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日渐走进历史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真实情境变形象为直观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2、化繁琐为简明增大信息容量
如講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内容多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有困难。笔者便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学生曾经去过某座城市,很快就指出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到过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扬,从而使学生了解并记住这些城市。
3、有效解决难点随时消化重点
每门学科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在讲授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时期和从 唐 后期五代十国的分裂到北宋的建立时期的朝代更替,中间有许多王朝更替甚至并存的情况。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描述,在黑板用粉笔勾画线索,学生也是听不很清楚。如果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王朝的更替并存状况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非常明白了。恰到好处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再现历史,同时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如课例《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在讲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大萧条时代的照片资料,并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境。然后,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的镜头,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场景。几个学生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店铺的标牌、建筑物……然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5)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倒闭可能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之后讨论开始,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历史信息,并在投影片上列出纲要。学生们则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上千家银行倒闭造成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
在资料获取之后,学生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教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再现经济危机时大萧条的场景,因而难与学生达成共识,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 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仅提不了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另外,多媒体教学不应顾此失彼,有了多媒体技术就把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精华抛开,在教学过程中它仍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讲 述法 ,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划课本等传统作法。此外教师注意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效果会更好。
总之多媒体在历史教学有种种长处、优势,但其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一定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使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真实情境变形象为直观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2、化繁琐为简明增大信息容量
如講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内容多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有困难。笔者便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学生曾经去过某座城市,很快就指出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到过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扬,从而使学生了解并记住这些城市。
3、有效解决难点随时消化重点
每门学科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在讲授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时期和从 唐 后期五代十国的分裂到北宋的建立时期的朝代更替,中间有许多王朝更替甚至并存的情况。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描述,在黑板用粉笔勾画线索,学生也是听不很清楚。如果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王朝的更替并存状况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非常明白了。恰到好处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再现历史,同时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如课例《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在讲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大萧条时代的照片资料,并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境。然后,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的镜头,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场景。几个学生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店铺的标牌、建筑物……然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5)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倒闭可能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之后讨论开始,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历史信息,并在投影片上列出纲要。学生们则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上千家银行倒闭造成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
在资料获取之后,学生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教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再现经济危机时大萧条的场景,因而难与学生达成共识,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 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仅提不了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另外,多媒体教学不应顾此失彼,有了多媒体技术就把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精华抛开,在教学过程中它仍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讲 述法 ,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划课本等传统作法。此外教师注意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效果会更好。
总之多媒体在历史教学有种种长处、优势,但其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一定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使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