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认识字词,品味词句是开展文本教学的基础。学生若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在段落中的意思,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品中蕴藏的人文意味。然而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却有一定的难度,若过于简单,则学生兴趣不高;若过于复杂,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尝试给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字词教学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虚拟想象,展开对话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尝试触摸到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文章的情境,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和作品进行对话,提升认知和理解词语的效果。如《找春天》(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和文本对话,在理解词语内容的同时探究作品的主旨和其中的情感。以“探”为例,我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并尝试表达出来。学生说道:“这给人一种悄悄现身的感觉。”“作者为何要强调这种感觉呢?”“因为春天就是不经意间来到人间的,所以这个词语很合适。”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思考:“‘树木吐出点点嫩芽’中为何要用‘吐’这个词语呢?用其他的词语不行吗?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学生认为:“这样感觉嫩芽是树木身体里的一部分。”“从作者的选词中你能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吗?”“我觉得作者很喜欢春天,因此才会用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春天。”
在教学中简单地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则学生很难对该词语有切实的认知,学生只有真正充分感受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和有的意义,才能对词语的意思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虚拟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参与表演,做好铺垫
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表演中,在参与的过程中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尝试加入台词,并利用台词创设有助于理解词语的语境,这样学生能意识到不能离开语境学习词语。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中,学生学到了“懊丧”这样的形容词,很多学生不知道这具体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状态。我尝试引导学生展开表演活动,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当鼹鼠先生发现包裹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学生觉得:“他会反复翻看包裹,想要找到东西。”“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尝试在表演中加入他的内心独白。”学生尝试加入:“哎呀,真是太糟糕了,怎么全部都空了呢?”“这样的心态,就是‘懊丧’,现在你能在你表演的基础上说说‘懊丧’的意思吗?”学生回答道:“‘懊丧’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的意思。”
表演也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在营造真实有效的情境后,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詞语的意思,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少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资源互见,激活体验
资源互见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历史、音乐、美术、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资源,辅助学生认知和感悟。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不少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意识到其专业性,并从具有专业性的原始词义出发,延伸到具体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解释词语,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端午粽》(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第一次接触“纪念”这个词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资源互见的方式。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历史书中和屈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此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从书中了解到屈原的信息呢?”学生认为:“因为历史书上记载了。”“历史书上为什么要记载呢?”“因为屈原的行为很有意义,值得人们怀念。”此时将“纪念”的意思引入到教学中:“所以,‘纪念’的意思就是用事物或者行动对人或事情表示怀念。大家看看课文中用何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呢?”学生回答:“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怀念。”这样的教学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融入到了语文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纪念”的意思。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若能将其他学科的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理解,则学生就能更好地提升对这些专业词语的理解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靠查词典和死记硬背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转而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通过虚拟情境、表演情境和学科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找到了学习字词的新路径,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突破字词的学习障碍,积累并掌握更多的字词。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虚拟想象,展开对话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尝试触摸到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文章的情境,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和作品进行对话,提升认知和理解词语的效果。如《找春天》(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和文本对话,在理解词语内容的同时探究作品的主旨和其中的情感。以“探”为例,我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并尝试表达出来。学生说道:“这给人一种悄悄现身的感觉。”“作者为何要强调这种感觉呢?”“因为春天就是不经意间来到人间的,所以这个词语很合适。”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思考:“‘树木吐出点点嫩芽’中为何要用‘吐’这个词语呢?用其他的词语不行吗?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学生认为:“这样感觉嫩芽是树木身体里的一部分。”“从作者的选词中你能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吗?”“我觉得作者很喜欢春天,因此才会用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春天。”
在教学中简单地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则学生很难对该词语有切实的认知,学生只有真正充分感受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和有的意义,才能对词语的意思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虚拟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参与表演,做好铺垫
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表演中,在参与的过程中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表演的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尝试加入台词,并利用台词创设有助于理解词语的语境,这样学生能意识到不能离开语境学习词语。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中,学生学到了“懊丧”这样的形容词,很多学生不知道这具体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状态。我尝试引导学生展开表演活动,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当鼹鼠先生发现包裹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学生觉得:“他会反复翻看包裹,想要找到东西。”“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尝试在表演中加入他的内心独白。”学生尝试加入:“哎呀,真是太糟糕了,怎么全部都空了呢?”“这样的心态,就是‘懊丧’,现在你能在你表演的基础上说说‘懊丧’的意思吗?”学生回答道:“‘懊丧’是因为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的意思。”
表演也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在营造真实有效的情境后,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詞语的意思,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不少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资源互见,激活体验
资源互见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历史、音乐、美术、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资源,辅助学生认知和感悟。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不少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意识到其专业性,并从具有专业性的原始词义出发,延伸到具体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解释词语,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端午粽》(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第一次接触“纪念”这个词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资源互见的方式。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历史书中和屈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此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从书中了解到屈原的信息呢?”学生认为:“因为历史书上记载了。”“历史书上为什么要记载呢?”“因为屈原的行为很有意义,值得人们怀念。”此时将“纪念”的意思引入到教学中:“所以,‘纪念’的意思就是用事物或者行动对人或事情表示怀念。大家看看课文中用何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呢?”学生回答:“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怀念。”这样的教学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融入到了语文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纪念”的意思。
课标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若能将其他学科的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理解,则学生就能更好地提升对这些专业词语的理解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靠查词典和死记硬背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转而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通过虚拟情境、表演情境和学科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找到了学习字词的新路径,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突破字词的学习障碍,积累并掌握更多的字词。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