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不断地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高等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高等技术教育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机房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材陈旧,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陈旧、过时而被淘汰;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相脱节,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很难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和教材模式改革人手。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在教育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下,各学校相继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各地区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差异。加上由于计算机课程为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差异明显,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课程体系难以满足需求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一个突出标志。总的来说,这些专业的要求、个人的兴趣、就业的导向等多方面的因素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加以保障和适应。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单一平行的必修课结构,难以满足以上各方面的需求。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尽管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还是局限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往往过分依赖电子教案,照“片”(电子课件)宣科,师生互动交流减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整个课程的教学阶段采用单一的“理论+上机”授课模式。沿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碍于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创新性人才。
二、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1、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高校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1 分层次教学。高等技术教育中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理工类、文史类、经济类、外语类等,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认真考虑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采取分层次教学。
1.2 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CA[课问具有交互学习的功能并提供了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学生能较为直观地学习各种软件功能的完整操作方法,教师在播放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能把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2、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模式改革。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相适应,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以及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新教材中。教材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社会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知识,并将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化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监控。“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无法继续生存发展”,深化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是实现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是要加强听课制度。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听课小组,随机性地对教师授课进行现场测评,并对教师之间进行交叉听课,期末打出同行测评分,作为一项评分内容。加强对校级、院级进行优秀课、观摩课的听课学习。二是要加强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学生座谈制度。定期随机抽取各班一部分学生对此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分。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可以从接受对象的角度,更直接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四是加强教师的自评与互评制度。对教师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达到教学情况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目的。并由同行对其教学情况给予评价,双方互相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形成相互促进的动力。
4、注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使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率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开阔眼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训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在以往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由于受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理论考核柬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实习只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熟悉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偏离了高校教育的轨道。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普及,各行 各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毕业证书上,还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走文化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联合的模式。
6、转变教学思想。改进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合理利用业余空间进行自我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不是理论型,而是技能型的知识。计算机发展迅速,要学会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转变以背诵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掌握、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使教师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不应该把知识掰开揉碎了,再给学生,而应该是把品尝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引导教学,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其次,在计算机教学中适用分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展开实践活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单靠教师的直接传授,而且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组员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实现。再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以现有的知识去探究更深一层的知识是无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态度,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
7、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出高水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是顺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计算机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要稳定队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是目前较紧缺的热门人才,计算机人才在公司与学校的收入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稳定和发展计算机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有计划、分批次地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培养加强学术交流,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对计算机科学知识全面地、透彻地理解和贯通。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成就创新人才必须有创新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高等技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高等技术教育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机房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材陈旧,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陈旧、过时而被淘汰;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相脱节,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很难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和教材模式改革人手。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在教育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势下,各学校相继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各地区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差异。加上由于计算机课程为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不够重视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差异明显,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课程体系难以满足需求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一个突出标志。总的来说,这些专业的要求、个人的兴趣、就业的导向等多方面的因素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加以保障和适应。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单一平行的必修课结构,难以满足以上各方面的需求。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尽管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还是局限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往往过分依赖电子教案,照“片”(电子课件)宣科,师生互动交流减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整个课程的教学阶段采用单一的“理论+上机”授课模式。沿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碍于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创新性人才。
二、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1、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高校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1 分层次教学。高等技术教育中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理工类、文史类、经济类、外语类等,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认真考虑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采取分层次教学。
1.2 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CA[课问具有交互学习的功能并提供了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学生能较为直观地学习各种软件功能的完整操作方法,教师在播放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能把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2、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模式改革。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相适应,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以及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新教材中。教材模式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社会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知识,并将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化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监控。“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无法继续生存发展”,深化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是实现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是要加强听课制度。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听课小组,随机性地对教师授课进行现场测评,并对教师之间进行交叉听课,期末打出同行测评分,作为一项评分内容。加强对校级、院级进行优秀课、观摩课的听课学习。二是要加强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学生座谈制度。定期随机抽取各班一部分学生对此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分。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可以从接受对象的角度,更直接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四是加强教师的自评与互评制度。对教师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达到教学情况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目的。并由同行对其教学情况给予评价,双方互相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形成相互促进的动力。
4、注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使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率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开阔眼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训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在以往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由于受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理论考核柬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实习只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熟悉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偏离了高校教育的轨道。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普及,各行 各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毕业证书上,还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走文化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联合的模式。
6、转变教学思想。改进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合理利用业余空间进行自我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不是理论型,而是技能型的知识。计算机发展迅速,要学会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转变以背诵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掌握、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使教师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不应该把知识掰开揉碎了,再给学生,而应该是把品尝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引导教学,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其次,在计算机教学中适用分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展开实践活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单靠教师的直接传授,而且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组员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实现。再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以现有的知识去探究更深一层的知识是无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态度,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
7、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出高水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是顺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计算机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要稳定队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是目前较紧缺的热门人才,计算机人才在公司与学校的收入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稳定和发展计算机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有计划、分批次地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培养加强学术交流,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鼓励青年教师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对计算机科学知识全面地、透彻地理解和贯通。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成就创新人才必须有创新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