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自己所在班级有一种奇怪的现象:班级中20%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善于思考,积极乐观,做作业都能做成精品,反观余下的80%的同学,凡事消极应付,做事勉强,是绝对的空想主义者,忘性比记性好,凡事只重结果,不考虑过程。显然,最终在成绩上效果明显的是那20%。
关键词:藏语文教学;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又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一般来说,二八定律主要体现在股市、企业等经济领域,然而,经笔者观察思考发现,在我们的藏语文课堂教学中,二八定律也是无处不在的。
一、班级管理
类似于汉语文课,藏语文课的容量也是比较庞大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一般都要依靠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以及藏语成绩好的同学来共同配合完成的。在我教过的班级里,从一个学期宏观看来,帮助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般是1个班长、1个学习委员、4个小组长、2~3个学习积极分子(成绩一般都是班级前列)、1個课代表。在一个人数在58个左右的班级,这样的比例刚好是2∶8。在一学期的54人班级的教学中,这10个同学起到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剩余的44人,这可以说是二八法则在班级管理角度的体现了。
二、课后复习
经笔者观察发现,班级的前20%的同学,也就是前11名的同学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喜欢用脑子思考,而余下的同学则更相信勤能补拙。因此,在晚读或者早读时,考试成绩越靠后的同学反而显得越认真,背的越起劲。而那些成绩在20%之前的同学在大部分时间,只是在盯着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之后的相关内容考试,背过知识点的同学只做到了对课本原文内容的复制粘贴,而自己思考过的同学则在原文基础上更多地用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三、面对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谁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那些成绩保持在前11名的同学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即使某次考试落后了,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调整,迎头赶上,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因此前20%的同学名次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起码能保证在一定阶段内保持在20%的范围内流动。而那些属于80%的同学,一旦退步,就较难赶上,甚至出现一退再退的情况。20%和80%似乎变成了两个固化的流动性较差的阶层。究其原因,大概就是面对挫折的态度问题,20%的同学再找成绩变化的原因,反思自己,试图在之后的学习中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而余下的80%的同学更多的在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甚至会通过大哭等形式自我平衡。其实在初一刚入学的时候,这20%的学生中好几个的入学成绩都不是名列前茅,甚至有人还算是倒数,但就是因为面对挫折方式的不同,使他们稳稳地在进步,反观那些心理状态不够好的同学,从最初入学时的学霸状态,最终“泯然众人矣”,甚至成为学渣。
四、作业情况
总有20%的学生愿意把作业做成精品,批阅他们的作业简直是一种享受。首先,他们的作业书写很工整,很美观。其次,作业的内容也是很有想法的。他们的作业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提前打好草稿或者提纲,并将之附到作业上,供老师参考,纠正错误。再发做一些词汇题时,学生喜欢把意思或者写法相似、相近、相反的词汇用别的颜色的笔记录下來等,因此,20%的学生的作业总是超量却能按时完成。而余下的80%的同学的作业要么原文照搬,书写潦草,要么偷工减料,甚至有人抄作业抄错行。很明显,前者在做作业过程中是不断吸取新知、不断反思的过程,所以他们是享受着自己的进步的,而后者则是明显的应付,应付自然是不舒服的,是遭罪的。
五、记笔记
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藏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越是成绩靠前的同学,记笔记越是认真,甚至有同学先把笔记记到稿纸上,再整理到固定的笔记本上。看他们的笔记,我都自愧不如。对于自己偶尔的备课不认真羞愧不已。而越是成绩在80%的同学,越是自信,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记忆力。其实我觉的不是他们的记性好,应该是忘性好。他们太过自信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不记得。
六、执行力
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学期计划,这是每个人必须参与的环节。通过看学生的学期计划,我发现80%的同学总是爱瞎想、爱喊口号,动不动就说知识就是力量之类的励志名言。而只有20%的同学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并写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计划,很具体实在,目标性很强。到了学期末,达到计划效果的也是这20%的同学。
总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从细节开始,从小事开始。作为初中藏语文教师,我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给学生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学会担当,学会正面思考问题,学会认真做事,学会注重行动,不做空想派,成为实干派。这些都是二八法则教给我的教学感悟。
参考文献:
[1]王厚龙.巧用“二八法则”争做高考中的黑马[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4).
