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词语教学的新路径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认识字词,品味词句是开展文本教学的基础。学生若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在段落中的意思,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品中蕴藏的人文意味。然而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却有一定的难度,若过于简单,则学生兴趣不高;若过于复杂,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尝试给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字词教学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虚拟想象,展开对话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尝试触摸到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文章的情境,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和作品进行对话,提升认知和理解词语的效果。如《找春天》(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和文本对话,在理解词语内容的同时探究作品的主旨和其中的情感。以“探”为例,我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并尝试表达出来。学生说道:“这给人一种悄悄现身的感觉。”“作者为何要强调这种感觉呢?”“因为春天就是不经意间来到人间的,所以这个词语很合适。”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思考:“‘树木吐出点点嫩芽’中为何要用‘吐’这个词语呢?用其他的词语不行吗?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学生认为:“这样感觉嫩芽是树木身体里的一部分。”“从作者的选词中你能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吗?”“我觉得作者很喜欢春天,因此才会用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春天。”
  在教学中简单地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则学生很难对该词语有切实的认知,学生只有真正充分感受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和有的意义,才能对词语的意思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虚拟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参与表演,做好铺垫
  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表演中,在参与的过程中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尝试加入台词,并利用台词创设有助于理解词语的语境,这样学生能意识到不能离开语境学习词语。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中,学生学到了“懊丧”这样的形容词,很多学生不知道这具体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状态。我尝试引导学生展开表演活动,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当鼹鼠先生发现包裹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学生觉得:“他会反复翻看包裹,想要找到东西。”“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尝试在表演中加入他的内心独白。”学生尝试加入:“哎呀,真是太糟糕了,怎么全部都空了呢?”“这样的心态,就是‘懊丧’,现在你能在你表演的基础上说说‘懊丧’的意思吗?”学生回答道:“‘懊丧’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的意思。”
  表演也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在营造真实有效的情境后,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詞语的意思,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少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资源互见,激活体验
  资源互见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历史、音乐、美术、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资源,辅助学生认知和感悟。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不少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意识到其专业性,并从具有专业性的原始词义出发,延伸到具体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解释词语,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端午粽》(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第一次接触“纪念”这个词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资源互见的方式。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历史书中和屈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此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从书中了解到屈原的信息呢?”学生认为:“因为历史书上记载了。”“历史书上为什么要记载呢?”“因为屈原的行为很有意义,值得人们怀念。”此时将“纪念”的意思引入到教学中:“所以,‘纪念’的意思就是用事物或者行动对人或事情表示怀念。大家看看课文中用何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呢?”学生回答:“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怀念。”这样的教学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融入到了语文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纪念”的意思。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若能将其他学科的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理解,则学生就能更好地提升对这些专业词语的理解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靠查词典和死记硬背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转而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通过虚拟情境、表演情境和学科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找到了学习字词的新路径,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突破字词的学习障碍,积累并掌握更多的字词。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潜能。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本能不是思考,而是记忆。生命个体的大脑就如同好长时间不进行锻炼的肌肉,一旦出现较大的负荷就会有劳累之感。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育道德。”不少教师都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认知理念,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助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儿童就是美丽的天使,拥有玲珑剔透的诗心。不经意间,开启心门,那渴望飞翔的诗心如同白鸽冲向蓝天,唱响一曲曲清亮亮的欢歌;又如澄澈流动的小溪里那光洁圆润的石子,带着孩童般的自然和天真。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诵读儿童诗吧”  开学伊始,我新接了二(3)班的语文课,因为是新接的班级,我和学生素不相识。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呢?我陷入思索中。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三年级阶段,学生逐步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开始尝试写作文。然而,不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第一步,所以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让学生提高习作素养。  一、观察生活点滴,厚积薄发  学者孙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理解没有教师预设得准确、深刻,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关键点等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或是匆匆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只有在充分的读、悟、思、辨中,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等一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笔者以《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教师应从“教什么”与“怎么教”的角度入手,真正落实课后习题的教学效能。课后练习是编者紧扣文本特点和单元要素精心提炼出来的教学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不仅是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载体,更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教师研读教材不能无视课后练习,既要从课后习题中捕捉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又要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环节,真正凸显编者的设计意图,将
写话,对于刚刚学会不多字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是一项挑战。记得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莎士比亚也曾感慨道:“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也正如我们所知的,有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同样,学生有无写话的兴趣是写话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这时,教师作为指引者的作用尤其重要,教给学生多种方
现代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又叫儿童诗,这些诗歌与儿童的审美特点和心理特点很吻合,特别适合他们欣赏和吟诵。现行的小语教材中几乎每一册都有儿童诗,中高年级的儿童诗又常被安排在教材的第一课,这些足见编者对儿童诗的重视。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作为教师更应重视儿童诗的教学。但仍有许多教师误把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习作与阅读的关系,提出要将学生的读与写有效结合,互相促进。统编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阅读、学习、表达的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发掘单元内课文的种种亮点,引导学生去细读品悟、内化迁移,这样持之以恒地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大有裨益。本文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围绕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悟
【设计理念】  运用多种方法,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让学生在感悟诗歌内容的同时识记字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符合情景的声音、教师描述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生字。   2.准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过程】  一、猜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养成“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阅读习惯以及要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根据这个阅读要求,统编本教材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首次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那么,如何开展好“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呢?本文拟就栏目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阅读保障。  一、“和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