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视频资源选取与运用例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地理视频资源的教学价值受到高中地理教师肯定。本文以自然灾害案例为出发点,通过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探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的选取及有效运用問题。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视频资源;选取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81-0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各种视频资源被广泛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观看视频可以给人一种直观形象的认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视频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获取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地理视频资源的教学价值
  现阶段,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视频资源来进行教学,视频资源对教学也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恰当地选取视频资源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信息量,通过形象的图文和声音的表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视频资源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及真实案例分析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地理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运用视频资源进行地理教学,能够使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在学生观看视频资源的同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便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进而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最终能够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学得有效率。
  二、地理视频资源的选取与运用案例介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自然灾害”有这样的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由于高一学生对自然灾害不了解,所以课前布置他们观看来自科普中国网站的自然灾害类型介绍。视频首先给出了自然灾害的概念,接着介绍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类型。视频中还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地区,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秋末初春的寒潮等气象灾害。视频中也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成因,如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山区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视频最后还提到了我们该如何预防并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如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预报,修建防灾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个人也需掌握自救的技巧,如发生地震时尽量跑到户外空旷地或躲在较小空间的墙角。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处理。这个过程能使知识经常处于发展状态,学生不仅对他周围的事物,而且对自己的种种想法都进行分析。学生收集和处理事实时,便走上了自我培养智力的道路。
  笔者是以新疆和江苏为例来探讨两地自然灾害的异同。在授课时,笔者选取了中央电视台关于2018年12月初的寒潮新闻导入,对比新疆12月1日的黄雪现象引出寒潮这一自然灾害,通过视频介绍和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分析寒潮对两个区域的影响是否相同;通过视频“寒潮天气知多少”了解寒潮天气出行的相关技巧,如路面积雪结冰步行速度不要太快,步幅要小,双臂来回摆动能起到平衡作用。结合视频展示,学生可以获取寒潮灾害的相关知识点,如冷空气的源地、移动路径、0℃等温线位置的变化及应对寒潮灾害的小常识。
  最后笔者选取了四川卫视的“生命至上,防灾避险”防灾减灾小知识,视频介绍了求救小常识,很好地渗透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
  三、地理视频资源教学的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将地理视频资源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呢?
  (一)提高教师运用地理视频资源意识。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了解视频资源运用于教学存在的优势,并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掌握视频教学的方式方法,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时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科学的掌握一套适合当前地理视频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
  (二)合理选取地理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的选取对于高中地理视频教学的运用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选取视频素材。此外,一节课选择多少数量的视频,什么时候播放视频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的内容。
  (三)构建高中地理视频资源库。技术人员和地理教师收集地理视频资源,然后对地理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不断进行完善和及时的更新,以保证视频资源的时效性,进而建立完善的高中地理视频资源库。
  三、结束语
  教师利用播放视频资源创造情境,学生对此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相互交流。教师希望学生能解释他们的答案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以此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而言之,我们开展教学是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根据反映在标准中的语句来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魏智渊编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109-110.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一学生正处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由于运算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在高一时就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在运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要抓住其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核心素养出发,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个人运算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养成和训练,并为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的准备。  关键词 核心素养理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接触到很多个性鲜明的学生,也让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学生的成人可能比他成才更为急迫和重要。现在的这些90、00后的孩子不是一群循规蹈矩的学生,他们有着前卫的思想,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教育他们仅仅靠规矩靠严厉靠批评是远远不够的,效果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是适得其反。教育这些孩子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言传身教,需要我们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我们要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
摘 要 钟祥市兰台中学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不断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51-01  百尺之臺,兰蕙芬芳。钟祥市兰台中学地处古兰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古
摘 要笔者长期工作于小学数学教学一线岗位,素质教育实验开展初期就参与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现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简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分析了情境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学习方式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08-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
摘 要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把“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通过游戏的互动形式,合理组织教学来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动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关键词 游戏;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7,C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88-0
摘 要 识字能力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提升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理论主张,其中就包括情境教学理念。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例,对情境教学理念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以期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
摘 要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中重要的语言学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 互动教学;初中英语;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087-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焦点词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共同的探究任务。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在充分独立的自主化知识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四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四能
摘 要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和新课程深入改革的要求,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人的一生。为改变小学高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被动接受阅读的状况,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批注式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及学生本身的需求,本人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效果的重要策略之
摘 要 多次参与聆听现代与经典活动中老师们的课,每次都是收获满满.激情澎湃的要回来大干一场;因为喜欢所以模仿,于是设计了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的教学,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转换思维;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77-01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