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交流:师生游戏《听到“鱼”字》
教师讲一个小金鱼的故事,学生听到“鱼”字就站起来。
【一方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入课时学生会马上指出教师对课题“记忆”的错误打下伏笔】
一、板书质疑 初解“游”
师:今天,我们学习鱼画到了纸上(板书)
生;不对,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课文明明写的是画鱼的事么!
师:你们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一个聋哑青年画的鱼画得很认真,仿佛游到了纸上。
师:看,写的是画鱼的事吧!
生议论
【由学生指出教师对课题“记忆”的错误,巧妙引出全课阅读、谈话的重点,学生既乐学,又善思】
二、探学课文 证实“游”
师: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师:自由读课文,看看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从哪儿看出鱼游到了纸上?自由读文找找答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生:课文中写“‘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写的就是金鱼游纸上了。
生:这说明青年人画得特别像,金鱼画得逼真,仿佛鱼儿就在纸上游动
师:难怪围观的一个小姑娘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她怎么叫的?谁再读一读?
一生读
师:惊奇的味儿还不太充分,谁再来?
一生读
师:全班来一遍。
全班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直接体现出金鱼画得好?
生:游
师:好在哪里呢?咱们来用一用就知道了。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说呢?
生:鸟儿飞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小猫画得好呢?
生:瞧,顽皮可爱的小猫跳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同学们真聪明,即学即用。这里“游”“飞”“跳”等动词把画画得好表现得很生动、形象。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突出了对青年画鱼的赞美,教师抓住“游”及时训练,学生在美读中领会了用字的精妙】
生:文中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想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师: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请你谈谈
生:工笔细描就是把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非常细致;挥笔速写是很快地画出动态。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法。
师;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我边画。
教师边画,学生边读:工笔细描画得细致、缓慢;挥笔速画得流畅,画得很快。
【学生读时,教师结合板画提醒学生“工笔”和“速写”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体会青年人画得精妙、流畅】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师:大家赞叹着,人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
生:画多好啊!
生:画得太好啦!
生:真像活得呀!
师: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那种“忘我的境界”。
生:还有“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生:“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也可以看出青年人画得好。“挤”说明人多,连缝隙都没有了。
生:大家为什么要挤呢?因为大家都想到近处看看青年画鱼。这也说明青年画鱼的确画得很好。
师;说得好,让我们来读读
生读
【学生通过品读、比较、体验,融入了课堂,融入了文本,真正理解了青年人的鱼的确是游到纸上来了】
三、品读课文 感受“游”
师:真的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青年人的鱼游到了纸上。那么,青年人的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呢?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学研究研究。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老是”就是“总”,“一直这样”的意思。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一直很下功夫。
生:“呆呆”、“静静”说明他看鱼时很专注。他"特别"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专注、用心。
师: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一直很下功夫,是因为他专注、用心。还有谁想说说?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一丝不苟”说明青年人特别专注、用心,这是他画得好的原因。
(请一生板书“一丝不苟”)
师:让我们也像青年画鱼那样仔仔细细、专注用心地把这一段读一读。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浮现出画面,自己读读。
集体读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融为一体”这个词也能体现青年的专注。
师:“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那种“忘我的境界”。(请一生板书“融为一体”)读课文,看看我们能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生读
生:这句中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为什么赞叹?这是赞美、赞赏、称赞,说明青年人画得太逼真了。
生: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
生: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是聋哑人。
生:他是聋哑人听不到,可是能看到啊!“他没有任何反应”,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
生: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一生板书“持之以恒”)
师: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说明那位青年人喜爱鱼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忘我”就是忘掉自己,也就是“忘我的境界”。描画得细致入微,而且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画。
师:“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
生:废寝忘食(请一生板书)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圣: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
指名朗读
师: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青年画画时专心致志,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心中有了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难怪,小女孩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师: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回答“是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生;就是我们刚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
(请一生板书“胸有成竹”)
师:“胸有成竹”讲的是宋朝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谁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它的意思?
生:“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文与可对各种竹子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竹子准确、生动的形象。在今天的课文中就是指青年人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的形象,画起来就早有准备,就画得好。
师:同学们学得真活。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因为他用心地看、认真地观察,所以鱼的各种姿态被他记在心里了。真是胸有成“鱼”呀!
