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基础音乐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完善,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音乐的认识比较肤浅,再加上流行音乐对小学生听觉和原理的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不感兴趣,从教材上看,甚至出现反感和排斥情绪,音乐难以达到音乐修养、陶冶情操、审美体验的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正确的音乐认知和音乐热情,是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重点。本文探讨了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几点提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趣味;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1
引言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音乐文化,熟悉国内外所有人的优秀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知识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抒发情感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品味。辨别和清晰主流音乐文化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需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一、将儿童游戏引入音乐课堂
小学生活因年龄特点相对活泼好动,这一时期的他们比较喜欢玩游戏,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所以,为了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在上课导入环节后,可以快速进入教学内容,讲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开始现场示范舞蹈或演唱歌曲,当学生掌握了行为要领或演唱技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游戏环节,这种从教学到游戏再到教学的模式,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避免长时间学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饱满的精神和状态进行学习,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而在游戏选择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允许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二、運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音乐的欣赏,我们不仅仅是利用我们的耳朵、嘴巴,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视觉体验(欣赏事物美的画面)来进行感受。对于小学生,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如色彩、图像、动画,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能力、情绪,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图片、图像、声音和形状,可以移动学生的耳朵、嘴巴、眼睛、大脑等器官,使他们得到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歌曲《春天在哪里》可以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春光的幻灯片和《鸟儿喷泉》的音频,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同学们联想到春光,再到一幅关于春天的动画片,会大大增强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仿佛真的看到了绿野山花盛开,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了浓浓的花香草味。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一些学生天生喜欢音乐,对音乐节奏有独特的感知,但由于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他们的才华被摧毁了。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在老师消极的教学态度下,没有学习和欣赏的欲望,特长得不到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就会更加讨厌课堂学习。因此,在课堂音乐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情境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期望值。比如,在学习《画家》时,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准备画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填色,在创作中感受小画家的情感。这样既能改变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极性的乘积,又能让学生有效感受音乐创作情境和创作感受。
四、整合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音乐趣味教学的实施,故事、游戏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诗歌、散文语言,融入绘画艺术、手工艺术、美术教学,丰富音乐课堂容量,也让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渗透中国美术特色等,以帮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像分析中国诗歌一样,引导学生学习歌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歌词的理解。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同时,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群孩子们在北海公园玩耍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老师可让学生体验歌词字里行间跳动的快乐音符,有情怀的朗读歌词,再一次感受到少先队员群体乘船碧波的快乐心情。音乐课中以语文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和歌词,增加了音乐课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歌词,提高了音乐课教学效果。
五、结语
音乐教学要想改变原有只是歌曲的学习或者理论学习的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同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利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让学生融入音乐教学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建梅.“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20(09):182.
[2]张淑娟.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3):197-198.
[3]陈星.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5):119-120.
关键词:趣味;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1
引言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音乐文化,熟悉国内外所有人的优秀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知识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抒发情感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品味。辨别和清晰主流音乐文化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需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一、将儿童游戏引入音乐课堂
小学生活因年龄特点相对活泼好动,这一时期的他们比较喜欢玩游戏,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所以,为了保持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在上课导入环节后,可以快速进入教学内容,讲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开始现场示范舞蹈或演唱歌曲,当学生掌握了行为要领或演唱技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游戏环节,这种从教学到游戏再到教学的模式,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避免长时间学习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饱满的精神和状态进行学习,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而在游戏选择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允许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二、運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音乐的欣赏,我们不仅仅是利用我们的耳朵、嘴巴,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视觉体验(欣赏事物美的画面)来进行感受。对于小学生,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如色彩、图像、动画,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能力、情绪,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图片、图像、声音和形状,可以移动学生的耳朵、嘴巴、眼睛、大脑等器官,使他们得到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歌曲《春天在哪里》可以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春光的幻灯片和《鸟儿喷泉》的音频,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同学们联想到春光,再到一幅关于春天的动画片,会大大增强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仿佛真的看到了绿野山花盛开,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了浓浓的花香草味。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一些学生天生喜欢音乐,对音乐节奏有独特的感知,但由于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他们的才华被摧毁了。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在老师消极的教学态度下,没有学习和欣赏的欲望,特长得不到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就会更加讨厌课堂学习。因此,在课堂音乐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情境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期望值。比如,在学习《画家》时,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准备画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填色,在创作中感受小画家的情感。这样既能改变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极性的乘积,又能让学生有效感受音乐创作情境和创作感受。
四、整合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音乐趣味教学的实施,故事、游戏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关系,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诗歌、散文语言,融入绘画艺术、手工艺术、美术教学,丰富音乐课堂容量,也让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渗透中国美术特色等,以帮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像分析中国诗歌一样,引导学生学习歌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歌词的理解。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同时,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群孩子们在北海公园玩耍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老师可让学生体验歌词字里行间跳动的快乐音符,有情怀的朗读歌词,再一次感受到少先队员群体乘船碧波的快乐心情。音乐课中以语文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和歌词,增加了音乐课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歌词,提高了音乐课教学效果。
五、结语
音乐教学要想改变原有只是歌曲的学习或者理论学习的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同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利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让学生融入音乐教学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建梅.“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20(09):182.
[2]张淑娟.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3):197-198.
[3]陈星.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