关键词:藏语文教学;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又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一般来说,二八定律主要体现在股市、企业等经济领域,然而,经笔者观察思考发现,在我们的藏语文课堂教学中,二八定律也是无处不在的。
一、班级管理
类似于汉语文课,藏语文课的容量也是比较庞大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一般都要依靠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以及藏语成绩好的同学来共同配合完成的。在我教过的班级里,从一个学期宏观看来,帮助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般是1个班长、1个学习委员、4个小组长、2~3个学习积极分子(成绩一般都是班级前列)、1個课代表。在一个人数在58个左右的班级,这样的比例刚好是2∶8。在一学期的54人班级的教学中,这10个同学起到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剩余的44人,这可以说是二八法则在班级管理角度的体现了。
二、课后复习
经笔者观察发现,班级的前20%的同学,也就是前11名的同学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喜欢用脑子思考,而余下的同学则更相信勤能补拙。因此,在晚读或者早读时,考试成绩越靠后的同学反而显得越认真,背的越起劲。而那些成绩在20%之前的同学在大部分时间,只是在盯着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之后的相关内容考试,背过知识点的同学只做到了对课本原文内容的复制粘贴,而自己思考过的同学则在原文基础上更多地用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三、面对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谁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那些成绩保持在前11名的同学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即使某次考试落后了,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调整,迎头赶上,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因此前20%的同学名次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起码能保证在一定阶段内保持在20%的范围内流动。而那些属于80%的同学,一旦退步,就较难赶上,甚至出现一退再退的情况。20%和80%似乎变成了两个固化的流动性较差的阶层。究其原因,大概就是面对挫折的态度问题,20%的同学再找成绩变化的原因,反思自己,试图在之后的学习中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而余下的80%的同学更多的在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甚至会通过大哭等形式自我平衡。其实在初一刚入学的时候,这20%的学生中好几个的入学成绩都不是名列前茅,甚至有人还算是倒数,但就是因为面对挫折方式的不同,使他们稳稳地在进步,反观那些心理状态不够好的同学,从最初入学时的学霸状态,最终“泯然众人矣”,甚至成为学渣。
四、作业情况
总有20%的学生愿意把作业做成精品,批阅他们的作业简直是一种享受。首先,他们的作业书写很工整,很美观。其次,作业的内容也是很有想法的。他们的作业一般都是比较详细的,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提前打好草稿或者提纲,并将之附到作业上,供老师参考,纠正错误。再发做一些词汇题时,学生喜欢把意思或者写法相似、相近、相反的词汇用别的颜色的笔记录下來等,因此,20%的学生的作业总是超量却能按时完成。而余下的80%的同学的作业要么原文照搬,书写潦草,要么偷工减料,甚至有人抄作业抄错行。很明显,前者在做作业过程中是不断吸取新知、不断反思的过程,所以他们是享受着自己的进步的,而后者则是明显的应付,应付自然是不舒服的,是遭罪的。
五、记笔记
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藏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越是成绩靠前的同学,记笔记越是认真,甚至有同学先把笔记记到稿纸上,再整理到固定的笔记本上。看他们的笔记,我都自愧不如。对于自己偶尔的备课不认真羞愧不已。而越是成绩在80%的同学,越是自信,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记忆力。其实我觉的不是他们的记性好,应该是忘性好。他们太过自信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不记得。
六、执行力
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学期计划,这是每个人必须参与的环节。通过看学生的学期计划,我发现80%的同学总是爱瞎想、爱喊口号,动不动就说知识就是力量之类的励志名言。而只有20%的同学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并写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计划,很具体实在,目标性很强。到了学期末,达到计划效果的也是这20%的同学。
总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从细节开始,从小事开始。作为初中藏语文教师,我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给学生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学会担当,学会正面思考问题,学会认真做事,学会注重行动,不做空想派,成为实干派。这些都是二八法则教给我的教学感悟。
参考文献:
[1]王厚龙.巧用“二八法则”争做高考中的黑马[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