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案例(特定的模拟情景)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如何把探究式案例教学应用于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如何解决案例教学与常规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等问题就成为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需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鼓励参与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展开要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首先,选择的案例要源于现实生活。其次,在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演员”的角色,教师只能起“导演”的作用,而不能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教师既当“演员”又当“导演”,而学生充当“观众”的角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并在课堂中扮演好。再次,教师就案例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学生观点的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的鼓励与肯定。教师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直接作为对其考评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的参与具有外部的压力机制。比如在讲授古代史两宋时期的文化时,让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结合历史教材的讲解,请学生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身临其境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找出与今天的差距。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智慧不可教,探究式案例教学要发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就必须使教学具有启发性。首先,要求教学案例提供不完全信息。其次,针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才不会因为毫无兴趣或完全迷惑而放弃。再次,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引导也应具有启发性。比如在讲授英国的制度创新时,可以出示探究式案例:就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一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你认为:(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通过探究式案例和以上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又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形成了各种新颖而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各种独特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适应性原则
首先,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运用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案例呈现形式上要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案例教学的运用还要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对适应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其他条件对其程序作出必要的增删。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但一定要注意适应性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本身是非常灵活的,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探究式案例教学还可以将历史和地理、历史和政治、历史和物理、历史和化学、历史和数学、历史和外语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形成知识的框架、网络。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其路线图就用毛泽东站在陕北黄土高坡感慨万千抒发的《长征·七律》来表述。学生在豪迈、雄浑的诗歌朗诵中,既增加对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崇敬,又生动地理解了长征路线:翻五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墙—走乌蒙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
五、开放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对各种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去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在探究式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案例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教师不以答案为唯一标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营造“心理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由参加讨论、学习。比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先提供探究式案例的相应史料由学生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可将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讨论:各洲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对各洲的影响)、全球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对全球的影响)、评价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然后由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学生简要指出哪些是曙光,哪些是灾难,这样能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全面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探究式案例教学是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特点的有效而独特的教学工具,它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原则,它不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唯一教学方法,它应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密切配合。实践证明,探究式案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一个情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爱萍.典型案例分析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鼓励参与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展开要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首先,选择的案例要源于现实生活。其次,在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演员”的角色,教师只能起“导演”的作用,而不能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教师既当“演员”又当“导演”,而学生充当“观众”的角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并在课堂中扮演好。再次,教师就案例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学生观点的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的鼓励与肯定。教师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直接作为对其考评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的参与具有外部的压力机制。比如在讲授古代史两宋时期的文化时,让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后,结合历史教材的讲解,请学生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身临其境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找出与今天的差距。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智慧不可教,探究式案例教学要发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就必须使教学具有启发性。首先,要求教学案例提供不完全信息。其次,针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才不会因为毫无兴趣或完全迷惑而放弃。再次,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引导也应具有启发性。比如在讲授英国的制度创新时,可以出示探究式案例:就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一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你认为:(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通过探究式案例和以上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又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形成了各种新颖而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各种独特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适应性原则
首先,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运用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案例呈现形式上要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案例教学的运用还要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对适应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其他条件对其程序作出必要的增删。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但一定要注意适应性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本身是非常灵活的,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探究式案例教学还可以将历史和地理、历史和政治、历史和物理、历史和化学、历史和数学、历史和外语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形成知识的框架、网络。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其路线图就用毛泽东站在陕北黄土高坡感慨万千抒发的《长征·七律》来表述。学生在豪迈、雄浑的诗歌朗诵中,既增加对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崇敬,又生动地理解了长征路线:翻五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墙—走乌蒙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
五、开放性原则
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对各种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去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在探究式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案例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教师不以答案为唯一标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营造“心理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由参加讨论、学习。比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先提供探究式案例的相应史料由学生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可将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讨论:各洲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对各洲的影响)、全球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对全球的影响)、评价组(结合相关史料讨论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然后由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学生简要指出哪些是曙光,哪些是灾难,这样能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全面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探究式案例教学是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特点的有效而独特的教学工具,它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原则,它不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唯一教学方法,它应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密切配合。实践证明,探究式案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一个情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爱萍.典型案例分析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