐欣赏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过程性学习,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学生听完音乐感知到了多少?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怎样的印象?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一切一切单凭最后一张纸质试卷是绝对不能完成考察任务的。我们重视学生真正听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因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评量规,以体现学生重参与、重过程、重效果为目标,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堂交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等各方面依次做了适时测量。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平日成绩,这个成绩将结合期末的最终考试成绩,成为评定学生音乐欣赏课学习的最终量标。而期末考试中,我们将听音乐与背常识、写感受相结合,真正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程度及鉴赏能力。
经过了我们为期两年的音乐欣赏课改实践证明,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增强,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们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PPT课件制作也越来越精致,同时课堂汇报时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注重音乐提前听赏的改变后,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熟悉程度明显加强,因为熟悉,所以他们愿意去深挖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
音乐欣赏教育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更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精品课在培养中职生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我们音乐欣赏精品课程组还将不遗余力的进行新的尝试,以期与时俱进的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8):92-93.
[2]颜华.绍兴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李蕾.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4]司家伟.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微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关键词】中职教育 音乐欣赏 精品课程建设 方法新探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基本的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规定中职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校于2012年启动音乐欣赏精品课建设工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校精品课程组成员深入一线课堂,查找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新的教学平台,研发出 坚持“以情育德、以情启智”,以审美为核心,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中职生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实际,以新的举措应对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依托“泰勒原理”确立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形成一门具有示范性、职业性、创新性和共享性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改变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一、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精心选取适合中职生赏析的音乐作品。
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的音乐欣赏教程除了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是针对中学教育层次的学生,高等院校音乐欣赏专修和普修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欣赏的深度过大,而针对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高中层次学生的音乐欣赏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赏析的广度又不够。因此设计更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更为迫切。
1、选材原则:
我们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认知和欣赏能力,本着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拓展性的原则,精心选取了适合他们欣赏的各类音乐经典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原则,合理序化教学内容。
2、选材特点:
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中,我们不但重视解读经典的传统作品,同时兼顾作品的多元化、民族性和时代感。比如我们选择音乐作品的种类、风格尽可能多样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向学生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接纳和掌握民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缺乏选择与鉴赏能力这一点,我们将当今在世界上流行的音乐剧、舞剧以及具有赏析和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收录到教材内,既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有及时给学生日常的音乐欣赏提供审美指导。
3、一大亮点:
我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彰显本地特色,比如我们在教材戏曲章节拓展环节中加入了山东吕剧、山东琴书、即墨柳腔、胶州茂腔等山东与青岛本地的音乐文化,在流行音乐章节的拓展中加入了青岛本土原创音乐,在紧密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美育中完成德育升华。
二、开放学生的听赏空间,让音乐伴随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听赏数量与质量相矛盾的问题,我们效仿国外某些大学的教学方法,将本学期需要学生听赏并掌握的曲目整理成表,根据教学的进度计划制定出学科进度计划。在学期初合并需要欣赏的音、视频资料一并发给学生(如果学校精品课网站建立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音乐资料库来自行进行在线赏析或网络下载),让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和赏析音乐,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将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拿出来进行现场听测,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听过作品,有没有记熟作品的经典旋律与名称出处。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建立听赏的感性经验,为课堂的理智欣赏提供基础,这样既扩充了学生欣赏作品的数量,同时也为课上重点赏析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预听,为课堂上进行的理性欣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鼓励学生积极聆听,听测的结果会以成绩的形式记录,作为最终学期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深化导学的实质作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提前一星期发放下周的导学案,上面会标注好每星期的学习任务,我们并不是只给学生学习资料,而是在导学案中有明确的赏析要求,在导学案中,我们一般将任务分为三大版块。
1、第一版块——音乐知识积累
音乐欣赏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我们在学案上以填空、选择、填表、判断、连线等试题形式,将本章节中关键的音乐知识点特别是需要记忆的常识性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课本、查阅互联网等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构架。当教师在课堂上将重点知识再次提示出来时,学生们已经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方面就会更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更胜一筹。
2、第二版块——分组承担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学成果
我们倡导参与式学习,怎样能更大化的吸引学生参与的课程的学习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们最终确定了任务导向的学习策略。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固定分到六个小组中,每组一般有7-8名同学。我们确认小组长,让她作为全组的指挥者,负责本组的协调工作。同时我们让每位同学轮流承担负责人工作,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组织本小组的成员协同完成本节课的具体任务,并通过教师打分、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小组长、任务负责人以及每位组员的参与工作与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分。学生们在课前一周确认下一周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预习、查阅资料以及充分讨论,确定展示方式,通过课件讲授、才艺展示、故事讲述、小型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将所学任务展示出来。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全员参与并全员监督,既有激励机制,又有约束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有竞争机制,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方面积极性空前高涨,花样百出,学习效果也是成效斐然。 3、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的深刻选题
当课程经过学生的自主聆听、充分预习以及完成相关任务后,在学案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发散意识的讨论点,这个点一定是本章节的一个中心点,同时又是能够引起学生积极讨论的问题点。通过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交流回答,可以充分检验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进而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重难点上的补充,完善教学目标。比如如果教师感到学生那个音乐理解的不够,就可以将音乐再一次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讨论的问题进行赏析,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卓有成效的预习(官能的欣赏),然后经过同学们自己的讲解和演绎(情感的欣赏),最终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理智的欣赏。
四、教师变教为导,合理引导课堂进行,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由一个主导者的身份变成一个旁观者、辅助者的身份,在学生自主学习汇报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把控课堂教学的方向,敏锐的体察学生知识上与理解上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为学生真正把好关、服好务。这样的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备课充分、突破常规
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备课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常规教学所不能设想的。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或更多的途径会搜集到更多的信息,教师必须能够将大部分信息收集并整理分类,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2、学案有效、凸显指导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内容,保证学案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导是有效的。同时学生在课堂展示以及讨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能够及时的捕捉和充分的引导,适时为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惑与难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有很高的综合素养和应变能力,能够具有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生动、不断提升
在音乐欣赏课中,审美教育与德育的渗透依靠教师丰富且富有煽动力的语言艺术来实现,因此,音乐欣赏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以及幽默、机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欣赏老师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的。
五、建立注重过程的考评机制
音乐欣赏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过程性学习,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学生听完音乐感知到了多少?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怎样的印象?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一切一切单凭最后一张纸质试卷是绝对不能完成考察任务的。我们重视学生真正听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因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评量规,以体现学生重参与、重过程、重效果为目标,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堂交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等各方面依次做了适时测量。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平日成绩,这个成绩将结合期末的最终考试成绩,成为评定学生音乐欣赏课学习的最终量标。而期末考试中,我们将听音乐与背常识、写感受相结合,真正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程度及鉴赏能力。
经过了我们为期两年的音乐欣赏课改实践证明,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增强,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们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PPT课件制作也越来越精致,同时课堂汇报时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注重音乐提前听赏的改变后,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熟悉程度明显加强,因为熟悉,所以他们愿意去深挖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
音乐欣赏教育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更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精品课在培养中职生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我们音乐欣赏精品课程组还将不遗余力的进行新的尝试,以期与时俱进的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课,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8):92-93.
[2]颜华.绍兴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李蕾.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4]司家伟.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微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