【理解了青年人的鱼的确是游到纸上来了还不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明确青年人是因为“胸有成竹”、“融为一体”、“废寝忘食”,才达到了“游到纸上的”;先做到了“游到心里”才达到了“游到纸上的”。】
师:那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请你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出示:因为……所以……只有……才……先……然后……即使……也……哪怕……也…… 之所以……是因为……
生:是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生:是因果关系。他之所以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是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
师: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生:是条件关系。青年只有经常练习绘画,才能画得逼真。只有让鱼先游到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条件。
生:是先后关系。青年人是先仔细观察,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有勤奋刻苦,然后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的。
师:是啊!先有“游到了心里”才有“游到了纸上”。
【总结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全文的梳理过程,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青年人成功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深化“游”
师: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人。
生:做事专心致志的人。
生:做事胸有成竹的人。
师:青年人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胸有成竹,才有了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多么勤奋、专注啊!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生:作者。
师:为什么?
生:别人都是来观鱼的,可他除了观鱼,还仔细观察周围的人。
生:他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在心里,再记到纸上,最后整理成文章。
师:这样做就是积累材料。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持之一恒,不断积累材料,经常练笔,相信我们也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就像青年画的鱼一样栩栩如生。
师:你还知道哪些和画鱼的青年、和作者一样做事很专注用心的故事?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因为投入地研究实验,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生:爱因斯坦有一次正专心实验,竟然把手表放到水里煮上了。
生:文与可对各种竹子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竹子准确、生动的形象,他刻苦练画成为大画家。
………
师:看来许许多多成功人士都有共同的一些特点:做事专注、用心、勤奋,我想大家也一定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很多启发。同学们,在这里,老师想把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出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师:你能把本节课的自己得到的启示用名言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名人名言”了。别忘了在后面署上你的名字。
学生书写
生:成功的秘诀是专心、勤奋——王峥
生: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战舒艺
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简单容易的事,但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事一丝不苟。
……
教师讲一个小金鱼的故事,学生听到“鱼”字就站起来。
【一方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入课时学生会马上指出教师对课题“记忆”的错误打下伏笔】
一、板书质疑 初解“游”
师:今天,我们学习鱼画到了纸上(板书)
生;不对,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课文明明写的是画鱼的事么!
师:你们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一个聋哑青年画的鱼画得很认真,仿佛游到了纸上。
师:看,写的是画鱼的事吧!
生议论
【由学生指出教师对课题“记忆”的错误,巧妙引出全课阅读、谈话的重点,学生既乐学,又善思】
二、探学课文 证实“游”
师: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师:自由读课文,看看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从哪儿看出鱼游到了纸上?自由读文找找答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生:课文中写“‘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写的就是金鱼游纸上了。
生:这说明青年人画得特别像,金鱼画得逼真,仿佛鱼儿就在纸上游动
师:难怪围观的一个小姑娘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她怎么叫的?谁再读一读?
一生读
师:惊奇的味儿还不太充分,谁再来?
一生读
师:全班来一遍。
全班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直接体现出金鱼画得好?
生:游
师:好在哪里呢?咱们来用一用就知道了。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说呢?
生:鸟儿飞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小猫画得好呢?
生:瞧,顽皮可爱的小猫跳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同学们真聪明,即学即用。这里“游”“飞”“跳”等动词把画画得好表现得很生动、形象。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突出了对青年画鱼的赞美,教师抓住“游”及时训练,学生在美读中领会了用字的精妙】
生:文中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想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师: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请你谈谈
生:工笔细描就是把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非常细致;挥笔速写是很快地画出动态。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法。
师;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我边画。
教师边画,学生边读:工笔细描画得细致、缓慢;挥笔速画得流畅,画得很快。
【学生读时,教师结合板画提醒学生“工笔”和“速写”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体会青年人画得精妙、流畅】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师:大家赞叹着,人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
生:画多好啊!
生:画得太好啦!
生:真像活得呀!
