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误区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老师对其认识还比较片面,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图片越多越好、课件越花哨越好。这些认识误区会对多媒体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误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摒弃黑板直接采用多媒体。传统的黑板粉笔是展现课堂重点、难点、体现教师个性的重要载体,由于现在出现了多媒体技术,很多老师就直接将黑板当成了幻灯片的底幕,而老师也只顾操作课件,很难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无法获得更多的实时反馈,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个性;此外,由于课件是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制作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老师只需按照课件的固有模式演示即可,老师在讲课地过程中只需照搬课件,很多灵光一现、即兴发挥的创意很难体现出来。
其次,课件内容过于丰富,使得学生忽略了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对制作课件有着莫大的热情,不仅加入了大量图片,而且还做背景音乐,有时还加上动画,这些缤纷花哨的课件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忽视了对课文本身内容的关注;一些老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度依赖,一个课件几乎包含了课程的所有内容,直接要求学生观看多媒体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这种做法阻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学生也无法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文精神,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最后,多媒体课件使得语言本身的魅力有所淡化。因为语文课程包含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通过多遍阅读、思考、品味、感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和深刻性。但是多媒体课件由于画面过于“生动”、形象过于“直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破坏,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学生忽略对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得不偿失。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化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FLASH课件的优势,将一些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以情入境、观形察理。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深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可以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朗诵,然后从网络上搜集该诗的背景资料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深入此情此景,慢慢进入到诗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怀产生深刻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只可应用多媒体演示一些背景資料,而不能将天姥山的自然风光直观地呈现出来,否则在看到直观的形象后,学生就很难根据诗歌中的描写产生丰富的想象。
2.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又融合了图、文、声、像等信息资料,从而创造出与语文课程互相结合、丰富多彩的情境,将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威尼斯》时,文中一些与学生的生活较远的、无法让人产生想象的物品、词汇均可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比如“刚朵拉”、卑赞廷式建筑风格、威尼斯的各种建筑以及文中所介绍的一些画作等,这些资料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因此恰好可以利用图片加以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情感体验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内容,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不仅可以让老师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分享相关信息,获取相关资料。例如《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可以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徐志摩的生平、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还可以将其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作为一个小插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品味“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句,感受到诗人的眷恋之情。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老师可以将与写作主题的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等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学生在参阅相关资料后当堂写作,边写作边交流边修改边进步,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其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还可以介绍《长恨歌》,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然后布置写作题目“白居易与长恨歌”,文章主题不限、内容不限,可以是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也可以是带有自己观点的学术论文。再比如将课堂上讲解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相关与作技巧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例如王熙凤在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表现,其泼辣、机巧、多变的个性通过几个细节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这些细节。此外,老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将写作评价标准展示出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老师对其认识还比较片面,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图片越多越好、课件越花哨越好。这些认识误区会对多媒体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误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摒弃黑板直接采用多媒体。传统的黑板粉笔是展现课堂重点、难点、体现教师个性的重要载体,由于现在出现了多媒体技术,很多老师就直接将黑板当成了幻灯片的底幕,而老师也只顾操作课件,很难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无法获得更多的实时反馈,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个性;此外,由于课件是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制作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老师只需按照课件的固有模式演示即可,老师在讲课地过程中只需照搬课件,很多灵光一现、即兴发挥的创意很难体现出来。
其次,课件内容过于丰富,使得学生忽略了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对制作课件有着莫大的热情,不仅加入了大量图片,而且还做背景音乐,有时还加上动画,这些缤纷花哨的课件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忽视了对课文本身内容的关注;一些老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度依赖,一个课件几乎包含了课程的所有内容,直接要求学生观看多媒体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这种做法阻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学生也无法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文精神,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最后,多媒体课件使得语言本身的魅力有所淡化。因为语文课程包含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通过多遍阅读、思考、品味、感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和深刻性。但是多媒体课件由于画面过于“生动”、形象过于“直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破坏,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学生忽略对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得不偿失。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化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FLASH课件的优势,将一些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以情入境、观形察理。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深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可以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朗诵,然后从网络上搜集该诗的背景资料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深入此情此景,慢慢进入到诗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怀产生深刻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只可应用多媒体演示一些背景資料,而不能将天姥山的自然风光直观地呈现出来,否则在看到直观的形象后,学生就很难根据诗歌中的描写产生丰富的想象。
2.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又融合了图、文、声、像等信息资料,从而创造出与语文课程互相结合、丰富多彩的情境,将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威尼斯》时,文中一些与学生的生活较远的、无法让人产生想象的物品、词汇均可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比如“刚朵拉”、卑赞廷式建筑风格、威尼斯的各种建筑以及文中所介绍的一些画作等,这些资料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因此恰好可以利用图片加以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情感体验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内容,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不仅可以让老师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分享相关信息,获取相关资料。例如《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可以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徐志摩的生平、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还可以将其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作为一个小插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品味“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句,感受到诗人的眷恋之情。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老师可以将与写作主题的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等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学生在参阅相关资料后当堂写作,边写作边交流边修改边进步,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其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还可以介绍《长恨歌》,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然后布置写作题目“白居易与长恨歌”,文章主题不限、内容不限,可以是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也可以是带有自己观点的学术论文。再比如将课堂上讲解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相关与作技巧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例如王熙凤在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表现,其泼辣、机巧、多变的个性通过几个细节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这些细节。此外,老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将写作评价标准展示出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