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日渐走进历史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真实情境变形象为直观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2、化繁琐为简明增大信息容量
   如講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内容多知识点多学生掌握有困难。笔者便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学生曾经去过某座城市,很快就指出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到过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扬,从而使学生了解并记住这些城市。
   3、有效解决难点随时消化重点
  每门学科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在讲授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时期和从 唐 后期五代十国的分裂到北宋的建立时期的朝代更替,中间有许多王朝更替甚至并存的情况。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描述,在黑板用粉笔勾画线索,学生也是听不很清楚。如果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王朝的更替并存状况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非常明白了。恰到好处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再现历史,同时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如课例《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在讲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大萧条时代的照片资料,并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境。然后,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的镜头,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场景。几个学生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店铺的标牌、建筑物……然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5)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倒闭可能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之后讨论开始,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历史信息,并在投影片上列出纲要。学生们则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上千家银行倒闭造成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
  在资料获取之后,学生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教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再现经济危机时大萧条的场景,因而难与学生达成共识,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 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仅提不了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另外,多媒体教学不应顾此失彼,有了多媒体技术就把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精华抛开,在教学过程中它仍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讲 述法 ,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划课本等传统作法。此外教师注意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效果会更好。
  总之多媒体在历史教学有种种长处、优势,但其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一定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使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其他文献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地赋予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爱的跑道上飞奔……   ——题记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有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
【摘要】本作品着重介绍孔乙己在科举道路上奔走了一生,却最终不能进学。可他虔诚地信奉着统治阶级宣扬的封建思想,衷心拥护着科举制度,最后造成悲惨的一生。而孔乙己的悲惨一生,不但不能得到咸亨酒店众人的怜悯和同情,得到的反而是他们的讽刺和哄笑。通过对孔乙己这个备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地暴露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于苦
[摘要]不少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努力却感到付出多得到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与学习障碍,这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传统的教学模武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限制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改进教学方法、出声思维法、展示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关键词]自我监控;认知;出声思维    对高中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而学会如何
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如何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所谓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即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的效益,它是我们每一位高三数学教师全力追求的目标。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某重点中学的一次教研活动,主要探讨研究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这次教研活动是围绕一堂高三第一轮的复习课展开的,题为:“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上课时,老师给每名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在两半球之中,右大脑半球的能量是左大脑半球的10万倍以上。而事实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依赖左半球,很多人没有很好地关注开发和利用右大脑半球所储藏的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们指出,人的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  所谓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与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汲取知识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创设各种数学情境,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给知识融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深化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寻找设置情境的契机常常是数学魅力
【摘 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实现知识间的转化,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数学 思维创新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面对这样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成为了摆在每个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一旦能够运用好导入的技巧,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体会,简单列举了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常见的导入技巧,希望能够为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然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适时引导”。显然,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
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课堂上老师讲得汗流浃背,例题、练习分析得多且细,课后学生忙着做大量的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但教学质量总不令人满意。不少老师抱怨说:“这学生怎么就不开窍”。  “开窍”一词 的意思是“思想通了,理解了,领悟了”。  下面,文章将对数学教学中如何令学生“开窍”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症结。  长期以来,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忽略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