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政治教师的心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触及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建立在人性的光辉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那么我们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呢?围绕这个问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思考和研究。
  
  一、开展设问质疑,加强探索引导
  
  在我国古代,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得也。”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时启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并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传授各种知识,而是向他们提出问题,使他们做出回答。学生回答错误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回答,提出补充问题,让他们自己认识答案的谬误,然后再以事例启发学生,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的结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创新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政治,除了必要的记忆外,更重要的还必须学会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各种科学方法,当然我们引导学生的最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质疑和独立思考。通过创新教育,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地交流,构筑互通的传播渠道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斯基也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参与学习的根本。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精神饱满地主动投入到学习和交流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充满关爱与尊重的课堂心理环境下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我们从事创新教育,必须要破除过去的那种纪律至上的非人性化的要求以及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家长制思想。
  
  三、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主活动时间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要树立生本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树立学生的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树立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支配自己时间和进行创新的主人。
  
  四、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策略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尚未从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就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因此会倍感疑惑。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活动获得尊重与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要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如讲初一“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我让同学们讨论“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了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五、提倡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
  
  教师的知识必须经常更新,认识必须不断提高,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时政热点,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上天,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成果、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党召开的各项会议、做出的决定等,并及时向学生介绍和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新教材的变化,我们要广泛地收集与政治有关的各类资料,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解读﹑阐释和应用资料的能力。如果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应充分地加以利用,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等通过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六﹑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合理评价
  
  新课程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布置﹑批改和评价作业等方面,也应有所转变,要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对问题分析的深度等等。教师应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对学生的答案的要求,变“一元化”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才符合现代化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当学生看到符合自己作业情况的评价和饱含激情的评语时,自然倍受鼓舞,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的习惯。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开拓新的境界,共同构建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贺茂仙《当代教育理论》
  [2]米力《青海教育》
  [3]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
期刊
在美国读教育学时, 我的导师曾在一堂课里组织我们讨论过较高期盼与较好表现之间的关系。英语说“The higher expectation, the better performance(Or better achievements)”, 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古话所说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皮格美利恩效应    我的导师是从一则古希腊神话开始引出那堂课的讨论的。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
期刊
语文与品德同在,它们同生共长。作为语文教师,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养成合在一起。  语文教学为陶治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课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豁达、豪放、追求真理等美好品质。它往往以一种无
期刊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打破循续已久的常规教学,尤其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因为普通高校的学生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总共经历了12年漫长的读书历程,多年的体育常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已经倍感疲惫,特别是对那些陈旧的体育教学内容。一刀切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标准,更让学生们感到乏味和厌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到兴趣盎然呢?  下面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打破常规教学的初浅体会:    一、打
期刊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鲜活的生活与生动的课堂对接,使课堂生活化,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活 课堂 创新    作为誉满华夏、名垂青史、爱满天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创办的上海工学团、南京晓庄师范、重庆育才学校等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和腾飞做出了不朽贡献,在中国
期刊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待,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
期刊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正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转变,这是在观念层面上的一个超越。而探究式教学正是时代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③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④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
期刊
用一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使他们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和模型变通能力的训练。下面,笔者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双自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和评价准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性质所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质。  “双自
期刊
【摘 要】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 人文化学习主体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学习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
期刊