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细节 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时刻都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如果在细节发生的瞬间,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并发现它们的价值,巧妙点拨,适当鼓励,合理引申,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注 课堂细节 复习课 启示
  关注课堂细节,是教师不能忽略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稍纵即逝,当我们无视这些课堂的细节时,便会觉得课堂平淡,教师难以产生激情;学生也会觉得无聊.如果在细节发生的瞬间,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并发现它们的价值,充分利用这些价值,毫无疑问,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教学高手,学生也会是最大的获益者.关注数学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中剖析学生的缜密度,让学生的思维更严谨
  作为一堂章节复习课,首要的是引导学生重新认清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应用价值及其在整章中的地位,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章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导学部分就要求设计出如“阅读教材,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按知识的生成过程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在批阅课前导学部分时,发现学生普遍不知道如何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个个知识点,未能把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络,导致解决“基础过关”题时张冠李戴,如“∈”与“”混淆不清,“∩”与“∪”乱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完成课前导学部分的情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以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如有学生提出:经常将“∩”与“∪”两个符号看错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从交、并集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记忆方法,当有学生发现并集是有更多的元素时,教师适时点拨:需要看口向上的容器才能装下更多的东西,而交集恰相反,此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中可常采用“以错误引入新课”“以错误纠正错误”“诱导错误改正错误”“由错误引发深思”等方法,将学生解题过程的错误充分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采用“以错误纠正错误”和“由错误引发深思”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稍加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整理出了本章的三大板块,即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在集合的运算中,一些学生还发现集合与集合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并得出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时应回归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的通法.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分析引导,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思维更加流畅.
  二、激趣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人们的情绪快乐时,其思维会变得格外的灵活、开阔,头脑显得尤其清醒、明晰,分析判断问题的准确率更是成倍提高.”由此可见,课堂上只有不断地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做到快乐学习.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P12)例2:学校举办了排球赛,某班45名学生中有12名学生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学生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学生.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没有参加过比赛 这是一道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它.当发现有学生审题时把题目中条件“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学生”丢掉,无法解决问题时,除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强化审题方法外,我觉得这是借此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好机会.于是提出:把题目中条件“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学生”去掉后,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 顿时,学生讨论热情迅速高涨起来.汇报成果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个班最多有几个人同时参加了两项比赛 至多有多少人只参加了排球比赛 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参加了比赛 可能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比赛 ……有些问题立即解决了,有些问题虽然一时难以解决,但学生都在积极动脑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归纳总结出了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即借助于韦恩图,简单明了地表示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学生在一个有一定趣味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活跃了思维,让学习的难点不再难以掌握,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重要知识,而且不断增强了触类旁通的能力,数学思维更加开阔.
  三、鼓励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运用鼓励的方法可以使人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课堂上只有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敏捷.本节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基础过关题第3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其他文献
[摘 要]职高教育是培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符合的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普通高等院校对优异生源的大幅度录取,职高生源相对而言显得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较差.在职高,学生学业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语、数、英这三个重点科目的偏差更为明显.对于职高数学教学,如果统一教学计划,用“一锅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假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摘 要]“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理念,同时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渗透分层教学理念,能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22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兼顾全体学生,又要满足个体需求,实现
[摘 要] 高考对物理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作者结合命题经验,就2015年高考题,分析命题意图,强调高三物理复习要回归基础、关注教材,走进生活。[关键词] 回归基础 关注教材 走进生活[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402015年高考已降下帷幕,笔者也抢在第一时间去欣赏了这些物理高考试题,从中直接体验与感受了命题者的思路与意图
[摘 要] 传统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重复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这不利于学生有效理解概念。研究表明,概念构建是需要表象作为支撑的,这些表象可以是直接感知后形成的,也可以是想象形成的。本文以平抛运动为例,阐述表象的构建。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表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48  概念是物理教
[摘 要] 物理教材是物理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依据。每一次课程改革,都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教科书中依然有几个值得质疑的地方,在此谈谈个人的拙见,与同仁们共商。[关键词] 质疑 估读 吸热能力 平面镜成像 大气压强[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摘 要]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核心部分,小组合作是完成实验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合作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不二平台。“酸碱中和滴定”作为高中化学中定量分析的重点实验,其中的原理、操作和误差分析都需要深层地探究才能做到理解透彻、运用灵活,合作学习点燃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构建了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关键词] 高中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 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
[摘 要] 运用“宏观的现象、微观的分析、符号的表达”化学三重表征观念,分析溶液中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六种硫氰合铁微粒的含量、分析影响此反应进行程度的外界条件,在一课时内综合复习了可逆反应、c-t图、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化学平衡移动、焓变与熵变等多个概念。  [关键词] 化学三重表征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常常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不能开展,使得“探究性”实验变为“验证性”实验,甚至导致不少教师为了赶时间将课堂的“探究性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讲实验”。现行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由于授课时间在冬季,气温较低导致酶活性降低,导致实验耗时长。针对改变温度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对实验进行改进,收到了“耗时短,现象明显”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摘 要]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可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多种操作方法,掌握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词]
[摘 要]本节复习课首先通过一题多解创建出框架图,梳理知识体系.然后由新定义问题及课本改编问题入手,经过充分变式,夯实学生四基,发展学生四能.复习课教学一定要跳出“题海”挖“题井”,抓住本质促升华,让学生体会到俯瞰大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而喜欢上复习课.     复习教学的目的是建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现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如何在复习中建构知识体系 如何通过复习内化知识,实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