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此,笔者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谈一点浅见。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重点要做到“三动”:
  1、教师带动
  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之上,形成对此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要始终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并把自己的习作在教室进行传阅,同学生一道品评。通过教师这种亲历亲为的表率,在学生中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2、知识促动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鼓动
  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提供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大胆修改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注重示范,强化规则
  
  教师的示范不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产生不规范。作为教师,必须熟悉修改作文的有关符号,并严格用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传授方法,培养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1、重视重复朗读和修改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的。对此,学生每次习作完成后,我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三个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同一题目多次练习
  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规定时间)的特点,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问题。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初次作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结合教学工作,对于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训练,必须把握好三点:
  1、结合教学促自改
  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描写作者面对好友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我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词句删掉,换成“我想看他,又不敢看他,只好让火在他身上燃烧”,请学生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2、典型示范集体改
  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能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要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在教室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3、民主参与互相改
  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作者单位:711700陕西省富平县华朱乡双义小学)
其他文献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虽说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为此,构建怎样的办学模式,促进专业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一、办学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仅仅十几年时间,全国原有的师范院校、新组建的师范院校以及许多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乘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春风,趁着倡导素质教育的热潮,纷纷
期刊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过文言文教学这一关。现在高中新教材文言文的量很大,弄不好会伤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降低对语文的兴趣,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一个老师要让几十个学生学好,惟一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学。一个老师如果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不敬业;如果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犯了罪。前者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后者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相对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
期刊
【摘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
期刊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单调乏味。由于学生课内文章没有学好,课外阅读面不宽,积累不丰,内功不深,造成作文中遣词造句不当、单调、乏味、干瘪,用来用去的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有些同学还受一时风气影响,作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怪异的、油滑的、
期刊
我们知道,钢琴家演奏前要定弦,歌唱家演唱时要定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琴声更悠扬,让歌声更优美。教师上课也是这样,可以说一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出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钢琴家定音、歌唱家定调,也就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恰当、适度地把握好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感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
期刊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来凸显数学的价值性。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现行
期刊
作为学生,最佩服数学老师的是解题速度——老师真神,这么快就想到了正确答案。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讲解几何证明题时,直接把学生的证明思路往正确的解题思路上引。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对老师非常敬佩,认为老师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解题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使他们经不起“挫折”,解题时一旦以一种思路无法证明题目的时候,就发慌,就急燥,甚至失去了继续解题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我喜欢,我选择    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激发读书兴趣,首先应放手让学生选择他自己喜欢和需要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读感兴趣的书。选书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引导选择那些能够给学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教学任务,探讨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否全面地掌握。因此,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一个长期以来被施教者忽略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