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点滴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文字基础训练的同时,应着眼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意志、品质、情感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自主创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议”为手段、以“用”为主旨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创造兴趣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学会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以及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积极进取,而实现自尊、自爱、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助推器。当学生一个想法、一个做法不合逻辑,甚至是荒谬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怀疑学生的动机,这是因学生自身的特点而出现的,此时,是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教育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的好时机。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一定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创新精神来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不急于认同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积累,通过认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联想和想象,提出新的想法和看法,从而获取新的收获和成功。小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光芒闪现。在教学中,我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如“读讲故事”、“读说一段话”就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通过奇妙幻想体验生活的乐趣,享受到拥有新知识的快感,为创造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还要树立“教学无终点”的思想观念,追求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因为科学知识是系统的,又是普遍联系的。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作为教师来说,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树立教学新思想、新观念,能够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挖掘延伸,通过各种渠道、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灵感,鼓励他们要好学进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总是带着疑问下课,又总是带着疑问来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性是主体性学习的基础。创造性又是主体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做主,有选择、支配能力,有个性,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没有自主性,就没有独创性。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贯彻“自主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和活动学习的空间。如:学习计划可以自己来定,读书之前自己提问题,自己找规律等。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把创造和构思付诸行动之中。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加地体验到独立创造的乐趣。
  总之,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气氛当中,创造思维的火花竞相绽放。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以期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树立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如何把实际生活同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策略之一——数学问题实际化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
聋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又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开掘美育因素,将美育贯穿缝纫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品缝制中感知劳动过程的美,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美,在学会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劳技教育——创造美    “劳动创造了美。”美育目的的实现,不能离开审美的实践活动——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完成美的作品。    1、慧眼寻求美  劳
器乐教学中的竖笛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教学可以丰富、充实小学课内外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竖笛教学要做以常教常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遵循一课一得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让学生的训练安排得过满过难,加重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精心选择吹奏内容,既要考虑指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转向理解,并对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可在教育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却比较少见而亟待开发。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不容忽视的宝贵教学资源,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宝藏”。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一、将错就错——创新思维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而不可脱离文本;拓展要适度,应成为文本的有益补充,应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下面,我就以《司马迁发愤写》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拓展。    拓展一:  (一)师:司马迁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  生:(回答不到位)  师:老师让大家课前查资料了,谁来说说
从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规律推论,经济活动的变革迟早都会折射到教育活动中来。因此伴随着入世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中国的教育体制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将通过WTO这一特殊环节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指南》理念,下面以“小圆形变变变”为例,谈谈小班美术教学中“感知与体验”的支持策略。  一、链接生活——为感知埋下伏笔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美术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发现可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一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    一、教师的不敢“出手”    这里的“出手”,指的是教师做示范画。《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美术课上,教师由原来的做示范画慢慢地
课堂巡视,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再是以往显示教师特权的“随便走走”,也不是课间小憩式的悠闲等待,更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暂时“停止”,而是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进行课堂实践时调研与调控的有效手段。它担负着课堂检查督促、调研调控、个别施教等重要教学任务。可以说做好课堂巡视工作,对于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