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在具体学习中,由于会计学的逻辑性较强,并且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就给会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针对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利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会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会计学 教学
会计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当前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会计学缺乏兴趣,会计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而作为趣味教学方法来说,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中实现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大大提升会计教学质量。
一、会计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同,其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接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以及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教学技巧进行的,以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学的特殊性,因此,大多数教师当前在课堂中,仍然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完全忽视教学技巧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会计学课堂质量的难以提高,影响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还能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地位得到实现,为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趣味教学法在会计课堂中的实现进行具体阐述。
二、打开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之门
在会计学习最初,大多数学生对于会计都没有相关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会计教学一旦开始,相关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学科引入,直接进行教学活动,就会给学生形成会计学习非常无趣、枯燥的第一印象,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给后期的教学活动带来反面效应。而如果能够在会计教学初期,对学生进行相关会计就业方向,以及职业规划进行讲述,同时还可以就当前一些成功的,并且在会计方面比较出色的人士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期的会计学习从意识上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中对于会计学科的引入,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关成功人士的举例,比如世界500强中,其中的CEO中有将近百分之二十九的人其教育背景都是会计专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职业规划的讲述,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会计类的专业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缺的,并且会计在步入社会以后,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并且相应的工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新课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当前许多会计教师认为,会计教学原本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会想方设法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造成对于会计学习的排斥。要想使这一部分学生改变对于会计学习的看法,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解,将会计概念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对会计中“借”和“贷”的讲解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一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进行阐述,然后对其进行纠正,相信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将这两者向汉语的方面去理解,以为借就表示资金的进入,贷则表示资金的流出。而实际在会计中的借贷,仅仅只是记录中的第一个符号,完全没有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解以后,然后及时纠正。在课程进行初期为学生排除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
四、形象化教学活动的进行
会计学是理论和时间结合极强的一门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良好的理论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在对于理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对这些理论进行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作为例子,形象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其会计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这三个会计科目进行区分的时候,就可以以一个上班族为例进行,上班族每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这个上班族在上班之外还进行了兼职工作,那么兼职所得到的收入就是“其他业务收入”,若有一天上班族意外的获得了一些收入,这就可以归为“营业外收入”了,“营业外收入”一般具有偶然性、意外性,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是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转换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在课堂的形式、语言表达上更新颖、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其最终的一种体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如果进行转换,相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得到大大提升,并且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更好投入学习,教师也会在无形中更多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加深化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课时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然后在具体课程的进行中,转换学生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学生将知识点讲完以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会计科目是会计学习的基础,但是需要全部进行记忆,这就给会计学习增强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实行奖优罚劣的考察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统计,赢的一方给予奖励,输的一方则要受到相应惩罚,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六、利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抓住这一点,在将课程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从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社会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在会计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报表、账簿以及凭证的的制作,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去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并且更深入的了解会计工作者的职责,使学生能够做到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会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进行凭证的填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关于出差费用的报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出差人员、财务主管、出纳,然后按照差旅费用报销的程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并且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实践。
七、结语
综上,在会计教学工作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教学方式的改变出发,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动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这样才能够使会计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论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趣味教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5(6):134-135.
[2]韩雪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培养——以趣味教學为实现途径[J].商业会计 2015(24):126-128.
[3]王云菊.中职会计趣味教学法浅析[J].职业.2014(5):107-108.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会计学 教学
会计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当前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会计学缺乏兴趣,会计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而作为趣味教学方法来说,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中实现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大大提升会计教学质量。
一、会计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同,其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接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以及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教学技巧进行的,以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学的特殊性,因此,大多数教师当前在课堂中,仍然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完全忽视教学技巧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会计学课堂质量的难以提高,影响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还能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地位得到实现,为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趣味教学法在会计课堂中的实现进行具体阐述。
二、打开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之门
在会计学习最初,大多数学生对于会计都没有相关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会计教学一旦开始,相关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学科引入,直接进行教学活动,就会给学生形成会计学习非常无趣、枯燥的第一印象,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给后期的教学活动带来反面效应。而如果能够在会计教学初期,对学生进行相关会计就业方向,以及职业规划进行讲述,同时还可以就当前一些成功的,并且在会计方面比较出色的人士与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期的会计学习从意识上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中对于会计学科的引入,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关成功人士的举例,比如世界500强中,其中的CEO中有将近百分之二十九的人其教育背景都是会计专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职业规划的讲述,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会计类的专业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缺的,并且会计在步入社会以后,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并且相应的工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新课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当前许多会计教师认为,会计教学原本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会想方设法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造成对于会计学习的排斥。要想使这一部分学生改变对于会计学习的看法,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解,将会计概念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对会计中“借”和“贷”的讲解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一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进行阐述,然后对其进行纠正,相信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将这两者向汉语的方面去理解,以为借就表示资金的进入,贷则表示资金的流出。而实际在会计中的借贷,仅仅只是记录中的第一个符号,完全没有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解以后,然后及时纠正。在课程进行初期为学生排除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
四、形象化教学活动的进行
会计学是理论和时间结合极强的一门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良好的理论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在对于理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对这些理论进行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作为例子,形象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其会计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这三个会计科目进行区分的时候,就可以以一个上班族为例进行,上班族每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这个上班族在上班之外还进行了兼职工作,那么兼职所得到的收入就是“其他业务收入”,若有一天上班族意外的获得了一些收入,这就可以归为“营业外收入”了,“营业外收入”一般具有偶然性、意外性,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是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转换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趣味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在课堂的形式、语言表达上更新颖、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其最终的一种体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如果进行转换,相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得到大大提升,并且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更好投入学习,教师也会在无形中更多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加深化对于会计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课时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然后在具体课程的进行中,转换学生的角色,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学生将知识点讲完以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会计科目是会计学习的基础,但是需要全部进行记忆,这就给会计学习增强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实行奖优罚劣的考察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统计,赢的一方给予奖励,输的一方则要受到相应惩罚,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六、利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抓住这一点,在将课程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从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社会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在会计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报表、账簿以及凭证的的制作,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去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并且更深入的了解会计工作者的职责,使学生能够做到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会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在进行凭证的填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关于出差费用的报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出差人员、财务主管、出纳,然后按照差旅费用报销的程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并且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实践。
七、结语
综上,在会计教学工作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教学方式的改变出发,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动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这样才能够使会计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论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趣味教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5(6):134-135.
[2]韩雪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培养——以趣味教學为实现途径[J].商业会计 2015(24):126-128.
[3]王云菊.中职会计趣味教学法浅析[J].职业.2014(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