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出物理问题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以及客观现实条件所创设的一种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理反应的、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氛围和环境。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人们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科学归纳抽象而成,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设置较大的障碍。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物理教学理念一改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以人为本,呼吁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这无疑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要求。倡导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必要的学习资料,不断解决问题,获得所学新知识。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和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恰当的情境能使物理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创设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在教学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自身能从情境中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因此,情境创设不仅要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能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适合认知结构的情境”并非指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内的情境,而是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的、富于思考性的情境。这种情境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与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又使其感觉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直观、真实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时,要强调情境的直观与真实性。直观、真实的物理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发现、探讨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问题的直接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因此,要使情境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求情境要有新意。
  4.创设情境要有探索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中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这有助于转变教学方式,变教师单向传输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涌现了很多优秀情境创设的案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还不能正确理解,把它仅仅看做一种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而情境创设“变味”“走调”的现象更是十分多见,从而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偏差:只把教学情境当做点缀,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情境无处不在;辛辛苦苦创设的某些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严重背离了学生的心理,因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偏离教学目标,情境画面与教学内容无关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迷失了基本方向,陷入了情境创设的误区。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会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脚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自己在学习,忘记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被意想不到地激活。本章中,我们诊断分析目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为学生的“脚”提供更加合适的“鞋”。
  
  候诊案例
  
  【案例一】《比热容》的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新疆吐鲁番吗?(情境一)
  生:知道。有葡萄。
  师:对!除了葡萄之外,新疆吐鲁番还有一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生:说明昼夜温差比较大呗。
  师:非常正确!为什么新疆吐鲁番昼夜温差比较大?
  生:……(尝试解释)
  师:早春二月,我们为了防止田里的秧苗不受冻,通常采用了什么方法?(情境二)
  生:用塑料薄膜罩起来。(异口同声)
  师:(愣住了)这样当然可以,但是农民经常采用“日排夜灌”的方法。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案例二】《惯性惯性现象》教学引入
  上课前,让全班同学乘坐公共汽车,让司机突然启动和突然刹车,让学生体会身体有何感受。
  上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刚才坐汽车时你们感觉身体怎样运动?”
  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回答:“启动时,身体向后仰;刹车时,身体向前倾。”
  教师问:“这是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课题。
  
  诊断分析
  
  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方式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趣、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课改以来,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创设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成为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但有许多老师对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误以为所谓“生活”是专指现实生活,窄化了“生活”的内涵。有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生硬地搬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课堂上常常出现为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脱离学生生活积累而“联系生活”,使情境创设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素材是极为丰富的,生活中一条新闻、一句谚语、一则小幽默、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只要运用得当,都可能成为很好的情境素材。但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有的教师却陷入误区。例如案例一,情境一的创设,由于学生距离新疆比较远,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说法将信将疑;而创设情境二教师的本意是启发学生回答“日排夜灌”,但学生的回答显然违背了老师的初衷,使课堂陷入僵局。最后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答案。对于农村生活,即使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能真切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生活感受,更何况生长在都市的学生,他们又怎能了解“日排夜灌”的知识呢?这一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这个情境创设的失败结果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分析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条地套用习题事例,脱离生活实际,结果事与愿违。因此,我们所选取的素材应与学生而不是成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尽量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去体会和感悟知识,以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避免成人化倾向。因此,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课题的引入,对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认为联系生活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事必躬亲,动不动就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进行所谓的“亲身体验”。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新教材竭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案例二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际上是将生活情景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过多地浪费上课时间,影响教学进程(何况大部分学校是没有条件实现这种情况的)。事实上,学生对于乘公共汽车这种生活情境是相当熟悉的,不需要在上课前再亲身体验,只要教师稍作引导,就能唤醒学生关于日常生活经历的记忆,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我们有些老师看来,学生离开教室就是走进生活,就是教学生活化,离开时间越长就越生活化。有些老师热衷于种种所谓联系生活的活动,例如,为了学习物体运动快慢这部分知识,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百米比赛的情景,甚至让学生亲自去比一比,跑一跑。要知道科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生活情境创设并不需要再现生活现实。生活情境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有明确的指向,集中地体现相对单一的课程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利用生活情境时应进行必要的整合,适当地提炼,以利于课堂的高效学习。
  
