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来,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在学生中的确立,体育兴趣培养的问题更加引起了学校体育界的高度重视,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中,如果兴趣很浓,情绪良好,思想也就集中,专心致志,动作就做的轻松有力,概念清晰,掌握动作很快。相反,不感兴趣,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就会明显的影响和拖延动作的完成,甚至出现意外事故,可见,体育兴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44-02
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早在五十年代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作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体育界的高度重视,但也遇到了“升学率”的困扰,既重智轻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抓住青少年心理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怎样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一种愿望(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学生的动作技术水平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的形式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但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形式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不在于动作技能掌握的广度(多),而在于深度(精),即动作水平越高,越易增强其学习和练习兴趣。因为技术水平越高,越易增强其学习和练习兴趣;因为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领会动作的奥妙。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3、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和乐趣。为此,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每次练习中都能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中也包括经受一定辛苦和痛苦之后的快乐体验。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身体练习过程中的挫折时,才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从而喜欢学,乐在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体育(或某个项目)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正因为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新教材,授课方式以“教”为主,任何一种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动作技能形成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课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产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的课都是愿意学习的。
三、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某一项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的项目多,动作多,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因而兴趣的变化也较为复杂,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个人特点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初中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和对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不同的兴趣的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竞争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偏爱运动量适中,姿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兴趣爱好一致的友谊,经常在一起兴趣爱好进行体育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性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非常认真,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其原因在于他们之间的兴趣不同。前者感兴趣,后者则无兴趣,或者兴趣不大。
2、动作完成情况
对某项运动具有了强烈的兴趣,思想就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练习劲头很足,抢着做,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相反,如果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那么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低落,怕困难,练习次数少,甚至逃避做困难的动作。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在一般情况下将产生如下表所示的变化结果。然而,我们通过学习本身的内部作用以及施加外部的影响,可以改变不利的一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
表1 学生的兴趣变化与动作完成情况的比价
四、在体育教学中任何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兴趣,就难以增强体质和“三基”,有了兴趣则可以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情绪。那么,为了引起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教法措施等客观因素的合理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1、合理的安排教材
教材难度的高低是相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而言,没有客观上的标准,但是基本原则:既不能使学生轻而取之,又要使其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之后能够达到: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又不能使其望而生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潜力,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上抓住电动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是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跨世纪青少年,对国家、家庭、自己所担任的责任时,便产生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激励下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的与教师合作,认真刻苦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加强体育课上的思想教育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甚至一次次伤疼的打击。
3、教法新颖,内容丰富
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使学习者不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并不断引起新的条件反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比赛法
比赛的主要特点是有“竞争”因素。学生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机体的机能能力,使参加者的情绪达到积极状态,克服平时不能克服的困难,完成平时不能完成的动作,正因比赛具有这些特点和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是激发兴趣,克服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办法。如比较单调的队列练习,假如一成不变的进行练习,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有意识地运用竞争进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在学习队列教材的“齐步走、向右(左)走”,采用“扣分比赛法”引起学生竞争,规定以组为单位,如一个做错动作,则扣两分,三次后评议,扣分最多的组名次列后,这样一来枯燥单调的队列练习显得有趣多了,教学效果也好多了。
在体育教学中要变换形式进行竞争,如我在快速跑教学中,开始只是四人一组进行简单的快速跑,练习两次后,学生竞争劲头减弱了,于是就变换形式,采用15米、30米、60米不同距离由近到远地跑,以及直线的、弯道的、两人一组、多人一组的、不等距离的追逐跑、记时跑、接力跑等。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不但是玩和娱乐,还要通过游戏来完成一定的项目和内容。寓教于我,游戏教学不但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友爱的品质,还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表率楷模法
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基本的师德规范,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形象生动、优美、表情自然,不但能得到学生的赞扬和钦佩,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无形中就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最佳的动作形象。除示范外,再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使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在体操课中,在适当时机用表演性示范和口头评定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要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针对运用教法
有些学生容易兴奋,不爱动脑筋,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做动作冒冒失失,对这样的学生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信号、限制物、标志物等,加强自我控制,尤其不要过多的表扬。对那些在课堂上安定型的学生应采用语言鼓励和其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如:竞赛、达标、规定具体任务等。对素质差的学生,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刻苦锻炼,区别对待,增加课外辅导,发现长处多给予表扬,鼓励其不断前进,以免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5)有效的运用保护与帮助
学生之所以在体育课中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与其它课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室外课上,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学习知识和技术,有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健全各种安全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学会动作,掌握技术,还要学会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样,学生想到自己是安全的,练习也就有了兴趣,同时对完成动作增加了信心。
综上所述,只有当学生真正的对体育(或某个项目)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喜欢学、乐于学,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对教学兴趣谈了点粗浅的认识,今后还须探讨,望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2年
