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教学尤为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验字词
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挖词语的感情色彩,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中,从而快速体会到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灵敏”,笔者这样设计教学:“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蹬’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踢开。”笔者又再问:“同学们,谁能做一做‘蹬’的样子?”这时教室里小手如林,学生都争抢着表演。可见,在字词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把品析词语、理解课文和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充实到语文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兴趣。
阅读时,还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如《阳光》中,“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家”一句中的“跳”,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跳”换成“射”,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跳”的阳光,除了有“照射”的意思外,还有活泼可爱、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跳”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二、创新手段,理解明晰词语
1. 结合语境,理解体验字词。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但如果将其置于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就会讓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词语。如在教学《论语》一课的“学”“思”“罔”“殆”等重点字词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放到句子中去思考,先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学生就能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之后再反复诵读加以内化,以达到积累运用的最终目的。
2. 结合文本词意,理解感受词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词语都极富伸张力和想象力,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
3. 形象演示,引导理解词语。有些词语虽然通俗、浅显,表面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学生对这些词语的领悟还存在歧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涵义,在演示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4. 朗读交流,深层领会词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一些表达作者十分强烈思想感情的词语,要反复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感情得到熏陶,在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联系学生实际,灵活应用词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体会词义。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中“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一句,针对“画中游”,笔者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做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如《景阳冈》一文,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按、扑、蹿、闪、搭、掀、吼、剪等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做一做各个动作。这样,学生就不难领会武松打虎时的英勇情景了,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词语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呢?学生对“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五、家校结合,系统认识词语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那么,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呢?
1.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教师的识字教学。如,在看电视时,屏幕上会出现许多孩子认识的字,家长不妨有意地问一问:“你认识这个字吗?它怎样读?”孩子读对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孩子读错了,家长要耐心指导。另外,家长带孩子外出时,看到的广告牌、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都是识字的好教材。由于孩子和家长在一起时心情会很放松,在这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识字的恐惧感便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主动识字的兴趣。
2. 学校生活更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环境。学校的课程表、座次表、黑板报、各种规章制度等都是学生识字的鲜活素材。
总之,字词教学应该贯穿小学甚至初中、高中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始终,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验字词
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挖词语的感情色彩,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中,从而快速体会到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灵敏”,笔者这样设计教学:“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蹬’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踢开。”笔者又再问:“同学们,谁能做一做‘蹬’的样子?”这时教室里小手如林,学生都争抢着表演。可见,在字词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把品析词语、理解课文和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充实到语文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兴趣。
阅读时,还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如《阳光》中,“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家”一句中的“跳”,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跳”换成“射”,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跳”的阳光,除了有“照射”的意思外,还有活泼可爱、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跳”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二、创新手段,理解明晰词语
1. 结合语境,理解体验字词。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但如果将其置于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就会讓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词语。如在教学《论语》一课的“学”“思”“罔”“殆”等重点字词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放到句子中去思考,先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学生就能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之后再反复诵读加以内化,以达到积累运用的最终目的。
2. 结合文本词意,理解感受词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词语都极富伸张力和想象力,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
3. 形象演示,引导理解词语。有些词语虽然通俗、浅显,表面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学生对这些词语的领悟还存在歧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涵义,在演示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4. 朗读交流,深层领会词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一些表达作者十分强烈思想感情的词语,要反复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感情得到熏陶,在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联系学生实际,灵活应用词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体会词义。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中“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一句,针对“画中游”,笔者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做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如《景阳冈》一文,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按、扑、蹿、闪、搭、掀、吼、剪等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做一做各个动作。这样,学生就不难领会武松打虎时的英勇情景了,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词语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呢?学生对“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五、家校结合,系统认识词语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那么,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呢?
1.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教师的识字教学。如,在看电视时,屏幕上会出现许多孩子认识的字,家长不妨有意地问一问:“你认识这个字吗?它怎样读?”孩子读对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孩子读错了,家长要耐心指导。另外,家长带孩子外出时,看到的广告牌、宣传标语、商品名称等都是识字的好教材。由于孩子和家长在一起时心情会很放松,在这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识字的恐惧感便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主动识字的兴趣。
2. 学校生活更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环境。学校的课程表、座次表、黑板报、各种规章制度等都是学生识字的鲜活素材。
总之,字词教学应该贯穿小学甚至初中、高中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始终,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