  借鉴案例
  
  【案例四】
  《温度计》教学片段
  王传兵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接龙游戏,我说季节的名称,大家用最简短的文字来描述这个季节的特征。
  春季——春暖花开;夏季——火热;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师:在季节转换过程中,同学们感觉到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
  生:冷热,温度。
  师:很好!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有谁知道今天的温度有多高吗?
  生:……
  师:我们来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哪位同学来做一回气象预报员?
  投影:
  天气预报
  今天多云到阴,有雨,雨量小到中等,最高气温18℃,明晨最低气温9℃,偏北风4—5级,阵风6级。
  师:很好!他的读法是否规范?应该怎样读?摄氏度(℃)就是温度的单位,请注意符号的正确写法。
  师:同学们还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温度吗?……
  生: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左右;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师:还有吗?……我们来看书本上第77页的小资料,大家能不能把空白部分填上?……其余的空白部分请大家课后查找资料填上去。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少?什么意思?酒精的凝固点是多少?怎么读?什么意思?水银的凝固点呢?
  投影:
  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在“神舟”六号飞船返回穿过大气层的时候,飞船内外的温度有多少摄氏度?(内部温度控制在21℃左右,外表温度则高达1000℃以上),同学们对此有何感想?
  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体现了炎黄子孙的勇敢,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神舟”飞船利用科技的力量为航天员提供了舒适的环境,生活中也常常利用空调来改变环境温度。夏天空调开到多少摄氏度?冬天呢?建设部规定:在公共场所,夏天空调的设定温度不得低于25℃,冬天空调的设定温度不得高于20℃,这样规定有什么意义?希望同学们做节约能源和遵守规范的好学生,好公民。
  我们夏天进入空调房间感到……,冬天进入空调房间呢……,哪个环境温度高?而给我们的感觉却并非如此,我们的感觉可靠吗?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温度计。
  【案例五】《汽化与液化》——“蒸发”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后)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紧张吗?
  生:紧张!
  师:其实老师比你们更紧张(笑)!
  师:有些人一紧张就流汗,如果你们流汗了会如何处理?
  生:脱去外衣。
  师:去空调房间。
  生:去吹吹风。
  师:去吹吹电风扇。
  ……
  师:有些同学在运动后大汗淋漓,马上去吹电风扇,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生:不好,很容易感冒!
  师:为什么大汗淋漓时吹电风扇容易感冒呢?
  生:……(尝试解释)
  师:学习本节课后,你们就会得到答案。
  【案例六】《质量》教学片段
  师:出示一枚小铁钉和一枚大铁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铁。
  师:这两枚铁钉都由铁这种物质组成。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一大一小。
  生2:一轻一重。
  生3:一个含铁多,一个含铁少。
  师:大铁钉含铁这种物质多,小铁钉含铁这种物质少。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质量。
  