师: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那种“忘我的境界”。
生:还有“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生:“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也可以看出青年人画得好。“挤”说明人多,连缝隙都没有了。
生:大家为什么要挤呢?因为大家都想到近处看看青年画鱼。这也说明青年画鱼的确画得很好。
师;说得好,让我们来读读
生读
【学生通过品读、比较、体验,融入了课堂,融入了文本,真正理解了青年人的鱼的确是游到纸上来了】
三、品读课文 感受“游”
师:真的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青年人的鱼游到了纸上。那么,青年人的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呢?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学研究研究。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老是”就是“总”,“一直这样”的意思。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一直很下功夫。
生:“呆呆”、“静静”说明他看鱼时很专注。他"特别"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专注、用心。
师:青年人画得好是因为他一直很下功夫,是因为他专注、用心。还有谁想说说?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一丝不苟”说明青年人特别专注、用心,这是他画得好的原因。
(请一生板书“一丝不苟”)
师:让我们也像青年画鱼那样仔仔细细、专注用心地把这一段读一读。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浮现出画面,自己读读。
集体读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融为一体”这个词也能体现青年的专注。
师:“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那种“忘我的境界”。(请一生板书“融为一体”)读课文,看看我们能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生读
生:这句中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为什么赞叹?这是赞美、赞赏、称赞,说明青年人画得太逼真了。
生: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
生: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是聋哑人。
生:他是聋哑人听不到,可是能看到啊!“他没有任何反应”,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
生: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一生板书“持之以恒”)
师: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说明那位青年人喜爱鱼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忘我”就是忘掉自己,也就是“忘我的境界”。描画得细致入微,而且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画。
师:“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
生:废寝忘食(请一生板书)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圣: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
指名朗读
师: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青年画画时专心致志,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心中有了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难怪,小女孩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师: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回答“是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生;就是我们刚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
(请一生板书“胸有成竹”)
师:“胸有成竹”讲的是宋朝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谁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它的意思?
生:“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文与可对各种竹子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竹子准确、生动的形象。在今天的课文中就是指青年人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的形象,画起来就早有准备,就画得好。
师:同学们学得真活。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因为他用心地看、认真地观察,所以鱼的各种姿态被他记在心里了。真是胸有成“鱼”呀!
【理解了青年人的鱼的确是游到纸上来了还不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明确青年人是因为“胸有成竹”、“融为一体”、“废寝忘食”,才达到了“游到纸上的”;先做到了“游到心里”才达到了“游到纸上的”。】
师:那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请你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出示:因为……所以……只有……才……先……然后……即使……也……哪怕……也…… 之所以……是因为……
生:是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生:是因果关系。他之所以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是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
师: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生:是条件关系。青年只有经常练习绘画,才能画得逼真。只有让鱼先游到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条件。
生:是先后关系。青年人是先仔细观察,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有勤奋刻苦,然后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的。
师:是啊!先有“游到了心里”才有“游到了纸上”。
【总结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全文的梳理过程,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青年人成功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深化“游”
师: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人。
生:做事专心致志的人。
生:做事胸有成竹的人。
师:青年人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胸有成竹,才有了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多么勤奋、专注啊!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生:作者。
师:为什么?
生:别人都是来观鱼的,可他除了观鱼,还仔细观察周围的人。
生:他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在心里,再记到纸上,最后整理成文章。
师:这样做就是积累材料。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持之一恒,不断积累材料,经常练笔,相信我们也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就像青年画的鱼一样栩栩如生。
师:你还知道哪些和画鱼的青年、和作者一样做事很专注用心的故事?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因为投入地研究实验,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生:爱因斯坦有一次正专心实验,竟然把手表放到水里煮上了。
生:文与可对各种竹子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竹子准确、生动的形象,他刻苦练画成为大画家。
………
师:看来许许多多成功人士都有共同的一些特点:做事专注、用心、勤奋,我想大家也一定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很多启发。同学们,在这里,老师想把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
出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师:你能把本节课的自己得到的启示用名言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你的“名人名言”了。别忘了在后面署上你的名字。
学生书写
生:成功的秘诀是专心、勤奋——王峥
生: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战舒艺
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简单容易的事,但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事一丝不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