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合作的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主要从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条件来探讨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在文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主要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和院校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合作;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26-01
1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虽然人们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对策,但现实中教育的发展却极为缓慢,素质教育、减负等口号几乎都成为空谈。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如果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合作是必须的。合作可以聚集众人力量,取得长足的发展。
“教师职业曾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指出,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备课笔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大多数教师都羞于请教其他教师或接受其他教师的批评。院校之间的合作更是因共同目标模糊,观念差异,交流阻塞和合作态度等问题没能很好的展开。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因此,人们对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也在近几年急剧增加。
2相关概念的界定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对于合作的定义,各方有各方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定义,所采取的合作定义为:两个或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或利益而一起进行的一种协同行为。
本文采取的教师专业的定义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教师个体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内部努力与外部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
3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功能
3.1教师之间的合作
3.1.1有利于提升教师多方面能力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等。
3.1.2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通过合作,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身上学到许多平常表面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每一个细小的指导都有可能使新教师有长足的进步甚至是质的飞跃。
3.1.3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利于满足教师处于孤军奋战之境而诱发的强烈的合作心理需要,为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营造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
3.2院校之间的合作
院校之间的合作主要是“U-S”合作模式。“U-S合作(university-School cooperation)模式:即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模式。”院校之间的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2.1为职前教师提供师范教育
良好的“U-S”合作模式,可以为实习的师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范教育,使师范生受益匪浅,从而从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2.2为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机会
在“U-S”合作模式中,大学教师进入中小学学习可以更新自己陈旧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中小学教师也可以从大学教师身上学到一些不同的甚至全新的理念,这有利于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2.3促进合作双方深入研究
大学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般多偏向于理论方面,而中小学教师对这方面的研究则多偏向于实践方面的。“U-S”合作模式为两者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4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条件
一个成功的合作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有明确的合作团队。这是最基础的,是合作的主体。2、有共同遵守的规则。3、有共同的目标。只有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才有可能进行合作。4、有可分解任务。。5、能互惠互利。每一个合作的成员都要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动力。6、要有合适的客观条件。这包括时间、精力等多个方面。
5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改进对策
5.1教师合作的改进对策
5.1.1教师转变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增强合作意识,要善于合作并积极参与合作。
5.1.2学校进行校园教师合作文化建设
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管理者要寻找教师的共同愿景,有了共同的追求,教师合作才比较容易,教师专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此外,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的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
5.1.3学校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一个学校要会吸取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消化,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转化为适合本校的具体方法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不被淘汰。
5.2院校合作的改进对策
5.2.1建立多条沟通渠道
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些障碍,建立多条沟通渠道就有利于解决双方之间的障碍和误解。目前,大学与中小学的直接联系是一条渠道。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局、社会各界来建立起更多条间接联系大学与中小学的渠道。
5.2.2重构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
在大学里,“重构大学文化意味着要有效地消除“研究型文化”和“教学型文化”之间彼此攻评的局面。”大学里盲目重视科研就会忽略教师的专业成长。“重构中小学文化意味着要促进中小学教师由“操作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同时,重构中小学文化还意味着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对教育理论的不恰当期望,谋求与大学教师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协商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
5.2.3有完整的操作机制
完整的操作机制可以保障院校合作顺利的进行,并能很好地处理突发状况。完整的操作机制不仅包括具体步骤,而且还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点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文雪、廖诗艳.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10,10:59~61
[3]宋萍.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D].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王小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D].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5]徐娟.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下两种“U一S合作模式”比较研究[D].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李翠莲.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合作;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26-01
1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虽然人们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对策,但现实中教育的发展却极为缓慢,素质教育、减负等口号几乎都成为空谈。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如果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合作是必须的。合作可以聚集众人力量,取得长足的发展。
“教师职业曾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指出,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备课笔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大多数教师都羞于请教其他教师或接受其他教师的批评。院校之间的合作更是因共同目标模糊,观念差异,交流阻塞和合作态度等问题没能很好的展开。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因此,人们对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也在近几年急剧增加。
2相关概念的界定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对于合作的定义,各方有各方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定义,所采取的合作定义为:两个或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或利益而一起进行的一种协同行为。
本文采取的教师专业的定义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教师个体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内部努力与外部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
3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功能
3.1教师之间的合作
3.1.1有利于提升教师多方面能力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等。
3.1.2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通过合作,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身上学到许多平常表面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每一个细小的指导都有可能使新教师有长足的进步甚至是质的飞跃。
3.1.3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利于满足教师处于孤军奋战之境而诱发的强烈的合作心理需要,为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营造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
3.2院校之间的合作
院校之间的合作主要是“U-S”合作模式。“U-S合作(university-School cooperation)模式:即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模式。”院校之间的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2.1为职前教师提供师范教育
良好的“U-S”合作模式,可以为实习的师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范教育,使师范生受益匪浅,从而从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2.2为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机会
在“U-S”合作模式中,大学教师进入中小学学习可以更新自己陈旧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中小学教师也可以从大学教师身上学到一些不同的甚至全新的理念,这有利于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2.3促进合作双方深入研究
大学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般多偏向于理论方面,而中小学教师对这方面的研究则多偏向于实践方面的。“U-S”合作模式为两者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4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条件
一个成功的合作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有明确的合作团队。这是最基础的,是合作的主体。2、有共同遵守的规则。3、有共同的目标。只有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才有可能进行合作。4、有可分解任务。。5、能互惠互利。每一个合作的成员都要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动力。6、要有合适的客观条件。这包括时间、精力等多个方面。
5教师专业发展中合作的改进对策
5.1教师合作的改进对策
5.1.1教师转变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增强合作意识,要善于合作并积极参与合作。
5.1.2学校进行校园教师合作文化建设
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管理者要寻找教师的共同愿景,有了共同的追求,教师合作才比较容易,教师专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此外,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的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
5.1.3学校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一个学校要会吸取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消化,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转化为适合本校的具体方法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不被淘汰。
5.2院校合作的改进对策
5.2.1建立多条沟通渠道
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些障碍,建立多条沟通渠道就有利于解决双方之间的障碍和误解。目前,大学与中小学的直接联系是一条渠道。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局、社会各界来建立起更多条间接联系大学与中小学的渠道。
5.2.2重构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
在大学里,“重构大学文化意味着要有效地消除“研究型文化”和“教学型文化”之间彼此攻评的局面。”大学里盲目重视科研就会忽略教师的专业成长。“重构中小学文化意味着要促进中小学教师由“操作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同时,重构中小学文化还意味着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对教育理论的不恰当期望,谋求与大学教师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协商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
5.2.3有完整的操作机制
完整的操作机制可以保障院校合作顺利的进行,并能很好地处理突发状况。完整的操作机制不仅包括具体步骤,而且还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点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文雪、廖诗艳.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10,10:59~61
[3]宋萍.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研究[D].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王小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D].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5]徐娟.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下两种“U一S合作模式”比较研究[D].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李翠莲.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