  专家建议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改强调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地取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悬念的生活情境,为理论与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在创设生活化情境中要注重“趣”“异”“疑”。
  1.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物理课要有趣味,这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有趣味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
  2.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创设有“异”的生活化情境能够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3.疑,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创设有“疑”的生活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生活化情境要达到“趣”“异”“疑”,首先必须克服我们在“诊断分析”里指出的生搬硬套生活,为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而联系生活等种种问题。而以上几个案例,无疑是成功的尝试。
  知识的学习需要遵循认知规律,注重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把握认知规律,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理解和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仅要遵循知识的学科逻辑和学习者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规律,而且要遵循知识的生活逻辑。但是,人的生活是零碎的,它往往以片段、松散的状态出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化、拓展。案例四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季节、温度、“神舟”六号、空调房,联系所选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学生生活与文本知识的契合点时,注意了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案例六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准新知生长点,将生活情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相应的概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内容更具吸引力。
  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而产生探究的能动性。案例五的引入,就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引入情境设计的思想,尤其是注意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结合起来,从而引起感官和思维上的共鸣。不管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有过运动后大汗淋漓的体验,只不过处理的方法不同,一些学生由于处理不当得过感冒,有过这样体验的学生更急于知道原因。
其他文献
如今在学校教育中通用的“德育”一词,所表达的往往是“德育”的广义含义,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狭义的“教育”。而所谓教学的“教育性”,实际上就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完成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正如杜威所言:“从词源学来说,教育这个词恰恰就是引导或教养的过程。”如果说,一切教育行为和一切教育活动,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都有某种影响,不是积极的正面影响,就是消极的负面影响;不
期刊
德育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它将贯穿学校整个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在校即为师,教书须育人”,也就是说,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任务,而是要让学校的所有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    一、强化德育意识:做高于“经师”的“人师”    一谈到德育,一些教师仿佛就认为只要上好思想品德课、搞好德育活动就足以了,即认为德育和智育可以分开独立地施行,把教学与德育看
期刊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德育内容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教材的知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整体结构系统。因此,以教材和课堂教学为载体的学科德育,也是由浅入深地构成德育的层次系列之一。即德育内容是分层次地贯穿在各学科的各个阶段的,尽管有不少内容反复出现,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深广度的层次要求是不相同的,教师不能将其视之为简单的重复,实际上是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整体德育体系。同时又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最后一课》教学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领会课文中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讨论正热烈进行中。)  生:我认为韩麦尔先生对小弗郎士的思想影响是很大的。  师:韩麦尔老师这个人物你们觉得怎么样?  (学生片刻愕然后,急忙翻书。)  生1: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位好老师,因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2:我认为他不是个好老师,因为他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替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就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散步》教学片段  师:“我”的一家究竟上演了一幕怎样动人的散步图呢?下面请每一大组分别推选四个演员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好评判工作,然后评选最佳演员。  于是,每一大组各推选四名学生,有的演“我”, 有的演“我”的妻子,有的演“我”的儿子,有的演“我”的母亲,然后一组组上去,煞有介事地表演一番,因为动作、表情等方面的原因,搅得底下的学生发出一阵阵笑声。一时,教室里人头晃动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赫耳墨斯与雕像者》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一句写道:“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沉默,全班学生无不流露出困惑的神情,有的则把头埋得很低。)  师一边重复上面的问题,一边用期盼的目光搜寻着大家。  (生继续沉默)  (教师有些着急起来,便指名叫几名学生来回答,但个个都支支吾吾答
期刊
【编者按】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教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乘着歌声的翅膀》综合性学习  一、播放流行音乐,唤起学生兴趣  二、穿行音乐天空,了解中外经典  (一)走进民族音乐  1.说说你接触过的民乐曲目。  2.根据音乐风格猜猜它所产生的地域。  (欣赏《信天游》《好一朵茉莉花》《珠穆朗玛》《月光下的凤尾竹》)  3.说说你知道的民族乐器和用它们演奏的优秀曲目。  4.利用视听播放器,欣赏音乐,要求学生猜演奏音乐的乐器。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片段  1.引入课题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随即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几幅彩色图片:  图片1:夜色阑珊的城市夜晚,几束彩色光柱划破夜空,交相辉映。  图片2: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一束红色激光贯穿了大部分画面。  图片3:海底世界中,一位潜水员头盔上的灯发出一束光,射向远处。  2.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片段  学生利用投影仪做手影游戏,教师请同学们边做边解说。分别做出小狗、小鸟、青蛙、孔雀等的手影(还配有动作)。  师(讨论l):看了手影表演后,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来一起研究?  学生提出的问题:(1)手是肉色的,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2)影子是怎样形成的?(3)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吗?……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很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