[2]曾伟志.体育师友[J].1997,4:13-14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伯季,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44-02
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早在五十年代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作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体育界的高度重视,但也遇到了“升学率”的困扰,既重智轻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抓住青少年心理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怎样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一种愿望(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学生的动作技术水平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的形式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但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形式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不在于动作技能掌握的广度(多),而在于深度(精),即动作水平越高,越易增强其学习和练习兴趣。因为技术水平越高,越易增强其学习和练习兴趣;因为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领会动作的奥妙。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3、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和乐趣。为此,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每次练习中都能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中也包括经受一定辛苦和痛苦之后的快乐体验。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体验到身体练习过程中的挫折时,才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从而喜欢学,乐在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体育(或某个项目)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愿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正因为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新教材,授课方式以“教”为主,任何一种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动作技能形成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课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产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的课都是愿意学习的。
三、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某一项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的项目多,动作多,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因而兴趣的变化也较为复杂,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个人特点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初中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和对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不同的兴趣的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竞争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偏爱运动量适中,姿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兴趣爱好一致的友谊,经常在一起兴趣爱好进行体育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性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非常认真,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其原因在于他们之间的兴趣不同。前者感兴趣,后者则无兴趣,或者兴趣不大。
2、动作完成情况
对某项运动具有了强烈的兴趣,思想就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练习劲头很足,抢着做,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相反,如果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那么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低落,怕困难,练习次数少,甚至逃避做困难的动作。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在一般情况下将产生如下表所示的变化结果。然而,我们通过学习本身的内部作用以及施加外部的影响,可以改变不利的一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
表1 学生的兴趣变化与动作完成情况的比价
四、在体育教学中任何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兴趣,就难以增强体质和“三基”,有了兴趣则可以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情绪。那么,为了引起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教法措施等客观因素的合理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1、合理的安排教材
教材难度的高低是相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而言,没有客观上的标准,但是基本原则:既不能使学生轻而取之,又要使其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之后能够达到: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又不能使其望而生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潜力,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上抓住电动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是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跨世纪青少年,对国家、家庭、自己所担任的责任时,便产生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激励下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的与教师合作,认真刻苦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加强体育课上的思想教育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甚至一次次伤疼的打击。
3、教法新颖,内容丰富
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使学习者不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并不断引起新的条件反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比赛法
比赛的主要特点是有“竞争”因素。学生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机体的机能能力,使参加者的情绪达到积极状态,克服平时不能克服的困难,完成平时不能完成的动作,正因比赛具有这些特点和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是激发兴趣,克服消极情绪,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办法。如比较单调的队列练习,假如一成不变的进行练习,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有意识地运用竞争进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在学习队列教材的“齐步走、向右(左)走”,采用“扣分比赛法”引起学生竞争,规定以组为单位,如一个做错动作,则扣两分,三次后评议,扣分最多的组名次列后,这样一来枯燥单调的队列练习显得有趣多了,教学效果也好多了。
在体育教学中要变换形式进行竞争,如我在快速跑教学中,开始只是四人一组进行简单的快速跑,练习两次后,学生竞争劲头减弱了,于是就变换形式,采用15米、30米、60米不同距离由近到远地跑,以及直线的、弯道的、两人一组、多人一组的、不等距离的追逐跑、记时跑、接力跑等。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不但是玩和娱乐,还要通过游戏来完成一定的项目和内容。寓教于我,游戏教学不但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友爱的品质,还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表率楷模法
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基本的师德规范,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形象生动、优美、表情自然,不但能得到学生的赞扬和钦佩,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无形中就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最佳的动作形象。除示范外,再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使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在体操课中,在适当时机用表演性示范和口头评定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要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针对运用教法
有些学生容易兴奋,不爱动脑筋,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做动作冒冒失失,对这样的学生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信号、限制物、标志物等,加强自我控制,尤其不要过多的表扬。对那些在课堂上安定型的学生应采用语言鼓励和其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如:竞赛、达标、规定具体任务等。对素质差的学生,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刻苦锻炼,区别对待,增加课外辅导,发现长处多给予表扬,鼓励其不断前进,以免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5)有效的运用保护与帮助
学生之所以在体育课中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与其它课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室外课上,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学习知识和技术,有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健全各种安全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学会动作,掌握技术,还要学会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样,学生想到自己是安全的,练习也就有了兴趣,同时对完成动作增加了信心。
综上所述,只有当学生真正的对体育(或某个项目)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喜欢学、乐于学,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对教学兴趣谈了点粗浅的认识,今后还须探讨,望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2年
[2]曾伟志.体育师友[J].1997,4:13-14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伯季,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