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点比较孤立,但是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形成数学思维,引发对数学的兴趣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的深度学习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师对数学知识传授和数学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了深度课堂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读书写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思考的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是孤立的,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会解决相应的问题即可,比如如何求面积,如何求周长,考试题目也很简单,往往都是明确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训练”都可以完成,但是这种知识学习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单纯的知识不等于素养,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出现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根据笔者的分析,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深入。教师的备课过程只是对知识点进行了汇总,围绕知识点进行情景创设和问题分析,并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于知识内容的编排结构、每个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等思考得较少。如果不在备课的时候将这些知识想明白,学生获得的将只是孤立的知识点,不仅容易忘,还不能运用于生活中。
2.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揭示知识本质,而数学知识往往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教师没有深度挖掘。
3. 数学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没有教师精心设问,巧妙引导,课堂将会混乱无序。
二、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建设策略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高度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学习,学生对于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批判性理解,对知识有一个自主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很好地整合加以运用,并且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运用于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之上。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获得一个整体的知识,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小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课堂,对特定情境下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自主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深度课堂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课堂效果更好。比如贯穿小学数学的“统计”的知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这一知识比较简单,只是简单比较数据,进行分析,但是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背后的核心目标:在解决一些问题时需要使用一些数据才可以解决。比如三个孩子要去进行篮球比赛,每个人都有其特点:有的长得很高,有的跑步很快,有的投球很准,这样就可以体会到数据分析的作用了。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数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孩子进行决策,依据其特点进行“排兵布阵”。
那么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问题需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满足“层次性原则”。教师要适时引导,围绕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也有相关学者认为提问要有现实性、思考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1. 教师需要参透教材,透过教材及课堂活动看到背后的数学知识本质,自己先要了解所教内容的本质意义,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探索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勾连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的闭环,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能让学生懂得变通,真正学会学习。比如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他将“棵数”“间隔”“间隔数”等问题变成了平均分的问题,植树是植在点上,点比段多1,这样区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只有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例题之间的关系,弄清植树问题的本质,才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应具有梯度。要从一开始就和学生进行链接,一方面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一方面是和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比如《认识条形图》一课,我在学生补充完有关“生活垃圾的条形统计图”后,设计了四个层次的问题:(1)这张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得懂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吗?(2)通过观察这幅条形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通过这些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 (4)厨余垃圾最多,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这些问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图中分析数据,联想到环保问题和节约粮食的美德,真正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
3. 教师需要聚焦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起点。其次,教师应该对所选择的论题进行拓展,有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探索和深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经历操作过程,再汇报测量方法。学生经历围一围、描一描、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既培养了能力,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又发现“不同的图形,它们的周长也可以相同的现象。”
总之,小学数学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以及学习兴趣都在这一阶段培养形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深入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构建起合理牢固的数学知识框架,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薛群.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为例[J].江西教育,2021(12):74-75.
[2] 王传斌.问题引领思维,促成深度学习——基于问题引领的深度学习策略[J].学苑教育,2021(10):73-7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读书写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思考的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是孤立的,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会解决相应的问题即可,比如如何求面积,如何求周长,考试题目也很简单,往往都是明确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训练”都可以完成,但是这种知识学习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单纯的知识不等于素养,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出现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根据笔者的分析,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深入。教师的备课过程只是对知识点进行了汇总,围绕知识点进行情景创设和问题分析,并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于知识内容的编排结构、每个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等思考得较少。如果不在备课的时候将这些知识想明白,学生获得的将只是孤立的知识点,不仅容易忘,还不能运用于生活中。
2.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揭示知识本质,而数学知识往往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教师没有深度挖掘。
3. 数学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没有教师精心设问,巧妙引导,课堂将会混乱无序。
二、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建设策略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高度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学习,学生对于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批判性理解,对知识有一个自主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很好地整合加以运用,并且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运用于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之上。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获得一个整体的知识,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小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课堂,对特定情境下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自主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深度课堂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课堂效果更好。比如贯穿小学数学的“统计”的知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这一知识比较简单,只是简单比较数据,进行分析,但是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背后的核心目标:在解决一些问题时需要使用一些数据才可以解决。比如三个孩子要去进行篮球比赛,每个人都有其特点:有的长得很高,有的跑步很快,有的投球很准,这样就可以体会到数据分析的作用了。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数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孩子进行决策,依据其特点进行“排兵布阵”。
那么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呢?笔者认为问题需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满足“层次性原则”。教师要适时引导,围绕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也有相关学者认为提问要有现实性、思考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1. 教师需要参透教材,透过教材及课堂活动看到背后的数学知识本质,自己先要了解所教内容的本质意义,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探索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勾连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的闭环,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能让学生懂得变通,真正学会学习。比如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他将“棵数”“间隔”“间隔数”等问题变成了平均分的问题,植树是植在点上,点比段多1,这样区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只有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例题之间的关系,弄清植树问题的本质,才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应具有梯度。要从一开始就和学生进行链接,一方面是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一方面是和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比如《认识条形图》一课,我在学生补充完有关“生活垃圾的条形统计图”后,设计了四个层次的问题:(1)这张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得懂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吗?(2)通过观察这幅条形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通过这些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 (4)厨余垃圾最多,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这些问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图中分析数据,联想到环保问题和节约粮食的美德,真正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意义。
3. 教师需要聚焦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起点。其次,教师应该对所选择的论题进行拓展,有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探索和深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经历操作过程,再汇报测量方法。学生经历围一围、描一描、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既培养了能力,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又发现“不同的图形,它们的周长也可以相同的现象。”
总之,小学数学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以及学习兴趣都在这一阶段培养形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深入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构建起合理牢固的数学知识框架,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薛群.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为例[J].江西教育,2021(12):74-75.
[2] 王传斌.问题引领思维,促成深度学习——基于问题引领的深度学习策略[J].学苑教育,2021(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